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斐
摘要:共青團青年志愿服務工作是激發共青團組織活動的重要載體,肩負著推動共青團日常工作發展的重任。本文就當前社會形勢下,如何實現共青團青年志愿服務工作機制的建構與完善提出了幾個建設性意見,圍繞共青團集體開展公益服務項目,建立高效服務體系,為共青團志愿服務工作拓寬發展途徑。
關鍵詞:共青團;青年;志愿服務;工作機制
志愿服務是一種由國外傳到我國的服務型公益活動理念,它起源于19世紀初西方國家的宗教性服務,宣揚人們要互相幫助的核心價值觀念。到了中國,由于現代社會中存在的貧富差距、環境衛生等問題,以志愿服務為行動載體,解決各領域的發展問題,逐漸成為維持社會穩定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普及共青團青年志愿服務意識
實現共青團青年志愿服務的現代化公益意義,首先要做好共青團青年的志愿服務意識普及工作。以公益文化為宣傳中心,執行相關公益政策,積極落實“人人參與,人人貢獻”的志愿服務核心工作。重視集體中的每一個個體與每一個細節,將其匯聚成志愿服務的中堅力量,這是共青團青年志愿服務工作的核心價值所在。在宣傳過程中,加強對生活中小事的志愿服務宣傳力度,將志愿服務融入到每個共青團青年的日常生活細節當中,實現志愿服務生活化,普及共青團青年志愿服務意識[1]。
從多方面入手,深入探討共青團青年志愿服務的社會核心價值,引導青少年建立公益思想及志愿服務意識。迎合時代發展需求,不斷革新相關服務理念,加強青年自身文化素養水平,調動共青團青年的志愿服務積極性。從青年價值觀體系入手,以青年樂于接受的宣傳方式,加強志愿服務工作宣傳力度。通過提升共青團青年志愿服務意識的方法,強化成員公益觀念,擴大青年志愿者數量,發揮青年集體充足的生命力及活力優勢,提高整體志愿服務工作的活躍性及效率性。
例如,借助當下流行的微信公眾平臺,一方面,將共青團青年的志愿服務項目進展進行編輯推送,為相關工作的推廣創造條件,增強志愿服務人員的個人價值體現。另一方面,利用微信公眾平臺的評價功能,完善志愿服務工作的反饋機制,收集各界對相關工作的意見,并加以整改,提高志愿服務滿意度。要注意的是,在微信公眾平臺的建立過程中,應實行符合青年思想觀念的推廣方式,保證平臺的吸引力。加入一些趣味性元素,提高學生的關注度,實現志愿服務項目的多樣化。
二、提高共青團青年志愿服務水平
就當下而言,共青團青年作為一個人口基數龐大的社會集體,具有一大批具備“優秀志愿服務者”資質的成員。但真正參與到志愿服務工作的人數卻不多,不能發揮其個人能力,無法保證服務組織的專業度。要充分發揮青年富有青春活力的特點,順應時代可持續發展要求,逐漸完善共青團青年的志愿服務水平,培養一批具備志愿服務素養的志愿者。
此外,隨著現代科技的快速發展,志愿服務工作涉及到的知識含量越來越多,相關技術操作水平要求越來越高。不僅要求相關人員具備一定的專業素養,更要求掌握大量現代化科技操作技術,以及一定的志愿服務經驗。突破傳統志愿服務工作的局限性,發揮共青團青年的專業特點,結合時代特征,革新志愿服務形式。
例如,計算機專業可以進行電腦系統維護、電腦操作培訓等技術類服務項目,或者開展電腦運行過程中的問題咨詢活動。在實際服務過程中,秉承著“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服務理念,將傳統的直接幫助形式轉化為教授人們如何處理問題的服務形式。創新共青團青年的志愿服務方式方法的同時,幫助其加強專業技能應用技術,培養表達交流等全方面能力水平。
三、建設共青團青年志愿服務體系
建立較為完善的現代化共青團青年志愿服務體制結構,需要社會各界的合作幫助,實現組織領導、動員宣傳、資金管理、教育培訓等多方面服務標準化、體系化。在新時代背景下,志愿服務強調的是“全方位、全進程、全覆蓋”的工作核心理念。全面了解各社區團體所需的具體志愿服務項目,實現志愿服務工作的針對性,發揮共青團青年的積極主動性,提高志愿服務的育人功能及社會價值。
通過評比優秀志愿服務者、優秀志愿服務項目等方式,設置一定的鼓勵監督機制?,F行的一些志愿服務獎勵機制過于形式化,評比體系不夠完善,獎勵內容上多為金錢物質,無法深入志愿服務理念。實際工作中,將志愿服務與獎助考評、德育學分相結合,確保每一個志愿服務項目落到實處,實現對共青團青年志愿服務工作的激勵效果。與校園廣播臺等媒體宣傳組織溝通協調,實現服務、宣傳、激勵的一體化工作流程。
志愿服務強調的是針對性、長期性,要針對具體的公益服務地點,控制服務頻率,進行長期性志愿工作,杜絕“面子工程”的情況發生。加強對社會資源的整合力度,利用現代化信息管理手段,完成共青團青年志愿服務的整體合理化調動,提高服務工作效率。通過志愿服務體系,各服務主體之間相互滲透,互相作用,確保每個環節的有效運行,發揮其實際意義價值。使志愿服務運作規范化,推動志愿服務項目制度化發展,深化共青團青年的志愿服務工作[2]。
四、結論
在共青團青年志愿服務實際工作當中,要注意提升運作常態化的靈活度、提升參與人員的覆蓋面、提升服務意識持續性、提升責任意識服務理念。創建志愿服務特色品牌項目,加強相關管理機制建設,提高相關知識宣傳力度。以服務奉獻為行動基礎,從身邊做起,發揮志愿服務精神,體現共青團青年核心價值。
參考文獻:
[1]蔣維.微公益視角下高校共青團青年志愿服務工作的問題與對策思考分析[J].智庫時代,2019 (45):62-63.
[2]張立峰.基于微公益視角下高校共青團青年志愿服務工作的問題與對策初探[J].課程教育研究,2017 (4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