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馬克思恩格斯意識形態概念的利益規定性

2020-10-19 10:15:41賈鵬飛
理論探索 2020年5期
關鍵詞:意識形態

賈鵬飛

〔摘要〕 依據歷史唯物主義揭示的意識形態本源的利益規定性,可分別深化學界關于馬克思恩格斯意識形態概念的“上層建筑論”“階級意識論”“虛假意識論”諸論研究,并對三者進行整體把握。將是否關照社會利益關系作為區分一般社會意識形式與意識形態的判準,可在觀念上層建筑的論域中避免意識形態的虛化和泛化。在社會利益格局簡單化和復雜化的歷史階段,都存在不是階級意識反映的其他意識形態,既要看到不同階級意識形態之間長期斗爭的必然性,也要防止意識形態領域階級斗爭擴大化。虛假意識一定是階級意識,但階級意識不必然是虛假意識,明確這一點,有利于認清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的虛假本性,同時可以更深刻地把握無產階級意識形態和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真理性與價值性相統一的品格,并化解把二者當作虛假意識的悖論。

〔關鍵詞〕 意識形態,利益關系,觀念上層建筑,階級意識,虛假意識

〔中圖分類號〕D64 ??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4175(2020)05-0082-09

一、引言

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做好新時代背景下的意識形態工作,必須以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思想為理論遵循。而對后者的透徹把握,又要求對馬克思恩格斯關于意識形態概念及其本質的揭示有著準確的理解把握。然而,由于馬克思恩格斯的意識形態思想或是唯物史觀的“副本”,或散存于不同時期的論著當中,這就使得學界對其闡發存在諸多歧義,具體則形成了“上層建筑論”“階級意識論”“虛假意識論”等代表性觀點①。為了對這三重闡釋進行整體把握,普遍做法是以意識形態的性質界分(肯定、中性、否定)為依據,但以意識形態性質替代意識形態本質的局限性顯而易見。也有學者以“意識形態一般”與“意識形態特殊”相結合的闡釋模式來統一三重闡釋。這種觀點的優勢在于,能夠結合具體的語境甄別馬克思恩格斯到底是在一般意義上還是在特殊意義上談論意識形態問題的,但其局限也顯而易見,如在對“虛假意識論”做特殊意義理解時雖順理成章,但對其作一般意義理解時,必然會碰到無產階級和社會主義的意識形態是否也是虛假意識的問題。不僅如此,雖然這種觀點具體考察了三重闡釋的思想語境和特定意涵,但這種統一仍停留在表層,即沒有說明三重闡釋之間存在怎樣的邏輯關系。另外,學界也有把階級意識視為意識形態精神內核的觀點,其合理性在于階級意識不僅是革命時期意識形態斗爭的焦點問題,而且由于階級斗爭在很長的歷史時期內還不能消滅,因而階級意識的存在、不同階級意識之間的斗爭也會長時間存在。然而,如果把階級意識視為意識形態的本質,進而把階級斗爭當作意識形態實踐的中心問題,是否意味著新時代的意識形態建設也要以此為基本遵循?為此,本文基于利益關系的觀察視角,既指出每種闡釋的合理和不足,又在深層意義上實現三重闡釋的辯證統一,進而說明意識形態的本質,以期深化對意識形態問題的研究。

二、 從利益關系角度理解“上層建筑論”深刻意涵

“上層建筑論”的準確表述應為“觀念上層建筑論”,其核心文本支撐是馬克思1859年《〈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唯物史觀的經典表述,即“人們在自己生活的社會生產中發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們的意志為轉移的關系,即同他們的物質生產力的一定發展階段相適合的生產關系。這些生產關系的總和構成社會的經濟結構,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層建筑豎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會意識形式與之相適應的現實基礎” 〔1 〕591。

