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益根
摘 要:現代學徒制是在產教融合的基礎上,校企深度合作,采用工學交替育人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目前,社會企業大都對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缺乏深層次了解,認為參與現代學徒制合作培養會給企業帶來風險,還不如直接從市場招聘人才方便。本文以中職學校烹飪專業現代學徒制實踐為例,從企業用人的角度,分析企業不能積極投入現代學徒制培養的原因,提出從增強企業信心、明確企業職責、發揮企業主體作用等方面解決問題的辦法。
關鍵詞:現代學徒制;校企合作;工學交替;雙主體;人才培養
現代學徒制是在產教融合的基礎上開展的校企深度合作,采用工學交替育人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我校烹飪專業參加南通地區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深入開展烹飪專業現代學徒制研究工作。在研究過程中發現,目前社會企業大都對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缺乏深層次了解,認為參與現代學徒制合作培養不僅給企業增加額外的經濟壓力,甚至還會給企業帶來風險,還不如直接從市場招聘人才來得方便;有的企業即使參與合作,其表現也不夠穩定;也有的飯店企業雖然積極性很高,但又不知道怎么與學校深入合作,在學徒制運行過程中往往處于被動地位,合作動力不足,與學校的合作仍停留在淺層次的結合上。鑒于此,對上述現象進行分析,找尋企業不能積極投入現代學徒制培養的原因就顯得十分重要。
一、企業缺乏合作動力,只想“伸手要人才”
在我校烹飪專業與飯店企業進行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過程中發現,不少飯店企業對專業人才的招聘引入非常重視,對人才的需求也非常迫切,但對以校企合作共同培養的模式缺乏動力,對合作培養的前景也缺乏前瞻性,認為校企合作培養人才的周期過長,企業的利益得不到實現,付出與回報不成比例,與其花費人力、物力和財力搞培養,還不如通過市場招聘來得直接。
二、校企合作的積極性不高
在現代學徒制運作中,一些技術含量高的工作崗位,比如烹飪專業的爐灶崗位,學徒開始還不能勝任這些崗位,要由企業指派專門的師傅手把手教,自然會影響企業的生產效益。此外,飯店還需要向學徒支付一定的勞動報酬,還不如直接從市場直接招聘一個熟練工來得直接,加之企業辛辛苦苦培養三年,人才能不能留下來為企業所用也得不到保證,如果培養出來的人才最終不能為企業所用,哪怕不是企業的原因,到時也會給企業正常經營帶來影響。種種原因,造成企業最終不愿意承擔培養責任,然而,人才培養是為社會服務的,說到底,我們培養的人才最終會為企業所用,所以,企業才應該是職業教育人才流向的終端。
三、現代學徒制校企合作企業風險大
企業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與學校合作開展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要以企業最終收益為前提,否則這種合作就很難維持。我校在烹飪專業學徒制培養實施過程中也發現,企業的人才需求意愿實現得不到保障,人才留用往往只能是被動接收,學生的身份是學徒,最多只能算企業準員工,很難用員工守則或條例來約束。因為是學徒,實踐經驗相對欠缺,規避風險能力較差,培養管理中諸多不確定因素又給企業帶來壓力和風險。人才培養方案雖然經過學校和企業的共同協商,培養目標和課程標準也對接企業需求,企業也按雙方約定全程參與培養,然而經過三年培養出來的人才卻不愿意留在本單位就業。
鑒于以上種種原因,大多數企業不愿意參與現代學徒制培養,甚至只想利用職業學校提供的廉價勞動力,嚴重制約了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的質量。那么我們應當怎么做,才能調動企業參與現代學徒制合作辦學的積極性呢?
1.增強企業參與合作培養的信心。教育部早就提出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要求,并以此作為職業院校發展的新舉措。優質企業之所以能夠選擇與學校開展現代學徒制合作,是因為對合作的學校有信心,相信通過合作培養能給企業帶來可觀的效益,所以我們在選擇合作企業時要讓企業對合作培養充滿信心。我們在開展中餐烹飪現代學徒制試點研究中,深入企業,了解企業需求,著重宣傳現代學徒制辦學優勢,明確解析合作雙方的權利和職責,想企業所想,面對企業對合作的存疑做出客觀分析,協商解決,最終通過簽訂《校企雙方合作協議》的形式對雙方責、權、利進行約定;讓企業全程參與管理,真實感受現代學徒制合作培養要由企業和學校共同承擔培養責任。
2.發揮學校和企業在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過程中的雙主體作用。學校和企業都應該是現代學徒制培養實施的主體單位,即所謂的雙主體,校企雙方聯合制訂招生計劃,對培養過程進行共同管理和擔責,對培養成果進行共同分享,實現雙方受益。企業參與培養是為了能持續獲得優秀人才,為企業創造經濟效益;學校則是為了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擴大學校辦學聲譽。兩者對人才培養有共同需求,因此現代學徒制培養必須是雙方建立在互惠互助基礎上的合作,沒有主次之分,雙方應該圍繞共同需要來協商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實施標準,培訓過程必須由雙方共同管理,不能認為學生到企業學習后,發生的事情與學校無關,也不能出現企業只負責技術培訓,管理卻由學校負責的現象。聯合招收的學徒,其身份是雙重的,既是學生又是學徒,要接受學校和企業的雙重管理,我們在烹飪專業現代學徒試點工作中,與企業協商共同制定了《現代學徒制學徒手冊》,由企業師傅對學徒日常工作和學習進行考核,考核結果每月上報學校教務部門,安排一位專職老師擔任班主任長期進駐企業參與學徒管理工作。事實證明,這些做法行之有效,也只有校企齊抓共管、共同擔責,雙方職能才會發揮更大的效用。
3.明確三方職責,保證企業用人權利。現代學徒制有別于傳統的學徒培養,傳統的學徒制只存在師徒利益關系,而現在參與方有學校、企業和學生(包括學生家長)等多元要素,各方的權利和義務各不相同,理清學校、企業、學生(學徒)三方權責,按權責規定履行職責和義務,可以避免日后權益糾紛。我們試點實施時,從維護學校正當權益出發,采用與合作單位和學生家長反復溝通協商的方式,一方面與合作企業簽訂《校企合作協議》,將企業招工、用人和用工等要求以條款形式明確列出,讓企業放心,以對合作培養提供最有力支持;一方面我們又與學生方(學徒)簽訂《學校培養協議》,促成企業方與學生方簽訂《企業學徒培養協議》以充分保障學校和學生的各項權益,取得一致意見后,會同三方現場簽訂《現代學徒制培養三方協議》,在保障學校正當權益的同時,其他各方的權益也得到同等的保護。
總之,現代學徒制的人才培養離不開企業的合作,脫離企業合作人才培養注定不能開花結果,只有堅持企業參與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調動企業參與的積極性,不斷完善現代學徒制校企合作的動力機制,才能使企業和學校雙方人員的交流落到實處,為今后人才培養創造更多的機會。
參考文獻
[1]杜啟平,熊霞.高等職業教育實施現代學徒制的瓶頸與對策[J].高教探索,2015(3):74-77.
[2]高菁.關于校企合作中企業主體地位的探討[J].科技創業,2015(8):54-55.
[3]李參.高職院校校企合作問題與對策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4.
[4]葉萬婷,董洪潮.高職院校校企合作中企業獲利模式探索[J].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2):1-3.
[5]李傳偉,王燕妮,董先,曲海波,董海萍.企業參與現代學徒制狀況分析與驅動力研究[J].上海教育評估研究,2016(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