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賢良
摘? 要:新時期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目標更加注重對學生文化素養的培養。本文通過闡述了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意義,提出幾點在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建議。
關鍵詞:小學語文;傳統文化;滲透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20)21-0145-01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小學語文的教學更加注重學生的文化素養的培養。繼承和發揚我國幾千年積累和沉淀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漸漸進入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目標中。在小學中高年級適當的滲透傳統文化的教學有利于學生產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從而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更好地繼承和發揚優秀的傳統文化。
1.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意義和教學現狀
(1)滲透傳統文化的意義
中國傳統文化經過長時間的提煉與發展已經成為影響世界的優秀文化,是國家精神文明建設中重要的支柱。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的民族特征和風貌、民族精神的具體文化表現,也是我國幾千年文明的重要結晶。小學生尤其是中高年級的小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語文基礎,學習習慣和學習氛圍已經初步養成,并且小學生正處于好奇心強,對新事物新知識的接受度高,記憶力較好的階段,在這個時期將傳統文化滲透于語文課堂教學中有助于更好的繼承和發揚我國幾千年優秀的傳統文化和中華文明,也有助于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學習興趣,對提升小學生的文化素養和綜合素質具有重要的作用。
(2)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中的教學現狀
小學生本身生性好動,整個學習能力還沒有發展成熟,在小學課堂中不能夠一味地追求傳統文化的深層次灌輸,需要根據小學生的學習特點選取適合小學生水平的傳統文化進行教學,提高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程度。另外一部分小學在語文教學中鮮有傳統文化的教學滲透,存在傳統文化教學缺失的現象,小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學習沒有一個正確的引導,也造成了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積累和學習的缺乏。
2.如何在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教育
(1)在漢字學習中滲透傳統文化
漢字是我國文化最典型的傳統文化的經典,經過千百年的演變形成現在的漢字體系,其中蘊含著豐富的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內涵。中國的漢字是現在世界上存在的為數不多的象形文字之一,也是應用最廣泛的象形文字,每一個漢字的構成都有其豐富的文化內涵。因此漢字的學習不僅僅是學習這個字怎么寫,怎么讀,更要學會漢字背后豐富的文化底蘊,學會漢字的起源,也就是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例如,四年級時候學習“秉”這個漢字的時候,就可以將整體自信進行拆分。這個字由禾苗的“禾”和倒下“山”這個形構成。其實在原始象形文字中橫著的山很容易就能看出是一個手的樣子。因此這個字的意思是手舉著禾苗,含義就是拿著,掌握的意思。這個字很容易就能感受到古代人民的生活是以勞動為主,我國人民自古以來就是一個不怕辛苦、辛勤勞作的民族,從勞動中形成了我國的傳統勞動文化和農耕文化,中華民族不斷地耕耘和創造,才造就了我國是最早進入農耕文明的壯舉,這也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開端,也是我國現在勤勞勇敢、吃苦耐勞的民族精神的開端。
(2)在古詩詞的學習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教育
我國的傳統文化中古詩詞是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古詩詞本身語言精練、內涵豐富極具韻律,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隨著時代的變遷,古詩詞也積累了豐富的時代特征和文化底蘊,對小學生傳統文化的學習和民族精神的塑造具有重要的作用。例如,在進行《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的學習中,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詩人陸游年老之后罷歸山陰故里,但是內心仍惦念著被金人侵占的中原地區,盼望著國家能夠收復中原失地,盡早完成國家統一的大業,這也是中國人千百年以來就深深埋在心里的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小學語文課程在進行這篇古詩的學習時,教師可以結合當時的創作背景進行詩句的講解和賞析,不僅僅是學習古詩中蘊含的傳統文學文化,還需要學習文學背后所蘊含的精神文化,這也是我國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
(3)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相結合
傳統文化具有繼承性、穩定性和鮮明的民族特性,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蘊含著豐富的傳統文化。一些民族風俗就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現實表現。教師在進行相關的教學時候就可以將蘊含的傳統文化進行挖掘,將傳統文化與現實意義相結合,加深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相關知識的掌握。例如,在進行王安石的《元日》這首詩時,教師就可以以我國最盛大的節日春節為切入點引發學生的討論,我國現在春節還有的習俗是什么,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習俗,春節為什么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節日。通過學生們的討論和交流讓學生們更加了解春節文化,同時也更好地學習了古詩中的深刻內涵,也更好的傳承了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
3.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教學有利于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揚,有助于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同時也能夠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增強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更好地幫助學生自覺的學習傳統文化中的優秀精神內涵,提高學生的個人修養和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張玲.怎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J].中國校外教育,2017(14):93-94
[2]夏陳玲.小學古詩詞教學中的傳統文化教育研究[D].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