根據這段經典表述,意識形態自然會獲得“觀念上層建筑”的解釋。盡管馬克思在這里并未直接采用“觀念上層建筑”的說法,但對文本進一步考究卻能予以證明。在“這些生產關系的總和構成社會的經濟結構,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層建筑豎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會意識形式與之相適應的現實基礎”一句中,代詞“之”究竟僅僅指代社會的經濟結構即經濟基礎,還是同時指代經濟基礎和法律與政治的上層建筑?有學者通過對德文版原文的考證,認為代詞“之”應當兼具經濟基礎和政治上層建筑的意涵②。這說明,意識形態因其具有思想觀念的形式,畢竟不同于政治和法律上層建筑的物質性形式,因而采取“觀念上層建筑”的說法更加嚴謹,也更符合馬克思恩格斯的本意。恩格斯也曾指出,“國家一旦成了對社會來說是獨立的力量,馬上就產生了另外的意識形態” 〔2 〕308。在此語境中,“另外的意識形態”指的是政治形式和法律形式的意識形態,而“更高的即更遠離物質經濟基礎的意識形態,采取了哲學和宗教的形式” 〔2 〕308。這同樣界分了政治上層建筑與意識形態的區別,進而驗證了“觀念上層建筑”表述的必要性和準確性。

從“觀念上層建筑論”的視角出發,意識形態指的是建立在經濟基礎和政治上層建筑之上,適應于它們二者需要的社會意識形式。在社會結構的空間位置上,經濟關系和政治關系不是建基于意識形態之上,不是意識形態幻想的產物,相反,它們共同構成了意識形態生成的社會物質基礎,并在根源上規定著意識形態的發展演化。要言之,只有在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論框架下,意識形態在社會歷史發展進程中的結構定位與功能定位才獲得了正本清源的解釋,這是“觀念上層建筑論”的理論優勢。但是,這并不意味著這一定義沒有任何問題。這是因為,此定義沒有闡明作為意識形態的社會意識形式,與非意識形態的一般社會意識形式的聯系與區別何在。意識形態當然屬于社會意識形式的范疇,但意識形態究竟有何特殊性,使它能夠區別于一般社會意識形式?如果不對二者的相異標準加以闡明,則容易造成意識形態泛化的后果,即社會意識形式的過度意識形態化。

麥克里蘭曾提出,馬克思從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角度理解意識形態,容易混淆思想(社會意識形式)與意識形態,“這是因為他把思想的意識形態性質與那種認為所有思想都被社會所決定的觀點牽連在一起” 〔3 〕22。其實,馬克思在敘述“觀念上層建筑論”的意識形態概念時,同時指出了作為社會意識形式的意識形態與一般社會意識形式的本質不同,即介入到克服社會沖突是意識形態的本性。在闡發社會基本矛盾運動原理時,他指出:“在考察這些變革時,必須時刻把下面兩者區別開來:一種是生產的經濟條件方面所發生的物質的、可以用自然科學的精確性指明的變革,一種是人們借以意識到這個沖突并力求把它克服的那些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藝術的或哲學的,簡言之,意識形態的形式。” 〔1 〕592

在這里,馬克思指出了意識形態極其重要的社會功能是它能夠感知社會矛盾,并且不遺余力地克服社會沖突,而同時作為觀念上層建筑的一般社會意識形式則不具備。需要指出的是,意識形態對社會沖突的克服是中性意義上的,它既可以維護既有社會秩序,又可以重構現存社會秩序。人們之所以未能注意到“觀念上層建筑論”中的這層意蘊,是因為以往學界在引述意識形態這一定義時,意在凸顯意識形態的歷史唯物主義基礎,而不大關注意識形態特有的社會功能分析。這就容易把包括一般社會意識形式的所有觀念上層建筑都視為意識形態。實際上,馬克思早在對黑格爾法哲學進行研究時,就已經暗含著區分意識形態與一般社會意識形式的思想。他指出:“這種批判(指的是以宗教批判為基礎的意識形態批判)撕碎鎖鏈上那些虛幻的花朵,不是要人依舊戴上沒有幻想沒有慰藉的鎖鏈,而是要人扔掉它,采摘新鮮的花朵。” 〔4 〕4所謂新鮮的花朵,其實就是沒有意識形態屬性的一般社會意識形式。

