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灃元 孟勐
關鍵詞:教學改革;《計算機輔助設計Ⅲ(InDesign)》;教學設計;教學評價
基金項目:項目名稱:《計算機輔助設計Ⅲ(InDesign)》課程的設計與實施研究,項目編號:2020ZX053
InDesign軟件是一款面向傳媒出版業且專業性較強的軟件,其與Photoshop、Illustrator等軟件操作技法相通,最初由美國Adobe公司研發,是被印刷界廣泛應用的排版編輯軟件。目前,多所院校視覺傳達類專業都開設InDesign軟件課程,本文針對《計算機輔助設計Ⅲ(InDesign)》課程進行了課程教學研究與改革,基于從事編排設計的真實實踐經驗與教授InDesign軟件課程的教學經驗,導入實訓項目、緊密聯系設計實踐,分析教學現存問題,探索課程設計與實施的有效途徑,為促進學生更好的掌握軟件操作技能,提高教師教學有效性提供服務,以期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和綜合人文素養。
在上課過程中,往往以三四十名學生為一個單元組成整班進行教學,教師面對數量眾多的學生,難以兼顧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也不利于對每個學生進行有針對性地能力培養與提高。此外,受篇幅和價位的限制,教材所涵蓋的內容有限,教材編排也各有千秋,有重實例也有重知識,不能完全滿足教學需要,教學內容一般會進行適當的調整和增刪。無論怎樣改變和巧妙處理,教學內容都只能展示一種序列結構,而且一經形成,相對于教學而言,就是固定不變的,那又不利于學生的綜合能力的培養和千姿百態的個性的發展。對《計算機輔助設計Ⅲ(InDesign)》課程進行教學改革正好可以彌補以上不足,構建知識之間網狀結構。根據學生特有的興趣、動機、思維、反應等生理和心理活動規律,尊重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充分發揮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作用,可以實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形成教師組織參與、重點指導和啟發學生積極參與的教學氛圍。
在設計中,應該遵循以職業為導向的的原則。《計算機輔助設計Ⅲ(InDesign)》課程設計與實施要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并突出職業能力的培養,教學內容的選取強調針對性(職業崗位需要、后續課程需要等)、職業性。教學過程要體現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重視學生校內學習與實際工作的相結合。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學項目的選取主要是根據視覺傳達設計專業課程體系的課程設置情況,注重與前導、后續課程的銜接。選擇技能訓練項目。基于工作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能力需求,選取教學項目,重構并序化教學內容。
《計算機輔助設計Ⅲ(InDesign)》課程的知識體系分析。以課程的教學目標為基礎,將課程分為八章內容,共46個知識點(基本概念、基礎理論);18個技能點。其中34個知識點和3個技能點是根據職業需求以及職業大典查找確定的,后為補齊學科體系的完整性,后又加入了相應的知識點和技能點。

圖1 《計算機輔助設計Ⅲ(InDesign)》課程的知識體系分析
如圖所示,具體分類為版面基礎知識、操作界面、文檔基礎操作、文學與格式化段落、圖形的繪制與圖像處理、填充與描邊、表格制作、出版物的制作與印刷等。
基于知識體系的教學目標構建。在對知識點和技能點梳理之后,進行了教育目標分類的整理,分為初階、中階、高階三個層次,具體又分為:記住、理解、應用、分析、憑借和創造幾個部分,其目的是讓學生了解課程重點與難點內容。

圖2 基于知識體系的教學目標構建
課程教學內容思政的融入與構建。在課程中將“愛國”“誠信”“敬業”三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三個學習情境內容相結合,課上通過知識點向學生滲透課上思政要素,立德樹人。
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課程教學方法的研究與實踐
課程圍繞專業崗位能力,以典型工作任務為學習過程,以真實的項目為載體,設定了三個學習情境,學習任務難度按梯度遞進。

