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小敏

【摘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對于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家庭教育有著學校教育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通過開設一年級家長“持證上崗”培訓課程,探索課程實施策略,形成富有成效的課程,大大增強家長的科學育人意識,提高了育人水平,對培養一年級學生的道德認識、生活習慣、學習態度和終生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關鍵詞】家庭教育;家長學校;培訓課程;實施策略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強調“家庭的前途命運同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還提到“千千萬萬個家庭的家風好,子女教育得好,社會風氣好才有基礎。”又說:“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希望大家注重家教。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學校家長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的水平,積極發揮家庭教育在少年兒童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是當前學校教育及家庭教育的共同教育任務之一。近幾年來,我校十分重視創設平臺提高家長的家教水平,開設父母課堂,根據學生的年級特點開設相關家教課程,啟動了一年級家長“持證上崗”項目培訓活動,對培訓的課程內容和形式進行了積極的探索與實踐,引導家長圓滿完成所有課程,實現“持證上崗”的目標。
一、初步形成一年級家長“持證上崗”課程類型
魯迅在《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中曾說過,“父母對于子女,應該健全的產生,盡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當然要做到這三點是相當不容易的。自從2017年曹德旺建議家長要經過專業培訓并“持證上崗”后,越來越多的學校認可并實施一年級家長“持證上崗”。而要做到這點,課程是關鍵。我們探索并實施了下面幾種課程:
(一)專題理論課程。該課程是指家庭教育知識學習培訓課程,分別是《樹立科學的教育理念》《如何陪伴孩子做作業》《“護苗成長”兒童防性侵教育》《讓閱讀引領孩子成長》《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如何幫助孩子管理情緒》。 為增強趣味性,盡量結合課程內容豐富組織形式。這些課程來自多方面,鎮家教講師團成員主講的,包括本校校長、其他學校老師等,有市關工委老師組織講授,也有東莞市的公益創投項目等。他們通過生動典型的案例,讓家長認識到優秀的學生都是家長培育出來的,培育學生重在規劃、貴在陪伴、成在堅持。時間不會辜負一直努力的人,對學生的培育要從娃娃抓起。
(二)主題實踐課程。該課程是指家長們加入到學校的志愿組織或到校參與學校的相關活動,如,志愿服務活動、大型節會活動、愛心義賣活動或開放日展示活動等。旨在讓家長在參與活動過程中,更好地認識學校、認同學校,同時成為學生的榜樣,也是協同教育的一項實踐。2017年11月,我校志愿服務站正式成立,現已有400多名成員,服務站開展各種特色志愿活動數百次,無私奉獻,為學生樹標桿,為學校塑形象,連續三年被鎮共青團及志愿者協會授予“優秀志愿服務站”。每學年學校開展的大型活動,如,科技節、體育節、藝術節、愛心義賣、兒童節等,各家長志愿者都能積極參與,協助學校更順利開展活動。其中一年級家長通過參與活動,加深了對學校工作的理解與支持,加深了對學生學習情況的了解與掌握。同時為學生們樹立了“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榜樣。
(三)親子活動課程。該課程就是父母與學生齊參與的課程,我校與鎮婦聯及家長志愿者聯手開展了防性侵親子活動,通過親子參加游戲的形式對專題理論課程的延伸和實踐。通過游戲活動,提升兒童自我保護知識、防范意識和能力,以及提高家長對性教育的重視,有效保護學生健康成長,拉近親子之間的距離,促進彼此之間進一步了解。設置的游戲有八個:池中尋寶、防拐保齡球、同甘共苦、護苗成長我有招、愛的拼圖、識法護家、學法之星、用法38計等。另外,結合新生入隊儀式組織親子活動,在親子活動中,讓父母參加一年級新生入隊儀式,傳承革命精神,為孩子親手佩戴紅領巾,撰寫寄語卡,見證孩子加入少年先鋒隊。