那么,意識形態所要克服的社會沖突根源于何種意義上的沖突?答案是利益沖突,更確切地說是特殊利益與共同利益的沖突。概括地講,對現存利益關系和利益格局的沖擊或維護是意識形態的固有使命。在《萊茵報》時期探討林木盜竊案所引發的物質利益問題時,馬克思就得出了物質利益占了法的原則上風這一結論。具體地講,唯物史觀對分工的研究,深刻揭示了意識形態產生的社會利益根源。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分工從最初的自然性分工逐漸發展為以物質勞動與精神勞動相分離為標志的社會性分工。在社會性分工的歷史情境下,不同行業、地域的勞動者逐漸形成了具有特殊利益訴求的不同集團,但在分工復雜化基礎之上形成的社會交往關系的擴展,使得反映個人之間相互依存關系的共同利益也得以形成,并在一定程度上與他們各自追求的特殊利益相矛盾,也即,“隨著分工的發展也產生了單個人的利益或單個家庭的利益與所有互相交往的個人的共同利益之間的矛盾” 〔4 〕536。而正是特殊利益與共同利益的矛盾,才孕育了旨在克服利益沖突、緩和利益矛盾的意識形態。

需要進一步指出的是,兩類特殊利益與共同利益的沖突都會產生意識形態。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馬克思曾有過這樣的論述,“這些始終真正地同共同利益和虛幻的共同利益相對抗的特殊利益所進行的實際斗爭,使得通過國家這種虛幻的‘普遍利益來進行實際的干涉和約束成為必要” 〔4 〕537。不難發現,馬克思在這里清楚地指出了特殊利益與兩種性質完全不同的共同利益的關系。其一,特殊利益與真實的共同利益之間在一定條件下的確存在矛盾,但二者之間不是對抗性的關系,真實的共同利益可以轉化為特殊利益的實現,因而需要意識形態來協調二者之間局部的、非本質層面的利益沖突。其二,特殊利益與虛幻的共同利益(普遍利益)的矛盾同樣會產生意識形態,但這種意識形態不具有真實的公共性品格,它只是以普遍性的形式偽裝的某一特殊利益的代表,因而兩種利益之間存在著根本性的對抗性矛盾③。但無論如何,意識形態歸根結底都是為了協調利益沖突、理順利益關系而生成的。

在調節特殊利益與共同利益的沖突、維護現存利益格局的驅動下,一般社會意識形式會在特定的歷史情境下轉化為意識形態。在談到意識形態的消亡時,馬克思有過這樣的論述,“道德、宗教、形而上學和其他意識形態,以及與它們相適應的意識形式便不再保留獨立性的外觀了。它們沒有歷史,沒有發展” 〔4 〕525。值得深思的是,為什么不僅僅是意識形態的消亡,還要提及意識形式的消亡?這是因為,意識形態只有借助于各種意識形式,才能協調具有公共性特征的利益矛盾和利益沖突,如果不依托利益傾向色彩不明顯的一般社會意識形式,意識形態是很難向社會生活全面滲透的。也就是說,各種意識形式實際蘊涵著不同程度的意識形態要素,但各種意識形式中的思想觀點并不生來就是意識形態,它們只在為意識形態所收編進而介入到社會利益關系調整的情形下,才會轉化為服務特定意識形態的意識形式。恩格斯也深刻地指認過意識形態的這種本性,“任何意識形態一經產生,就同現有的觀念材料相結合而發展起來,并對這些材料作進一步的加工;不然,它就不是意識形態了” 〔2 〕309。當然,當一定的意識形式不再適應意識形態協調利益關系之時,意識形態就會拋棄它們,它們又會回到一般社會意識形式的行列。

需要指出的是,將利益關系確立為區分意識形態與一般社會意識形式的根據,意味著實際工作所面臨的意識形態領域并非機械地呈現為各種社會意識形式(政治思想、法律思想、哲學、宗教等)的簡單疊加,而是綜合地通過社會意識形式的內容表現出來。依據意識形態所反映的特殊利益和共同利益之間矛盾和沖突關系的密切程度,可將意識形態領域劃分為政治生活領域、思想文化領域、日常生活領域和國際交往領域,不同的領域帶有不同程度的意識形態色彩。政治生活領域的意識形態性最強,思想文化領域具有程度不同的意識形態性,日常生活領域的意識形態性較弱,但其不能完全脫離意識形態的影響,國際交往領域則呈現文化交流和意識形態交鋒的復雜態勢。因此,在不同領域應當采取差異化的工作思路和方法,這有利于在實踐中既抵制“去意識形態化”和“淡化意識形態”,又可避免“泛意識形態化”。

