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論述提高鄉鎮美術特崗教師教學水平的策略,提出通過嚴把美術特崗教師教案審閱關,強弱聯手提升美術特崗教師聽、評課技巧,引導美術特崗教師關注課堂中的“教”及學生課堂中的“學”,為美術特崗教師搭建學習平臺等幫扶活動,助力美術特崗教師教學水平的提升。
【關鍵詞】鄉鎮 特崗教師 美術 教學水平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29-0150-02
近年來,加入鄉鎮美術教學崗位的年輕特崗教師愈來愈多,他們承擔著越來越繁重的教學任務,但年輕特崗教師業務水平有限,課堂教學經驗不足,難以滿足鄉鎮學校美術學科教育的需求。由此可見,幫助初入教育行列的美術特崗教師快速成長,使他們成為鄉鎮學校教學能手,對鄉鎮美術教育而言顯得尤為重要。如何讓美術特崗教師盡快領悟新課改教學理念,提高教學基本功呢?筆者認為,只有關注鄉鎮學校美術教學現狀,通過精心幫扶、搭建學習平臺等措施,才能有效提高美術特崗教師教學水平。
一、分析現狀,探尋教學水平低下的根源
“特崗計劃”實施以來,越來越多的美術特崗教師加入到了農村教育行列。但在實際教學中,美術特崗教師沒能有效結合學生實際設計有針對性的教學流程,也不知如何讓教學活動更豐富、更具有創造性。個別美術教師由于沒有過硬的美術功底,課前備課不充分,課堂教學無計劃、無目的,常常照本宣科,或是讓學生看電影、寫語數英作業;還有一些教師因為缺乏教學經驗,即使不把美術課挪作他用,也存在過度關注授課內容的問題,沒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不能引導學生從生活實際層面對不同作品進行比較和評價,更不會考慮將課堂教學與組織學生參觀當地作品展覽相結合。這樣的教學,忽視了學生自身創造能力的培養,整堂課成為“說教”的代名詞。美術特崗教師教學水平低下,究其原因在于受種種條件的限制,鄉鎮學校很難招收到師范院校美術專業的畢業生。在近三年的美術特崗教師招聘中,筆者所在的鄉鎮幾乎沒有招到重點師范院校美術專業畢業生。一些鄉鎮特崗教師招聘條件大大放寬,不僅沒有對持有教師資格證這一硬性條件作限定,而且對于教師的專業要求也適當放寬。不可否認,非師范院校畢業生給鄉鎮教育事業注入了新鮮血液,但加強美術特崗教師自身素養、改進教學模式,提高美術特崗教師的教學水平,則應成為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二、精心幫扶,助力特崗教師專業成長
(一)管理幫扶,嚴把特崗教師教案審閱關
從積極意義來說,課堂上的“教”是為了課外的不“教”。而備好課和課堂的積極引導是實現這一目標的前提。備課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之一,備課是否充分不但決定課堂教學質量好壞,對課堂教學的后續環節也有著深遠的影響。在新老幫扶活動中,由鄉鎮學校教務處組織年級骨干教師審閱美術特崗教師的教案,正是管理幫扶工作的重中之重。比如,教務處可以定期或不定期派員審閱美術特崗教師的教案;特崗教師參加教研活動的教案,一律交由學校骨干教師審閱。教案如果有紕漏,骨干教師要及時指導特崗教師修改、補充。為了向40分鐘要質量,教務處還指定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對即將授課的特崗教師,以“微格備課”的方式對修改好的教案進行模擬講授,達到“紙上無招、心中有招”的效果,從而杜絕課堂中的隨意亂象,使特崗教師教有所得,使學生學有所獲。
(二)強弱牽手,提升特崗教師聽評課技巧
在農村學校中,聽課與評課相結合是課堂研究的有效手段。優秀教師與特崗教師之間開展課堂互聽、互評活動,能更好地交流教法、切磋教藝。在鄉鎮學校中,由于受到條件限制,學校美術特崗教師“走出去、請進來”的機會相對較少,加上學校美術教研氛圍不濃,教師聽評課水平較低,影響了學校美術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校本部、校與校之間定期開展美術教研活動,鼓勵新入職的美術特崗教師到市級、縣級學校聽課觀摩,通過聽課、評課學人之長、補己之短,促進他們及早勝任教學工作。
在鄉鎮中小學,骨干教師在指導美術特崗教師進行聽課時,要從課的結構入手,引導他們思考:一是如何創設情境導入新課;二是教學目標在何時、以何種方式呈現,才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三是怎樣鞏固新知識;四是如何做到學以致用。美術特崗教師首先要關注授課教師突破教學重難點的方法,借鑒優秀教師克服一節課“前緊后松”或“前松后緊”不合理狀況的策略。其次,如何進行板書設計同樣不容忽視,重點突出、詳略得當的板書,使課堂脈絡清晰,增強直觀效果,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最后,沒有愉悅、和諧、充滿人文情懷的課堂氛圍,師生難以平等對話,情感交流也會受阻。美術特崗教師要注意創設和諧的課堂氛圍,創造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課堂,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
(三)搭建平臺,推進特崗教師能力提升
青年特崗教師是教師隊伍的生力軍,關注教師的成長,搭建互助平臺,可以更好地促進特崗教師專業能力的提升。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學校美術授課班級多、任務重,單靠教師個人的力量很難將每一節課設計好。要實現課堂教學效率的最大化,最有效的辦法就是開展集體備課。在鄉鎮學校,美術學科無法像語文、數學、英語集體備課活動那樣有時間保障,但可以在本校或是跨校進行學科備課。由學校分管領導牽頭協調安排時間,再由教研組長具體落實。具體做法是:在規定時間內,由美術特崗教師以說課的方式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流程、教學用品五個方面將事先設計好的內容一一展示,再由教研組成員逐一點評,提出自己的觀點,最后形成統一方案,由組長整理成教案打印共享。
為了更好地促進教師之間探討,學校可以增加經費投入,為美術教師提供縣內外學科培訓、教學觀摩等活動方式,讓美術教師學習別人的優點和優秀的教學方法,同時了解自身的不足,達到相互學習、共同進步的目的。開展特崗教師教學評比及答辯活動專場,由有經驗的優秀教師擔任評委,對授課教師的課堂教學提出問題,由授課教師當場作答,待所有教師結束授課時,評委對教師的課堂教學逐一點評,幫助特崗教師更深入地了解自己在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如對教材的研讀不深,重難點定位不準;課堂教學隨意性,教學方法單一;教學過程乏味,課堂效率低下;片面追求個性化,淡化課堂紀律等。以此為契機,美術特崗教師可以學習優秀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促進個人專業修養和教學技能的提升。
另外,學校還可以創設條件,為美術教師舉辦“指尖上的藝術”個人畫展活動。教師的作品通過畫展的形式被學生和家長接受和認可,對教師來說是一種鼓勵、鞭策。
總之,美術特崗教師的成長離不開團隊的幫助,優秀教師的幫扶能有效引領美術特崗教師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積累經驗,進而探尋適合自己的教學風格,形成教學特色,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作者簡介:潘新立(1965— ),壯族,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美術學科教學。
(責編 楊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