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雪梅
摘?要:觀察現在的小學數學課堂,有的只是單純教學知識,脫離生活;有的課堂教學隨意,淺聯生活;有的不問教學內容,濫聯生活;有的忽視服務實踐,誤用生活。根據當今教學模式的不斷發展與變化,我所任教的年級組開展了小學數學教學“鏈接生活?同題異構”增效的策略研究。通過一年多來綜合運用行動研究、案例研究與經驗總結法,探究出指導小學數學教學“鏈接生活?同題異構”增效的六個指導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鏈接生活?同題異構;增效;策略研究。
一、創設生活情境,導入新課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學習知識,增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意識。情境創設要以激發問題意識為導向,以情境素材的合理選取為前提,以促進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為目的。
例如:在教學《圓的認識》時,我和另兩位教師用不同的方式導入。
教師甲(創設生活情境,具體導入)
課前老師收集了一些圖片,請大家一起來看一看:有漂亮的鐘面、一圓錢的硬幣、汽車的方向盤、橙子剖開后的截面、盛開的向日葵……這些圖片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教師乙 (依托舊知基礎發展導入)
從這幅圖中,你們可以找到哪些平面圖形?(課件播放含有圓、三角形、四邊形物體的圖片,根據學生回答課件相應地閃爍出圖形。)比較一下,圓與其他幾個平面圖形的最大區別是什么?伴隨著優美的音樂,課件出示生活中有關圓的圖片。
教師丙(基于數學活動經驗導入)
師:小明參加頭腦奧林匹克的尋寶活動,得到這樣一張紙條!——“寶物距離你左腳3米”。(稍頓)你手頭的白紙上有一紅點,這個紅點就代表小明的左腳,想一想,寶物可能在哪兒呢?用1厘米表示1米,請在紙上表示出你的想法。
老師精心創設了一個“神秘”的情境,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找出了“圓”,形象、生動,同時也更好地切入新課的學習。
二、提出生活問題,自主探究
創設(生活)情境給學生的課堂學習提供了自主探究的興趣,在情境創設中要啟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自主探究,從而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要給學生自主探究留有一定的時間和空間,為學生的自主探究提供引導和幫助。例如教學蘇教版小學數學第九冊第59~60頁《找規律》時,教師提問:“在圖中,我們能看到幾盆花? 照這樣擺下去,左起第15盆花是什么顏色?誰來猜一猜。”(全班交流)學生可能提出如下的想法。(適時板書:畫圖、推想、計算)這一環節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自主性,培養了學生的自主意識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喚醒生活積累,合作解疑
喚醒(生活)積累合作解疑是指學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礎上,每位學生都有了一定的認識之后,通過在小組同伴互助的形式進行的一種探究活動,以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激發學生的思維和情感,促進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深入的思考,理解知識背后的力量。教師的點撥要找到合適的切入口,既能促進學生的思考,又沒有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例如在教學蘇教版小學數學第九冊第59~60頁《找規律》時,完成新知教學后,提問:①今年是兔年,葉老師有個親戚在六年級,她也屬兔,她幾歲呢?葉老師也是屬兔的,又是多少歲呢?②玩擊鼓傳花的游戲,5個同學圍成一個圓圈。老師拿花傳給1號同學,然后依次往下傳,如果傳14次花落在誰的手上?先猜猜,再集體操作。(如果是6個同學呢?)
四、鏈接(生活)內容點撥促思
在學生自主探究、合作解疑的基礎上,教師要針對“忽視文本”或“淺嘗輒止”的弊端,善于鏈接兒童現實和可能的生活,智慧地采取具有創意的“追問”或“點撥”方式,促進學生思辨再悟,發現與提煉規律。
教師的智慧點撥要選準合適的切入口,既要能有機聯系學生的生活,又能激發學生的深度思維與內心情感。
五、升華生活體驗,拓展延伸
把所學的知識運用于實際生活,升華學生的體驗,拓展知識運用的范圍,提升學生對知識學習的價值的認識,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
拓展延伸中要注意設計的差異性、針對性、多樣性、開放性原則,注意拓展的梯度、坡度、難度,同時要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系,升華學生的生活體驗,體會到知識學習的價值與意義。例如在教學國標版第十冊第60頁《分數的基本性質》時,完成新知的鞏固練習后。
教師甲(體驗拓展延伸)
熊媽媽給熊寶寶出的數學題:熊媽媽有一塊菜地,它的 9/24 種辣椒,它的 20/32 種西紅柿,哪部分的面積大一些。你能幫熊寶寶講出判斷的依據嗎?
教師乙(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星期天,兔媽媽從菜場買回一個大蘿卜,準備平均分成三份給三個小兔吃,兔大弟說:“我要吃1份。”兔二弟說:“我要吃2份。”兔大弟說:“我要吃3份。”兔媽媽想了想,既滿足了它們的要求,又把蘿卜平均分了。你知道兔媽媽是怎樣公平地分這個蘿卜的嗎?
六、啟迪生活意義,激勵評價
課堂小結中既要注意知識的明晰和梳理,也要關注學習學習態度和情感,注重對學習過程的評價,對學生學習生活的引導和激勵,把課堂教學當作學生生活的一部分。為了激勵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我對他們課堂、作業、課外輔導等方面進行了考核,優秀的同學頒發表揚信。并用表揚信兌換合適的學習用品作為獎勵。
通過實施小學數學教學“鏈接生活?同題異構”增效的指導策略初見成效。
一年來,學生們從中受到激勵和感染,在生活實踐中感受數學,提出問題,猜想預測、動手操作,合作解疑,匯報討論,得出結論,并拓展延伸到課外,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學生喜歡解決數學問題了,作業的正確率明顯提高了,增強了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實驗班學生數學學科素養及其成績優良率有了較明顯提升。教師的“專業化成長步伐”有了明顯的加快。在研究過程中,教師上研究課,磨課,不斷完善課的設計,撰寫的案例、教學設計、論文有多人在省、市、區獲獎。
我所任教的數學學科在學校有六個年級,每個年級都有8個班,只有少數年級在實施,沒有調動大多數教師的積極性。關于小學數學教學“鏈接生活?同題異構”效果的比較研究才剛剛起步,其評價標準及其操作要求還有待下一步具體、可行地深入進行,以便不斷豐富和完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數學課程標準(2011版)?北京師范大學出版集團
[2]林建坤著《生活教育與課程改革》
[3]潘洪建?孟凡麗著,《活動教學原理與方法》,甘肅教育出版社,2008年12月第一版。
[4]顧明遠?孟繁華主編,《國際教育新理念》,海南出版社,2001年10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