三、從利益關系角度把握“階級意識論”核心要義

將馬克思恩格斯的意識形態概念理解為“階級意識論”,其主要的文本依據有兩處。其一,是恩格斯為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所作的德文第三版序言中論及的,即“一切歷史上的斗爭,無論是在政治、宗教、哲學的領域中進行的,還是在其他意識形態領域中進行的,實際上只是或多或少明顯地表現了各社會階級的斗爭” 〔1 〕469。其二,則源于《共產黨宣言》,“各個世紀的社會意識,盡管形形色色、千差萬別,總是在某些共同的形式中運動的,這些形式,這些意識形式,只有當階級對立完全消失的時候才會完全消失” 〔1 〕51-52。

對上述文本進行邏輯解析可知,其一,既然意識形態領域進行的斗爭是不同階級之間斗爭的表征,那么每個階級都應有屬于自己的特定的意識形態,因而這些特定的意識形態就是各個階級階級意識的表現。其二,既然階級對立的完全消失是意識形態消亡的必要條件,那么推導出意識形態的階級依附性,進而得出意識形態就是階級意識的結論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情。進一步說,把階級意識視為馬克思恩格斯意識形態概念的內涵不僅有理論合理性,更有歷史合理性。這是因為,在馬克思生活的年代以及之前的歷史時期,社會整體的階級構成、不同階級之間的關系都較為簡單,都是統治階級對非統治階級實行階級統治,這不僅決定了“至今的全部歷史都是在階級對立和階級斗爭中發展的” 〔5 〕459,而且也將意識形態的注意力聚焦到階級斗爭上來,即意識形態必須服從于階級斗爭的歷史需要。在這種大的歷史環境下,意識形態主要表征不同階級的階級意識,進而被理解為階級意識的內涵規定,本身就是歷史的必然產物。

但是,承認階級意識論的理論合理性和歷史合理性是一回事,指出這一內涵界定的歷史局限性又是一回事。階級意識論的理論局限,在于它把特定歷史時期形成的特殊意義上的意識形態焦點問題,視為普遍意義上的意識形態的內涵規定,因而在實踐上已不能完全適應新的時代背景下的意識形態工作需要。學界有觀點認為,對于某一階級而言,其在革命時期的革命意識、革命成功后即守成時期的統治思想、統治式微即衰落時期的虛假意識,沒有不以階級意識作為精神內核的,質言之,意識形態的精神實質就是階級意識。然而,若以此作為普遍意義上意識形態的內涵規定和演變規律,是否意味著要圍繞階級意識開展新的時代背景下的意識形態建設工作,是否意味著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也避免不了成為虛假意識的歷史命運。應當看到,在意識形態領域,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資本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的階級斗爭在長時間的歷史時期內不會消亡,但這不代表所有意識形態都是階級意識不同程度的反映。如果過度凸顯意識形態的階級意識意蘊,則有可能誘發意識形態領域的階級斗爭擴大化,而社會主義中國在這方面有著深刻的歷史教訓。

為了進一步把握“階級意識論”的特殊性,需要重申意識形態概念分析的歷史唯物主義方法論。馬克思曾指出:“這種社會組織(指的是市民社會)在一切時代都構成國家的基礎以及任何其他的觀念的上層建筑的基礎。” 〔4 〕583這意味著,對意識形態概念的根本把握應當以生產力、生產關系以及經濟基礎的變化為準繩。換言之,相較于社會主要矛盾,社會基本矛盾及其運動對意識形態的演化發展和本質理解具有本源性的規定意義。具體來說,把意識形態的內涵歸結為“階級意識”,是因為階級矛盾是馬克思所生活的歷史情境中的社會主要矛盾,階級矛盾掩蓋了其他社會矛盾斗爭的痕跡,因而具有統攝一切社會矛盾的意義。在這種情況下,意識形態的使命任務就是要服務于階級斗爭,而它的內涵自然就被理解為階級意識。然而,意識形態在特定歷史時期表現為階級意識,并不意味著一切意識形態都是階級意識的反映,并不意味著不存在不是階級意識反映的其它社會意識形態。不僅如此,當社會基本矛盾運動在新的歷史階段孕育出新的社會主要矛盾時,意識形態的焦點可能就不是“階級意識”了,而是為新的社會主要矛盾所規定。