圖3學習情境教學模式
如圖所示,從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崗位到崗位所對應的職業能力到項目典型工作任務依次遞進,分別設定了畫冊設計、報紙排版和書籍排版三個情景,來具體鍛煉學生對于知識點的學習和理解能力。
結合線上教學,在教學手段及方法上采用項目導向教學法、翻轉課堂等教學模式,要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做到因材施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適當、靈活地運用啟發式教學、案例教學、討論式教學等方法,增強學生與教師的交流與互動,將教學重心從“教”轉移到“學”,最大限度地培養學生的能力。通過對國內外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型進行分析與研究,并結合高校計算機輔助課的特點以及分析了該課程的教學目標、學習者、學習環境,我們提出了一種行之有效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教學活動被分為了三個基本環節包括課前“自學”、課中“知新”、課后“溫故”,從而形成了學生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的環境。
課前“自學”。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課前學生通過教師在學習通平臺發布的任務進行自主學習,教師在課前錄制視頻,并提供優秀的學習資源。例如,一些名牌大學的公開課等。學生通過自學找到自己的疑問,在課前匯總給教師,教師在課上統一解答。
課中“知新”。教師能夠根據學生在課前的學習收獲和疑問,精心設計有效的課程內容,對教學活動精心設計,例如,采用小組匯報、生生互評、小組討論的方式讓學生提高學習積極性。
課后“溫故”。學生在課后繼續鞏固知識,進行測驗和作業的布置,還可以做拓展練習,擴大知識面的掌握。教師要將各組完成的作品進行整理并給予點評。
以學習效果作為主要評價原則的課程評價模式研究。將考核方式靈活化、量化,注重過程考核、階段考核,加大對實踐環節的考核。通過線上教學環節,在平時成績中加入線上考核的分值,增大平時考核力度,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評價的主體包括教師和學生本身。評價內容包括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生技能和知識點的掌握水平、操作的熟練程度,以及作品藝術表現力等,做到多方位、多角度的考核。
以學習效果作為主要評價原則的課程評價模式實踐。基于課程評價模式的研究所做的關于《計算機輔助設計Ⅲ(InDesign)》的課程評價量表,這是以畫冊設計項目評分標準為例的實踐舉例。主要分為:軟件的操作、主題、內容形式、排版布局和創新思維,五個方面來進行評價。
以真實項目為載體,通過項目的實施,真正實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通過項目的學習與操作,體驗到真實的職業環境,使理論與實踐的綜合應用能力得到提升,做到了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動手能力,以及素質能力。
采用靈活多樣的評價方式,改變以往單一的評價,加入線上考核部分,使學生更加注重平時成績的積累,學生還可以選擇多樣的方式呈現其項目成果,根據項目成果的特點學生可以自由選擇考評方式,教師只要通過真實性評價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進行監督。
在課程現狀分析中,針對應對學生規模的問題、教材的限制、教學內容固化等現狀問題進行了具體闡述。在課程教學內容設計中,首先,提出了應該遵循 “以職業為導向”的原則,第二步驟,進行了教學內容的構建,在構建中,進行了《計算機輔助設計Ⅲ(InDesign)》課程的知識體系分析、并基于知識體系進行了教學目標構建、與此同時,進行了課程教學內容思政的融入與構建。在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課程教學方法的研究與實踐中,構建了學習情境教學模課后“溫故”式和“以學生為中心”的翻轉課程教學模式,具體闡述了課前“自學”、課中“知新”和三個階段步驟。在課程評價方法的研究中,進行了以學習效果作為主要評價原則的課程評價模式研究,并以《計算機輔助設計Ⅲ(InDesign)》中,以畫冊設計項目評分標準為例進行了實踐。以期能夠進一步探索課程設計與實施的有效途徑,提高教師教學能力,提升教學效果,促進學生更好的掌握軟件操作技能,從而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和綜合人文素養。
參考文獻
[1]王可.InDesign軟件課程的教學方法探索[J].美術教育研究,2016(14):129.
[2]覃霞玲.三本院校indesign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大眾科技,2013,15(06):232-233.
[3]張華.案例教學法在InDesign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6(29):256.
[4]王海濤.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項目教學改革探索[J].亞太教育,2019(12):17-19.
[5]袁勤勤.基于工作室的項目化教學模式實證究[D].廣東技術師范學院,2018.
[6]金望智.翻轉課堂與傳統教學模式的比較研究[D].江西科技師范大學,2019.
[7]閆亞亭.教師關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用的質的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9.
[8]趙文杰,吳海濱,馮僑華.基于“互聯網+”的混合式教學考核評價機制探究[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20(06):46-48.
[9]張策,李劍雄,呂為工,華棟.以學生為中心的計算機組成原理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軟件導刊,2020(2):198-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