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松匯
摘 要:當今時代對于學生的要求,不僅僅是成績的競爭了,更重要的是綜合能力的競爭,這其中的人文素養是重要組成部分。高中歷史學科因其特殊的學科屬性,是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主陣地。歷史學科豐富的精神內涵充分體現了人文精神的實質。文章以此為切入點,對于如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進行研究。
關鍵詞:高中歷史教學;人文素養;培養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新時代越來越強調國民人文素養綜合能力的提升,這就需要高中教育教學不只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更要注重培養人文素養。在高中眾多的學科中,歷史學科有著豐富的知識內容以及精神內涵,是人文精神提升和人文素養培養的重要科目。歷史教學不僅能夠發揮其育人的基本功能,更能夠幫助學生探索各方面之間的關系,探索世界發展的內在涵義,因此,高中歷史教師應該思考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
一、人文素養的涵義
人文素養,從字面意思來看,指的是人文社會學科對人的素質的培養,主要以人為中心和研究對象,重點研究人的內在心靈及精神品格。從專業課來看,歷史學科是人文社會學科的基礎,主要研究歷史的、現在的及未來的人的發展、社會的變遷等。在這些研究中,可以通過引導學生,來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提升精神情懷,從而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歷史教學中的人文素養是一種十分重要的綜合品質,既能夠逐步地在教學中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歷史思維能力,又能夠促進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升華,形成家國意識,培養愛國情懷,促進其領悟能力的提高。作為新時代的高中歷史教師,應該適應時代的發展變化,在歷史教學中采取相應的策略,來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
二、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意義
1.適應高中歷史新課標的教學需要
在越來越重視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的今天,為了促使高中歷史教育教學的發展進步,歷史學科也有全新的課程標準和要求。高中歷史新課標要求歷史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最基本的歷史知識,還要在教學中逐步培養提升學生的人文素質和綜合能力,使得學生通過歷史的學習,能夠感悟歷史、思考其深刻內涵,用歷史的觀點去認識人、社會、世界的各方面關系,從辨析歷史發展規律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歷史思維能力[ 廖季飛.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J].新教育時代,2019(06):176.],從而逐步升華情感,提升人文素養。這就要求高中歷史教師及時更新教育理念,轉變教學方法,注重在歷史教學過程中學生歷史觀念、價值觀念、認知情懷等方面的培養,從而逐漸養成較高的人文素養。
2.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
現如今,社會對于人才的定義和要求,與過去相比早就不一樣了。當今,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尤其在多媒體信息技術被廣泛應用于課堂教學后,社會對于人才的要求,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這其中一個人的價值觀和理想信念至關重要,是衡量一個人是否符合新時代對于人才要求的重要指標,即一個人的人文素養。追根溯源,對于人文素養的培養,非常關鍵的時期在高中,尤其具有豐富人文教育資源的歷史科目,也是符合素質教育提出要求的學科,更是國家教學立德樹人目標的體現。
三、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人文素養培養的策略
1.轉變教育教學觀念,重視歷史教學與學習
從哲學上講,人的思想認識對人的行為起著重要的推動或者阻礙作用。傳統的教育教學觀念認為,歷史科目的學習就是死記硬背基本知識點就可以了,即便稍做深入的學習,也是為了應試的需要,這就使得歷史科目的教學和學習沒有將其原本的教育意義發揮出來。其實,歷史是人文社會科學中非常重要的一門學科,它能幫助我們更好地感知過去發生的事情,了解我們所經歷的一切,幫助我們走好未來的道路,提高綜合素養,因此,歷史是高中生必不可少的一門課程,可以說,是促進人文認知發展的重要一科。由于長期受到舊觀念的影響,加之重理輕文的現象,歷史教學人文素養培育提升的特點沒有得到體現。所以,無論是歷史教師,還是學生,都要及時轉變陳舊的觀念,重視歷史科目的教學和學習,在歷史學習的過程中逐步加深對人類社會歷史發展變遷的認識與感悟,提高歷史綜合能力和綜合素質,培育人文情懷、形成正確的三觀。
2.重視挖掘歷史教材中人文素養培養的內容
對于高中生來講,歷史教材不僅僅是課本與背誦知識點的普通書籍,更是一本人類社會發展的變遷冊,學習其中的內容,有助于提高學生感知歷史的能力,加深歷史文化情懷。歷史教師要重視挖掘歷史教材中有關人文素養培養提升的內容,并且注重與實際的聯系,讓學生更容易去接受相關的知識與情感。其實,無論是中國史還是世界史,人物和事件都有很強的人文教育性。比如學習中國歷史,可以學習先人前輩艱苦奮斗、尊老愛幼、熱愛家國、為中華民族發展而奮斗的優良品質[ 閆華.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J].學生周報·教師版,2013(15):74-75.]。學習世界歷史,可以了解世界的發展變遷,了解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并且能夠學習古今中外偉大人物的優秀品格和格局境界,有助于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激勵他們不斷學習進步。
3.加強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養成教育
高中歷史新課改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養成教育,這也是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關鍵一環,通過這一目標養成教育,能夠升華學生的內在情感,增強人文情懷。在歷史課堂教學中,將歷史的學習與人的內在本質發展相聯系,有助于促進學生更好地成長。高中時期是一個人的價值觀念和道德理念形成的重要階段,歷史教師應該抓住這一關鍵教育期,從學生發展出發對其進行針對性的教育。歷史教學中的豐富內容都是有效的教育工具,比如中國近代史部分學生愛國情感的培養,中國現代史部分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貢獻的奉獻精神,世界史部分為了人類社會的發展進步的崇高科學探索理念等等,這些精神的養成教育,都能夠培養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4.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輔助教學
相比于三大主科和理科學科,學生對于歷史的學習興趣不是很高,尤其面對眾多文字敘述、需要記憶的時候,學生更提不起興致了。而與文字相比,多媒體信息技術因其特有的直觀、生動、新穎、豐富等優勢特征,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興趣,給學生帶來更多的感官沖擊,在愉快的氛圍下加深對歷史知識的記憶。歷史教師可以恰當利用這一現代教育手段,在為學生帶來新的學習體驗外,引導學生對歷史進行更加深入的探索研究,挖掘出歷史信息背后所包含的本質意義,從而在這一學習過程中強化對學生精神情懷的訓練。歷史教師可以在展示完歷史事件的圖片或者視頻后,讓學生自己去思考探究歷史發展變遷的規律,找尋歷史事件背后的深刻涵義,進而升華到學生人文素養的養成教育。
通過歷史教學逐步培養提升高中生的人文素養,既是每一位歷史教師的職責,也是高中歷史教育教學發展革新的需要,這需要一個發展推進的過程,需要學校為歷史教師創設寬松的人文教育環境,同時也要求歷史教師問及時更新教學理念,轉變教學方法,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在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提高學生的歷史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 王曉東.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的人文素養培育[J].文理導航,2017(11):65.
[2] 張麗芳.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J].新課程(教師版),2018(05):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