那么,究竟該如何從歷史唯物主義的視角剖析作為“階級意識”的意識形態的實質呢?如前所述,意識形態產生于特殊利益與共同利益的矛盾調節需要,這表明不同的利益主體都會產生代表自身利益訴求的意識形態,利益主體的不同必然導致意識形態信守主體的不同。但是,這里的利益主體,可以按照地域、民族、行業、經濟、政治、文化等多種標準來進行劃分,而階級標準只是在階級矛盾作為社會主要矛盾的的歷史階段時,才得以成為統攝其他利益主體的劃分依據。這說明,作為“階級意識”的意識形態,實際上只是特定利益群體利益訴求的價值觀呈現,“階級意識”并非意識形態的固有屬性,因而應該把“意識形態的‘階級性拓展到對特殊利益和普遍利益關系的表達”的認識層面 〔6 〕,也即,意識形態的“階級性”,本質上是階級主體利益傾向性的理論化表現形式。在社會利益多元化的歷史條件下,意識形態的信守主體顯然不能僅僅憑借階級標尺來劃分,意識形態也不能完全定位于“階級意識”。退一步來說,即便是在階級關系簡單化、階級矛盾是社會主要矛盾的時期,也存在著不是階級意識反映的社會意識形態。馬克思就曾指出:“他把物質生產當作一般的物質財富的生產來考察,而不是當作這種生產的一定的、歷史地發展的和特殊的形式來考察,所以他就抽去了自己立足的基礎,而只有在這種基礎上,才能夠既理解統治階級的意識形態組成部分,也理解這種一定社會形態的自由的精神生產。……例如,資本主義生產就同某些精神生產部門如藝術和詩歌相敵對。” 〔7 〕346這說明,藝術等精神生產的產物,盡管具有意識形態性,但卻不表現為“階級意識”。

值得追問的是,為什么在特定情況下原本不具備階級性的意識形態經常會展示出“階級性”的一面呢?或者說它們為什么有的時候會反映一定階級的“階級意識”呢?馬克思曾指出,“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制約著整個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過程” 〔1 〕591,這意味著人們在生產過程中結成的生產關系制約著人們的社會關系、政治關系和思想關系,而階級關系是人們在生產關系基礎上形成的首要關系,階級關系具有匯融社會關系、政治關系和思想關系中所蘊含的一切矛盾的總體表征意義。因此,為一定階級服務、反映其“階級意識”的意識形態,必定會最為廣泛地尋求經濟、政治、思想以及社會各方面的權力,換言之,“階級意識”必然會尋求統治地位的獲取或鞏固。這說明,作為“階級意識”的意識形態與其他意識形態的根本區別在于前者的利益追求會涉及社會的所有領域和所有方面,為了實現特殊利益的全面性而必然宣稱代表全社會利益的普遍性,而其他意識形態盡管也會涉及共同利益,但這些共同利益只不過是局限于某一領域或某一方面。也即,其他意識形態的利益訴求會在特定情況下與作為“階級意識”的意識形態高度重疊,因而它們自然會被“階級意識”所改造而為其所用。

在階級社會中,反映“階級意識”的意識形態并未被統治階級所壟斷,被統治階級同樣擁有自身的意識形態。一般地講,階級意識生成于階級利益的沖突與維護,只要存在不同階級的利益矛盾,就會產生代表不同階級利益的不同意識形態間的斗爭,這是因為“物質生產領域中的對立,使得由各個意識形態階層構成的上層建筑成為必要” 〔7 〕348。特殊地講,無產階級階級意識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人階級經歷了許多年才完全相信,他們構成了現代社會的一個特殊的、在現存社會關系下是固定的階級;又經歷了好多年,這種階級意識才引導他們把自己組織成為一個特殊的、獨立于統治階級各種派別所組織的一切舊政黨并且同這些政黨對立的政黨” 〔8 〕385。上述兩點表明,統治階級和被統治階級都有體現自身“階級意識”的意識形態。

