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曼
[摘 要]人類一切思維活動的開始都是依托提問產生的,在生活中,任何問題的發現總是能夠促進人們的思考,進而促進人類對文明的探索與發現,實現人類文明的進步與發展。作為新時代的小學數學教師,既要傳授給學生準確的知識,又要在數學教學中給學生留有充足的質疑空間,把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機會留給他們自己,讓他們在學習中能夠擁有想提出疑問的念頭,并敢于提出疑問,且能夠用準確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疑問。
[關鍵詞]數學課堂;提問;引導
提問是課堂教學的重要形式之一,是教學中能否準確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的重要標準,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主要手段。然而,傳統教學中的提問形式是比較單一的,教師提問什么,學生就回答什么,學生很被動,教師很辛苦,但并沒有真正解決學生心中的疑問。因此,要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新時代的創造型人才,迫切需要教師優化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提問形式,讓學生擁有提問的權力,進而體現出學生的主體意識。
一、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
良好的師生關系能夠增強師生間的有效溝通交流,良好的課堂氛圍對學生而言可以深刻感受到教師的關注,促使師生間產生良好的交往欲望,彼此之間有較多的表達機會。在良好的課堂氣氛烘托中,學生在從事某項學習活動時,會產生足夠的安全感,能夠比較自由地發表自己的真實想法。因此,教師要盡可能創設民主、自由、和諧的教學氛圍,在課堂上促成師生間、生生間的協作,使課堂成為一個真正寬松自如的天地,成為能夠讓學生自由發表意見的地方。教師作為課堂氣氛的調控者和引導者,該如何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呢?
1.從自身做起,低下身子走近學生
教師給學生的感覺非常重要,教師自身的情緒會對學生產生很大的影響,如果課前教師遇到了什么煩心事,導致心情不好,會不由自主地把情緒帶給學生,那么,學生可能就不太敢在課堂上發表自己的真實想法,總害怕說錯,課堂的教學效果就會很差。反之,教師心情愉悅,面帶微笑地對待學生,那么,學生自然而然也會心情舒暢,在課堂上會更敢于表達自己的觀點。所以,教師的情緒對于整個課堂氛圍的營造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要學會調整自己的狀態,教態要親切自然,要尊重每一名學生的意見,熱情地鼓勵,積極地啟發和引導,讓學生在課堂中有足夠的心理安全感,盡可能每一節課都能夠用自己最好的一面去感染學生和影響學生,這樣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效果會更好。
2.給學生充分的思考和提問時間
學生的提問是數學學習的重要環節,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強化問題主導的應用有著重要意義。任何一個真正有價值的問題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給學生充分的思考空間。教師可以先給予學生一定的指導,然后再放手讓學生獨立研究學習內容,力爭能夠讓學生自己獨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也可以讓學生合作學習,展開熱烈的討論或者師生共同研究,各抒己見,暢所欲言。例如,在教學《圓的面積》一課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操作,將圓剪開并拼成一個近似長方形的形狀,進而利用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推導出圓的面積公式。在這里,知識的內在聯系是拼成的近似長方形的面積與原來圓的面積有什么關系?拼成的近似長方形的長和寬是原來圓的什么?為了能夠比較適時地提出這兩個問題,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動手操作實踐,將一個圓平均分成8份、16份,剪拼成一個近似長方形的圖形。進而,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并提出問題:(1)若把這個圓平均分成32份、64份……呢?這樣拼出來的圖形是怎么樣的呢?(2)這個近似長方形的長和寬是圓的什么?(3)該怎樣通過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推導出圓的面積公式呢?對于學生提出的三個問題,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自己思考,并嘗試回答相關問題,然后,教師再對學生的提問情況和回答情況進行綜合分析評價,加深學生對此內容的理解,并引導學生進行提問。
