秦亮
摘 要:當前,我國進行了教育教學改革的工作,在小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對開展音樂教學工作有了越來越高的重視。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音樂課程的指導,不僅能夠顯著提升學生的音樂水平,同時也是促進學生綜合能力提升的重要手段。但是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由于諸多因素的影響,導致小學音樂課程教學存在著諸多問題,嚴重影響了小學生自身的發展。基于此,本文主要對小學音樂教學存在的問題,以及優質教學措施運用的原則和方式進行了相應的探究,以此為推動我國音樂教育事業的穩步發展提供更多的幫助。
關鍵詞:賞識教育;小學音樂;教學方式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216(2020)05C-0030-02
音樂是一門藝術,其學科核心內涵極為豐富,因此作為一名小學音樂教師,需要有核心素養教學意識,在對學生進行音樂課程的教學時,不僅需要利用多種教學手段,同時還需要為學生創設適宜的學習感知條件,以提升學生學習音樂課程的興趣,從而為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提供更多的幫助。但是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由于諸多因素的制約,導致小學音樂教學工作無法正常推進,影響了學生音樂水平的提高。
一、小學音樂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缺乏學習音樂的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對感興趣的事物會進行深入的探究,從而從中獲取有利于自身發展的體會。如果學生對于音樂知識的學習擁有濃厚的興趣,將會對教師正常教學工作的開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由于傳統教學模式對部分教師有著極為深刻的影響,部分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時,對學生的主體地位并沒有足夠的重視,同時由于所進行的教學工作還存在著枯燥乏味的問題,這就使所進行的教學工作缺乏激發學生產生學習的動力,進而使教學工作開展起來較為艱難,阻礙了學生音樂水平的提高。
(二)落后的教學手段的影響
小學音樂作為小學階段學生在學習期間需要學習的一門重要學科,也是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的一門重要課程,因此,需要教師在教學期間將優質的教學手段運用其中,促進學生的進步和發展。但由于以往我國未進行教育方面的改革,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音樂課程的教學時,仍采取傳統的教學方式,即以教師為主體對學生進行教學,在教學初期讓學生進行樂譜的練習,進而指導學生根據樂譜進行歌曲的演唱。雖然這種教學手段對于學生學會歌曲的演唱有著積極的作用,但也導致了小學音樂老師在平日的教學中嚴重缺乏創新能力,教師一旦沒有了自身的教學創新,不僅會導致課堂教學工作無法正常推進,同時會對我國音樂教育工作的正常發展產生阻礙。
因此,為了對上述問題進行有效改善,需要教師在當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使用新型的教學手段開展教學,比如賞識教育在音樂教學中的運用。
二、賞識教育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原則
(一)選擇正確的賞識時機
俗話說,“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這句話運用到實際的賞識教育中同樣如此。教師只有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選擇適當的時機給予學生更多的鼓勵和適當的表揚,促使學生對教師所給予的鼓勵產生更多積極的反饋。適當的鼓勵和表揚,對于提升學生學習相關課程知識的積極性也會產生積極的幫助。
如果教師在學生最需要的時候作出賞識,還能夠讓學生充分了解自身的實際發展狀況,進而將其作為自身發展的優勢繼續發揚,這是促進學生綜合能力提升的優質手段。
(二)給予學生適度的賞識
凡事都應該有個度,在對小學生進行音樂課程的教學時,同樣需要給予學生適度的賞識,而這也是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需要重視的內容。如果教師在教學期間,在對學生進行鼓勵的過程中出現了任意拔高、添枝加葉、夸大其詞、無限上綱的現象,不僅會導致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產生心理的脆弱和自負感,同時也會容易造成弄巧成拙的現象,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和熱情,讓學生對賞識教育感到膩煩,無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反之,如果教師在教學期間給予學生恰如其分、適當準確、適度得體的賞識和鼓勵,會讓學生處于一種積極向上的情感狀態,會持續提升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