總之,“階級意識”的本意是對階級利益的爭取和維護,這決定了任何階級都想掌握社會生活的思想領導權,但階級利益沖突和利益關系的緊張性,也構成了統治階級的思想和被統治階級思想之間的張力,即統治階級的思想并不天然地成為占統治地位的思想。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意識形態虛假性的實質是統治階級利益剝削的非正義性和利益表達的虛幻性,意識形態在認識層面顛倒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受制于一定階級緩和社會利益矛盾、控制社會利益沖突、增進自身特殊利益的根本目的。這說明,作為虛假意識的意識形態,一定是某一階級意識的反映,然而,又不能完全地說階級意識一定就是虛假意識,只有特定階級上升到統治階級時且運用意識形態來掩蓋特殊利益與普遍利益的對抗性矛盾,借以實現自身特殊利益訴求的階級意識,才是虛假意識。

就第一個條件而言,被統治階級的階級意識嚴格來說不是虛假的意識形態⑥。盡管馬克思恩格斯徹底揭穿了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的虛假本質,但它最初出現之時卻帶有歷史進步性。在資產階級革命時期,“自由、平等、民主、博愛”等自由主義的意識形態因無情揭露和批判封建社會的矛盾,具有相對的先進性。可見,被統治階級的階級意識為了領導革命和奪取政權的需要,其意識形態不是致力于掩蓋社會矛盾,而是最大可能地揭露、激化社會矛盾。它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它的利益在開始時的確同其余一切非統治階級的共同利益還有更多的聯系” 〔4 〕552。

就第二個條件而言,實際關涉無產階級意識形態與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與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區別。如果說資產階級在革命初期時還與非統治階級有著較多的重疊利益,在當時的社會情況下還不能形成自身的特殊利益,其意識形態還具有革命性意義,那么在上升為統治階級后,用于遮蔽特殊利益和普遍利益矛盾沖突的意識形態就必然成為虛假意識了。無產階級也有自身的特殊利益,恩格斯就曾指出:“工人階級有其本身的利益,既有社會的也有政治的。他們怎樣維護他們認為是自己的社會利益的東西,這從工聯的和縮短工作日運動的歷史中已經可以看到。” 〔11 〕520但是,不論是作為被統治階級還是上升為統治階級,無產階級的特殊利益與社會的共同利益始終都是一致的,且無產階級的特殊利益因最廣泛、最真實地反映、代表了社會共同利益,因而其意識形態具有人民性和先進性。處于被統治階級的時期,無產階級意識形態徹底批判和揭露社會矛盾,代表受剝削壓迫的社會大眾的共同利益。上升到統治階級時,產生特殊利益與普遍利益對抗性矛盾的物質基礎已經消滅,因而也消滅了產生虛假意識形態的現實條件,無產階級意識形態既代表社會的共同利益,也為各種社會矛盾的產生緣由、問題所在和解決思路提供理論思維和價值觀上的指導。總之,無產階級意識形態利益代表的真實性和廣泛性,使得其實現了真理性與價值性的內在統一,這同時使其在理論和現實兩個層面都徹底擺脫了淪為“虛假意識”的可能,因而在討論意識形態是一種“虛假意識”的問題上,無產階級意識形態和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毫無疑問具有“豁免權”。而且無產階級意識形態之所以能夠實現特殊利益與共同利益關系的真正和解,是因為無產階級實現自身解放的理論邏輯在于不達到生產資料的社會所有、不徹底消滅剝削和壓迫的社會根源、不實現所有人的解放,無產階級就不能真正地得以解放。

五、結語

為了進一步從整體上把握三種觀點的各自利弊及其相互關聯,需要基于利益關系的視角對意識形態的本質作出概括。馬克思恩格斯曾經有過這樣的表述,即“每一個企圖取代舊統治階級的新階級,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不得不把自己的利益說成是社會全體成員的共同利益,這在觀念上的表達就是:賦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性的形式,把它們描繪成唯一合乎理性的、有普遍意義的思想” 〔4 〕552。