相信通過這樣的引導,并充分給予學生思考和提問的空間,學生很快就能夠推導出來。在這一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圖形轉化規律這一環節的處理上,能夠給予學生充分提問的機會,促使學生在課堂中積極思考,進而學習新知識,得到新規律,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教師這樣處理既為課堂營造了民主、平等的交流氛圍,又讓每一名學生都經歷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過程。由此可見,在這樣自由的學習氛圍中,學生能夠有話想說,有話能說,有話可說,為培養學生的數學交流能力創造了較好的條件。
3.學會傾聽,培養學生尊重他人的良好品格
因為存在個性差異,每一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程度都是不同的,由此在課堂中的表現也必然是不一樣的。有些同學能夠快速發現問題并深刻思考,還能正確回答問題,而有一些同學對問題的敏感度較低,思考速度慢,不太愿意發表自己的見解,尤其是當課堂中已經有了能夠準確回答問題的同學,當有些同學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速度較慢時,特別容易被思維快但心急的同學打斷。這時,正在發言的同學就會質疑自己的想法,頓時失去信心,此時需要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教學生學會尊重他人,傾聽他人的想法,要認真聽完,不能冒然打斷。通過一次次的教育和培養,學生會養成尊重他人的良好品格。
二、教授學生正確的提問方法
1.培養提問意識,養成敢于提問的好習慣
在數學課堂中,教師已經意識到應該重視學生提出的問題,但由于課堂時間短、教學任務重等原因,教師對學生提問的重視沒能深入和徹底。究其原因,是許多教師的教學著眼點依舊鎖定在書本知識的傳遞上,學習方法的訓練依然停留在學科知識的技能掌握上,對教學目標的追求滿足于學生良好的學習成績上。同時,因為需要考慮課堂的教學進度,教師也擔心學生的提問會影響課堂教學進度,擔心學生提出的問題與教學內容無關,會浪費時間,所以并沒有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表達自己的疑問。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方式不靈活,質疑困難,導致學生失去了自主思考問題和探究問題的能力,課堂也變得越來越沒有意思,每節課的教學效率大打折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難發現,大多數學生提出的問題沒有特別大的探究價值,這是因為學生在過去的學習中幾乎沒有提問題的機會。所以,教師在培養學生提問意識時,要給學生更多的提問機會,不必只局限于課堂教學,也可以鼓勵學生在課下提問,且提問的內容不要有太多限制。教師可以在班級設立“提問墻”“提問園地”等場所,進而鼓勵學生敢于提問,再自主探究、思考和解決問題。
2.啟發引導,鼓勵學生嘗試提問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經常會遇到一些不懂、難懂的問題,這就是疑問,是感知過程的障礙,更是獲得新知的重要渠道。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時要重視啟發引導,讓學生不僅善于發現問題,而且要敢于嘗試提出問題。教師可以在講授學習內容時定一個范圍,讓學生從中發現問題,例如,在講《分數的初步認識》一課時,可以引導學生提問:“看到題目后,你有什么問題想問嗎?”學生必然會提出問題:什么是分數?認識分數包括哪幾方面的知識?為什么是初步認識?學生通過這些問題,體現出心中的種種疑問,并帶著這些疑問進行學習。
三、積極鼓勵獲得成功的體驗
創造力是人類智慧的源泉,教師要善于捕捉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智慧火花,并不失時機地給予積極評價,使學生時時都有愉悅的心理體驗,感受到思維活動本身的樂趣。當一個人的能力被他人承認時,就會產生一種想展現更大能力的心理,因此,教師的積極鼓勵對于學生來說無疑是一種強大且有力的催化劑,可以很大程度地激勵學生發現問題,樂于提問,連續提問。
教師對于學生提問的積極評價是多種多樣的,教師在課堂上充滿激情的真誠贊揚應該是最常見也最能產生即時積極效應的評價。教師在提出表揚時,不僅應該充分展現語言的情感性,而且可以伴有賞識的表情和手勢等體態語言。教師的一顰一笑具有微妙的評價意義,能夠讓學生充分感受到一份成功的自豪感和自我價值的實現感。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重視學生提問,并引導學生進行提問,且適時地給予學生積極的評價,不僅能夠最大化地幫助學生學習和掌握所學的數學知識,而且能夠打消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畏懼情緒,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
作為新時代的數學教師,應該在課堂上充分賦予學生提問的權利,從而使數學課堂充滿問題,充滿激情,充滿智慧,并使學生成為思維的主體、學習的實踐者與能動者,從而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王國利.引導學生探究構建高效課堂——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自主探究活動的開展[J].中國校外教育,2016,(57).
[2]全慶樓.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提問[J].數學大世界,2010,(06).
(責任編輯 馮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