三、賞識教育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方式
(一)在教學中給予學生更多的理解
理解孩子是賞識教育的主要表現。實質上,理解的真正含義就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學會將心比心,能夠做到與學生進行換位思考,從小學生的角度看待相關問題,能夠想孩子之所想,急孩子之所急,從而在對相關問題進行解決時能夠確保問題的迎刃而解。
例如,學生在學習音樂課程期間,教師要求其有一個良好的態度,如要以腰桿挺直、兩腿并攏、小手放平的姿態接受課程的指導,如果學生能夠做到,教師要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將賞識教育進行合理的運用,即給予學生一定獎勵。
之所以需要使用這種教學方式,主要是因為部分學生在學習期間很難做到這方面的要求。由于小學生正處于成長的初期階段,具有活潑好動的特性,如果讓他們在接受教育期間長時間保持同一狀態,會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從而影響學生對于音樂課程的學習興趣。而通過賞識教育開展教學,則能夠讓教師給予學生更多的理解,并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恰當地引導學生。
(二)在教學中給予學生更多的信任
賞識教育的開展,不僅需要教師給予學生更多的理解,同時還需要教師對學生擁有足夠的信任,即要求學生擁有積極的學習態度,同時也相信每一個學生都能夠順利完成課程的學習。
在指導學生唱歌時就讓他們唱一回,哪怕是在非正式場合,哪怕水平離老師要求得很遠,也要給予學生更多的機會,為他們提供一個小舞臺,以確保能夠幫助他們圓一個唱歌的夢想,并在他們表演結束語及時補上“不錯、很好聽”的評語。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擁有足夠的熱情投入到音樂課程的學習過程中,這對音樂教學質量的提升有著積極的幫助作用,同時也能夠促使學生在上課時保持積極的狀態。
例如,《星星火炬進行曲》這首歌曲,是一首隊列歌曲,主要展現了少先隊員們朝氣蓬勃的姿態、歡樂向上的精神風貌,并且整首歌曲富有民族風格的微調式旋律,節奏明快、結構規整,步伐感強,充分展現了少先隊員們歡樂、幸福的心情。在指導學生進行演唱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指導學生保持歡快的表情,并且擁有積極投入其中進行演唱的興趣。但是,由于部分學生性格內向,不善言語,每次指定他們上臺唱歌時的聲音就像蚊子叫一樣,眼睛不敢看同學,極度缺乏自信。因此,為了讓其能夠積極投入到音樂的演唱過程中,教師需要給予其更多的信任和鼓勵,并且面帶微笑對待唱歌的學生,這不僅能夠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同時對于幫助他們消除“我不行”這一心理障礙也有著積極的作用,更有利于教師音樂教學工作的正常開展。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實際的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期間,為提升學生學習音樂課程的興趣,需要教師將賞識教育這一新型的教學手段運用其中,并且為保證課程教學的質量,教師需要在教學中給予學生更多的理解和信任,從而增強孩子們的心理體驗,努力塑造健全人格,最終打造出二十一世紀的合格人才。
參考文獻:
[1]邢燕. 賞識教育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嘗試的途徑[J]. 好家長,2015,(4).
[2]孫麗敏. 如何在音樂課堂中對學生進行賞識教育[J]. 新課程(小學),2016,(2).
[3]王秀麗. 談談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賞識教育[J]. 好家長,2017,(12).
[4]高智瓊.提升學生音樂素養的有效途徑[J].學周刊,2015,(25).
[5]黃麗娜.淺談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賞識教育[J].北方音樂,2014,(10).
[6]熊明明.試析當前小學音樂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成功(教育),2013,(9).
[7]烏云格日樂.賞識教育在音樂教學中的應用[J].內蒙古教育(職教版),2013,(4).
[8]夏京花.賞識教育,讓音樂與快樂一路相隨[J].課程教育研究,2012,(30).
[9]高光旭.小學低年級音樂教學中賞識性評價初探[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19).
[10]蓋寶勇.賞識教育帶給我的啟示[J].中小學音樂教育,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