上述論斷表明,意識形態最本質的特征是其特有的利益傾向性,即意識形態總是代表和反映一定利益集團的特殊利益,這決定了意識形態不是純粹的“價值無涉”或“價值中立”,而是表現為代表特定利益集團利益的特定價值觀念。特定利益集團利益訴求的多樣性和層次性,使得反映其利益訴求的價值觀往往以體系化系統化的面貌呈現出來。由于意識形態不可擺脫利益依附性,因此它一定會介入到社會利益格局的維護和顛覆中來,這是它區別于一般社會意識形式的根本所在,而對這點的把握既可避免把一切社會意識形式都視為意識形態的泛化后果,又可抵制去意識形態化的錯誤認識。

進而言之,既然意識形態的生成源于特殊利益實現的需要,那么只要存在不同的利益集團,就會出現價值觀傾向不同的意識形態。作為階級意識反映的意識形態,實際上只是體現特定階級利益訴求的意識形態,而意識形態的階級性從根本說是意識形態所代表的利益集團特定屬性的體現。在社會利益格局簡單化抑或復雜化的歷史情境中,都存在不是階級意識反映的其他意識形態,因此不僅要直面不同階級意識之間長期存在、相互斗爭的客觀現實,警惕淡化意識形態的錯誤思潮,而且要避免強化意識形態領域的階級斗爭。

最后,由于把特殊利益說成普遍利益是作為階級意識的意識形態實現自身價值的必要條件,因而能否真正達到二者的實質統一而非形式統一,則構成階級意識虛假性的利益維度判準。這意味著,借普遍性形式掩蓋共同利益與特殊利益的矛盾、用共同利益來滿足特殊階級利益的意識形態無法擺脫其剝削和非正義的本性,因而必然是虛假意識。相反,如果能夠實現特殊利益與共同利益的真實有機統一,那么這種階級意識所外化的價值觀則具有根本意義上的合理性,盡管這種合理性還需要一系列的理論化、體系化論證。

總之,從利益關系的角度可以對意識形態下這樣的定義,即意識形態的本質是反映和調節不同利益群體之間利益關系的價值觀體系。在此定義中,既可突破對馬克思恩格斯意識形態概念理解的性質劃分局限,將意識形態的本質揭示與功能闡釋結合起來,又可克服“意識形態一般”與“意識形態特殊”相結合等理解模式的局限,深化對“觀念上層建筑論”“階級意識論”“虛假意識論”等闡釋的內部研究和三者的統一理解;還可對新時代意識形態建設提供相應的理論遵循,即在理論上著重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相關研究,在實踐中把價值觀念的倡導轉化為更多人的利益獲得與滿足。

注 釋:

①有學者如張秀琴提出除這三種代表性觀點以外的第四種觀點,即“文化載體論”,但同時也認為“文化載體論”可以通過前三種論點的邏輯推導而得出。參見張秀琴:《馬克思意識形態概念理解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31-32頁。也有學者如張志丹認為“革命意識論”“虛假意識論”和“統治思想論”是學界對馬克思意識形態概念的代表性解讀,但階級意識貫穿于這三者之中,并成為馬克思意識形態概念的精神實質。參見張志丹:《意識形態功能提升新論》,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7頁。

②作者經過考證提出,德文原文直譯為“生產關系的總和構成社會的經濟結構,真正的基礎,其上產生了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層建筑和對應著明確的社會意識形式”。參見李國泉、陳錫喜:《社會基本矛盾運動的作用機制再審視》,《馬克思主義研究》2017年第9期。

③通過對《德意志意識形態》的細致考察可以發現,馬克思實際上用“共同利益”來表達“真實的共同利益”,用“普遍利益”來表達“虛幻的共同利益”。在論及分工帶來的利益沖突時,他主要是用特殊利益與共同利益的說法來表達。在論及統治階級的意識形態時,他則是用特殊利益與普遍利益的說法來表達,而“普遍性的形式”“有普遍意義的思想”的運用則是對普遍利益的呼應。之所以用“普遍利益”來表達“虛幻的共同利益”,是因為馬克思認為“普遍的東西一般說來是一種虛幻的共同體的形式”。參見《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36-537、552-553頁。