(四)網上研討課程。該課程是一種相對開放的、全班家長互動的課程,讓家長通過班級QQ群或微信群等平臺,就教育學生中普遍出現的一個問題或難題開展研討活動。每位家長交流自己的經驗體會,互相學習互相啟發,取長補短。重視引導家長通過多種途徑和方式不斷學習,比如,可以下載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公眾號,閱讀家庭教育方面的文章、雜志、書籍,聆聽家庭教育專家講座,請教有經驗的家長朋友等。此外,學校定期通過家校掌上通、班級QQ群、微信群、朋友圈等平臺向家長宣傳相關安全法制知識,并適時組織安全法制教育宣講活動,以家長一封信或倡議書等讓家長加強安全教育意識和監管責任。
二、一年級家長“持證上崗”課程的實施策略
中國家長教育研究所所長齊大輝說過,許多家長在迎接新生命的過程中不去進行知識儲備,純屬“無知”,在學生成長過程中缺乏科學的教育方法,明顯“無法”,在學生進入叛逆期時無法與他們溝通,唯有“無奈”。這更說明了家長“持證上崗”的必要性。在通訊科技發達的信息時代,學習途徑多元、快便,生活節奏緊張,生活壓力較大的社會大環境下,我們通過一系列措施,認真落實家長“持證上崗”培訓項目,使家長有興趣學習,學有所思、學有所得、學以致用。
(一)有目標有計劃地組織實施是保障。為此,我們制定了一年級家長“持證上崗”項目培訓計劃,成立專門的領導組織統籌機構,先組織一年級教師開展“持證上崗”項目專題培訓,進一步統一思想,明確目標要求。我校秉承順應家長需求的原則,確立了父母課堂的四大課程和上課次數要求:一是專題理論課程,每學期組織三次,一學年共六次。期間有分享學習心得,班級宣傳欄展示優秀作業。二是主題實踐課程,每學期一次,一學年兩次。三是親子活動課程,每學期一次,一學年兩次。四是網上研討課程,每學期一次,一學年兩次。為保證項目課程持續、有序開展,我們的內容主要設有如下環節:組織開班儀式、組建班級班委、確定課程模式、實踐課程內容、開展結業考核和頒發結業證書。
(二)增強儀式感是引導家長重視的手段。一是組建班級班委,在每學年開學之初,各班以家長向班主任推薦自我的形式,爭取成為家長委員會的成員,組建家長委員會,讓熱心教育并有余力的家長擔任家委會主要成員及一年級家長“持證上崗”項目培訓班的班干部,主要是協助班主任通知落實每次培訓學習時間和地點,進行學習考勤記錄,收齊家長的學習手冊和學習心得讓班主任批閱,協助班主任在班級宣傳欄中展示家長學習優秀作業,及時反饋班級家長的建議和意見等,以協助學校更好地開展培訓工作提供堅實保障。二是組織開班儀式。在每學年開學前,在一年級新生入學培訓課程開展之際,同時啟動一年級家長“持證上崗”項目的開班儀式。以“我與孩子同成長”為主題,開班儀式簡單而隆重,主要是讓家長進一步明確父母課堂的重要意義,明確出勤要求,引導家長克服困難,不斷學習,努力成為孩子的良師益友。
(三)構建豐富有趣味有實效的課程是關鍵。確定課程模式,各班由家委通過班級通訊平臺,引領家長們根據自身的需求自主選擇學習課程內容,選擇“人文”課程,最后收集熱門專題,學校建立課程專題庫,讓家委最終確定課程專題,提前做好培訓計劃,一般每個月開展一次活動,定好上課時間和地點,預約相關專家或講師,保證課程如期順利開展。如上學年的課程表如下:
(四)組織期末考核頒發證書作為激勵措施。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曾經感慨:“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經過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當然,我們的考試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考試。按計劃落實了所有課程后,每年六月初,由學校自行設計項目結業考核試卷,在項目活動結束后,組織開展結業考試。最后綜合家長的學習考勤、學習筆記、考試成績等情況,得出每位家長的總成績。在學年結束之前,組織開展一年級家長“持證上崗”結業典禮,為通過認真學習順利結業的家長頒發結業證書。全體一年級孩子、家長、教師和組織機構成員參加,設有三個流程:一是學校校長總結講話,二是家長代表發言,三是組織頒獎儀式,由孩子為自己的家長頒發結業證書。搭建平臺,渲染氛圍,讓學生們知道自己的爸爸媽媽為了更好地陪伴自己成長,為了把自己培育得更優秀,很努力地去學習如何當一名優秀的家長。
通過幾年的認真實踐,為我們下來的工作積累了經驗,讓我們能順應時代的發展要求,探索落實了一系列家長喜聞樂見的課程,在實踐過程中,也讓我們進一步體會到教育要依托社區的力量、社會組織的力量、家長的力量,做到學校、家庭、社會三合力,才能事半功倍,大大提升教育效果。父母課堂是大勢所趨,家長學校課程的構建是十分值得我們去探索與實踐的課題。讓我們且行且思,且思且行,在探索實踐中用課程引領家長與學生一起成長!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宣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J/OL].共產黨員網.http://www.12371.cn/special/zglz2/.
[2]教育部.關于加強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D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7053/201510/t20151020_214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