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秋霞
摘 ?要:小學數學作為培養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培養理科學習思維的重要學科和重要時期,對學生后續學習生活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小學生的思維較為跳脫,會不自覺地脫離教師的講課節奏,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時刻關注學生的狀態,采取合理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動力,從而帶動全班的學習氛圍,為提高課堂效率,幫助學生牢固知識記憶做出貢獻。
關鍵詞:小學數學;提問教學;集中學習精力;加強知識記憶;引導自主思考
以新課改為教育思想理念,相比于課本知識的記憶,教師應當更注重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建立正確的價值觀,為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礎。提問教學作為師生高效互動的教學方式,通過師生交流,教師以引導者的角色潛移默化地對學生的課堂思路產生影響,從而提高課堂效率,達成教學目標。本文筆者結合多年教學經驗,針對提問教學與小學數學課堂的有效融合做出如下討論,希望能為廣大教師帶來一定的啟發和幫助。
一、集中課堂精力
小學生的精力十分濃厚,但由于性格特點,往往會被課堂以外的內容吸引注意,從而造成走神的現象,這是一種十分正常的情況,教師可以采用提問教學幫助學生集中課堂精力。提問教學可以為學生帶來一定的壓力,帶著“不知道下一次是否會提問到自己”這樣的想法,學生會努力跟緊教師的講解節奏,從而融入到課堂中去,當學生完全集中于教師的講解時,會感覺時間飛速流逝,仿佛一堂課在短短幾分鐘內就結束了一般。教師在講課時可以輕易地發現哪些同學脫離了課堂節奏,可以給予輕微的暗示或以講故事的方式幫助學生重新集中精力,這不僅是一種教學方法,也是一種教學藝術。
例如,在學習“分數乘法”這一章節時,雖然本章節的難度并不高,但小學教育的重點是為了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將來的學習生活打下基礎。在課堂上,我運用提問教學的方式,保證學生的注意力和關注點都在我的講課內容上,“6/7與5/3相乘的結果是多少呢?”通過對全班的提問,我發現某些學生的注意力沒有集中在課堂上,我進行輕微的點撥:“80個人一起做游戲,有四個人脫離了集體,自己去別的地方玩了哦,那么剩下的人占多少比例呢?”走神的學生很快驚醒,重新追上講解節奏,其他學生也并沒有發現異常,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完成了一舉多得。
二、加強知識記憶
學生即將面臨小升初考試,雖然推廣“就近入學”的政策,但也會產生升學壓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應當加強知識記憶,牢固知識掌握程度,一方面為考試做準備,另一方面為提高綜合素質,培養學習能力,實現教育目標。提問教學需要教師結合知識內容,完成問題的設立,難度均衡逐漸提升,由淺入深逐步提高,簡單的問題目的是幫助學生熟悉知識點,通過簡單的練習完全理解解題方法,具有一定難度的題目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考能力,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帶動學生開拓思維,智慧的碰撞引發連鎖反應,掌握更多的解題思路,提升學習效率,帶動考試成績的增長。
例如,在學習“圓”這一章節時,圓作為不同于多邊形的特殊圖形,需要引入“ ”的概念,這為學生的學習生涯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關于圓的周長、面積計算有多個公式,需要學生的精準記憶,我決定采用提問教學的方式幫助學生加強知識記憶。“圓的面積可以由半徑得出,周長也可以由半徑得出,請問面積能否用周長直接表示呢?該怎么表示呢?”這雖然只是一個簡單的整式推導問題,但對于小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難度,我引導學生將兩者的表達式進行書寫,帶入特定的數值進行換算,找出其中的特點,學生恍然大悟后豁然開朗,激動地報出計算的結果,通過這樣的方式加深了知識的記憶。
三、引導自主思考
教育是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自主學習意識和自學能力作為學習生活中的必備技能,是十分有必要進行培養和養成的,通過提問教學,進行問題的合理設置,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思考。問題難度循序漸進,由一點向全面進行擴散,開拓學習思維,引發知識聯想,教師作為燎原的星火,也是驅動學生不斷進取不斷進步的力量之源,始終鼓舞著學生,帶動著學生。
例如,在學習“圓柱與圓錐”時,本章節是以體積、圓等知識點為基礎,進行面積、體積等內容的計算,具有一定的學習難度,在講課時我注重啟發學生的思維,與學生互動,互相進行“提問”。學生問我:“為什么圓錐的體積要用到1/3?”我知道學生無法理解微積分的概念,便用多媒體技術將圓錐體不斷地切割,進行常規立體的計算,并將結果進行疊加,通過不斷地計算,結果逐漸接近正確結果,而這一數值便是1/3。但我又向學生拋出問題:“1/3會不會因為圓錐的形狀而改變呢?瘦高的圓錐和矮胖的圓錐一樣嗎?”進而引發學生的主動思考,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意識,帶動學習興趣的不斷提高。
總而言之,提問教學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通過提升學習興趣,引發聯想與思考,養成不斷進取自主學習的優良習慣,對新時代的人才儲備工作做出巨大的貢獻,為教育事業邁向新的臺階不斷努力。
參考文獻:
[1]林瑩.小學數學教學中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及其改進策略[J].職業技術,2017,16(11).
[2]高煒.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教學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