④準確來講,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不直接等同于無產階級意識形態,無產階級意識形態是以工人階級為階級主體的意識形態,而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則是以無產階級意識形態為主體,當中還包括其他社會意識形態的合理訴求及合理內容。這里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是從無產階級階級意識體現的意義上來說的。

⑤這里的“意識形態”,盡管在表述層面采用的是學界較為普遍的用法和看法,即在相對于特殊層面的普遍意義上談論所有意識形態的共有屬性,但在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語境中,這里的“意識形態”指的是包括資產階級及此前統治階級的意識形態,他們實際討論的是部分意識形態的一般性特征。此處及下文論及“虛假意識論”所采取的一般意義上的表述,都包括特殊意義的指向。

⑥所謂的“嚴格意義”,主要是基于意識形態是否用于掩蓋特殊利益和普遍利益矛盾沖突的標準。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大衛·麥克里蘭.意識形態〔M〕.孔兆政,蔣龍翔,譯.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

〔4〕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陳錫喜.論意識形態的本質、功能、總體性及領域〔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01):5-11.

〔7〕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8〕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9〕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0〕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1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責任編輯 呂曉斌

猜你喜歡
意識形態
芻論“意識形態終結論”的本質及危害
理論導刊(2016年11期)2016-11-19 15:58:04
網絡空間無政府主義思潮審視
從意識形態角度對《麥田里的守望者》兩譯本的研究
廣告語的批評性話語分析
新媒體時代高校意識形態教育創新路徑研究
科教導刊(2016年27期)2016-11-15 20:56:27
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對紅色文化的價值訴求
人間(2016年28期)2016-11-10 23:43:49
伊格爾頓意識形態理論存在合理性解析
人間(2016年28期)2016-11-10 22:55:21
意識形態、文藝、宣傳與百姓生活
聲屏世界(2016年9期)2016-11-10 22:43:37
文化軟實力發展與我國意識形態安全
人間(2016年28期)2016-11-10 21:28:18
二胎題材電視劇的多維解讀
戲劇之家(2016年20期)2016-11-09 22:49:13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视频国产高清| 日韩人妻无码制服丝袜视频| 92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 制服丝袜 91视频| 毛片网站在线看| aⅴ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香蕉在线| 亚洲动漫h| 奇米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婷婷色狠狠干| 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年鲁鲁在线观看视频| 久久77777| 精品自窥自偷在线看|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第1页在线播| 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v国产精品| 99久久精品国产综合婷婷| 无码 在线 在线| 国产在线视频自拍| 免费一级无码在线网站| 亚洲三级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日本一本dvd高清| 国产成人综合网| 亚洲日韩高清无码| 亚洲一区毛片| 精品亚洲国产成人AV| 日韩在线中文| h网址在线观看| 亚洲美女AV免费一区| 免费不卡视频| 欧美成一级| 宅男噜噜噜66国产在线观看| 国产91在线|中文| 亚洲男人天堂网址| 国产靠逼视频| 美女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无码AV高清毛片中国一级毛片| 亚洲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精品人妻AV区| 国产精品女熟高潮视频| 54pao国产成人免费视频| 免费网站成人亚洲| 婷婷五月在线| 成人福利在线看| 亚洲成aⅴ人片在线影院八| 国产亚洲美日韩AV中文字幕无码成人| 九九九九热精品视频| 亚洲一级色| 国产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大陆国产精品视频| 欧美a在线看| 亚洲第一香蕉视频| 国产在线自乱拍播放| 精品久久久久无码| 亚洲国产日韩一区| 五月激激激综合网色播免费| 中文字幕无码制服中字| 亚洲乱伦视频| 亚洲综合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亚洲天堂| 国产精品福利尤物youwu| 香蕉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 色综合色国产热无码一| 日本影院一区| 激情综合网激情综合| 国产正在播放| 午夜视频日本|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乱码| 538国产在线| 国产在线精彩视频二区| 日韩美女福利视频| 亚洲成人免费在线| 日本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影院| 国产成人成人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2| 秋霞午夜国产精品成人片|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2| 亚洲成A人V欧美综合| 少妇被粗大的猛烈进出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