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文彩 陳韻
摘要:中國自古便有“禮儀之邦”的美譽,而在現今的大學教育中,眾多高校開設的禮儀課都是以選修課的形式進行,受眾較為狹窄,同時又沒有與實踐、市場相結合,教學模式陳舊,教學內容較落后,而大學生作為企業未來的工作者,若缺乏應有的禮儀,便會不利于企業和個人職業生涯的發展。因此,本文首先對大學生禮儀教育的現狀進行探討并發現問題;其次,對大學生禮儀教育缺失的原因進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將企業文化與大學禮儀教育相結合的思路。旨在讓大學生能夠盡早的通過企業文化了解社會,在校期間就建立起對自己未來人生工作的責任感,增強大學生對未來職位的適應能力,也以期為高校禮儀教育提供參考。
關鍵詞:大學;禮儀教育;企業文化;互動
引言
為了進一步提升高校對禮儀教育的重視程度,促進優秀的企業文化元素融入大學禮儀教育中,推動校企文化合作平臺的搭建,讓當代大學生進入社會前做好更充分的準備。筆者擬依據各高校對禮儀教育的實際情況以及高校禮儀教育與企業文化互動的狀況,從企業文化互動的角度對大學禮儀教育的現狀、出現問題的原因以及相關的解決方法進行探究,為各高校的禮儀教育提供了理論和實踐方面的借鑒。
一、大學禮儀教育現狀
縱觀現今各大高校的禮儀教育情況,其教育效果明顯不佳,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大學生日常文明禮儀缺失
古圣賢孔子曰“不學禮,無以立。”然而在21世紀的大學校園中,日常文明禮儀缺失的現象卻是屢見不鮮,許多大學生在課堂上不尊敬師長,甘做手機“低頭族”,上課遲到早退;在與同學交往時言語不當、舉止失范、失禮于人;在公共場所吸煙、隨地吐痰、大聲喧嘩等等,這些現象的層出迭見均表明了大學生日常文明禮儀的嚴重缺失。而大學生作為新時代祖國未來的接班人,以此種禮儀素養水平走進社會,不但于己就業謀事不利,而且不利于我國文明、和諧社會的構建。
(二)高校禮儀教育缺位
第一,雖然大學禮儀教育課程在極大多數高校均有開設,但是多數高校的禮儀課程是以公共選修課的形式進行,而部分大學生自身又缺乏對禮儀修養的學習態度和興趣,不能正確認識到禮儀背后所代表的人文精神和優秀傳統文化,因此受眾較為狹窄,教育效果自然不佳。
第二,高校對大學生職場禮儀教育的缺失,缺乏與優秀企業文化元素的融合,以至于部分大學生在進行招聘、面試時出現著裝隨意拖沓、遲到、言語不當等情況,而大學生作為未來社會工作的主要承擔者,若是不能被企業所接納,對于大學生個人而言,可能其導致生活窘迫,無法施展個人才華、實現個人理想,對于社會而言,也造成了人力資源的浪費。
二、大學生禮儀教育缺失的原因分析
俗話說“莫看江面平如鏡,要看水底萬丈深。”通過以上對大學禮儀教育現狀的分析,將更有利于我們透過現象看本質,剖析大學生禮儀缺失的原因。
(一)從物質建設方面來看,高校校園知禮、明禮氛圍不濃
大學生日常文明禮儀的缺失,與校園內禮儀的物質文化建設的匱乏具有密切聯系。高校作為大學生的主要活動場所,如果校園內缺乏關于禮儀的物質文化建設,首先,不利于校園知禮、明禮氛圍的構建;其次,未能對學生的日常行為、禮儀規范起到提醒和警示作用;最后,不利于大學生個人良好禮儀行為的養成。由此可見,校園內禮儀的物質文化建設的匱乏造成了大學生日常文明禮儀的缺失。
(二)從理論指導方面來看,大學禮儀教育與企業文化缺乏互動
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是推動著企業持續良好發展的動力。大學生作為企業未來的主要工作者,企業對于大學生的禮儀要求并不僅限于日常禮儀,還有融入了優秀企業文化的職場禮儀,但是現各大高校中只有小部分高校開設了專門的職場禮儀課程,且開設的禮儀課程中也鮮少有與企業文化關聯的,致使大學生缺乏相關理論知識指導,不利于其就業與發展。
(三)從實踐應用方面來看,大學生禮儀教育缺乏實際演練
從目前收集到的資料分析來看,許多高校不僅在理論知識方面沒有做到與優秀企業文化相結合,而且在實踐方面也有所欠缺,高校禮儀教學僅僅停留在理論知識層面,在課堂教學結束后沒有實踐基地,也缺乏社會實踐機會,其教學無法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禮儀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便無從談起。
三、企業文化與大學禮儀教育結合的實現
要實現企業文化與大學禮儀教育的結合,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
(一)從物質文化建設入手,融入企業文化元素。
要將企業文化與大學禮儀教育相結合,首先就要從物質文化建設入手,融入企業文化元素。第一,在校內多處粘貼或者懸掛多種融入企業文化元素的禮儀標語,給校園營造濃厚的禮儀文化氛圍,給大學生以良好的心理暗示、潛移默化的影響、“潤物細無聲”的教育。第二,開展專業競賽,塑造富有特色的校園禮儀文化,在校園內定期開展關于融入企業文化元素的禮儀知識競賽,不僅能直接豐富大學生關于禮儀知識的相關儲備,而且有利于大學生樹立良好形象,為將來進入企業就業時增添無形的籌碼。競賽還可以定期更換內容和形式,讓學生保持新鮮感,從而更加充分地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總之,從物質文化建設入手,融入企業文化元素,將有利于大學生將禮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從內在素質方面真正提升個人形象及學校的整體文明程度。
(二)豐富大學禮儀教育與企業文化互動的課程內容。
在大學禮儀教育中融入企業文化,有助于大學生規范自身言行舉止,提升社交能力,進而增加自身就業競爭力。要豐富大學禮儀教育與企業文化互動的課程內容,首先,可以從科學設置禮儀課程出發,進一步拓展禮儀課程教育內容的廣度,根據企業的實際需求,在禮儀課程中加入職場禮儀、商務禮儀等模塊。其次,增加禮儀課程教育內容的深度,將禮儀課程中的傳統禮儀文化與企業文化相融合,進而不斷創造出新一代具有較高綜合素質的大學生,這也將有利于我國社會精神文明的構建。
(三)建立大學禮儀教育與企業文化互動的平臺及實踐基地。
有詩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從書本上得到的理論知識畢竟停留于紙上,想要真正實現讓學生知禮懂禮,還必須讓學生進行親自實踐。那么想要實現企業文化與大學禮儀教育的結合,建立大學禮儀教育與企業文化互動的平臺及實踐基地是關鍵。在校內,校方可以積極設立禮儀咨詢部門和校內實習基地,由禮儀咨詢部門專門對接管理校內實習基地,同時多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及寒暑假在校內實習基地進行實習,并委派專業老師進行跟隨指導,給予實習優秀的學生相關獎勵。在校外,校方可與各大企業展開交流合作,積極搭建校企合作平臺,建立校外實習基地,定期讓學生去進行校外實習,并委托專業老師一同前往,隨時考查學生的實踐情況,讓學生能真正地感到自身禮儀素養和工作能力的提高,在此過程中也有利于企業篩選出合適人才作為儲備干部,可謂一舉兩得。
結語
大學生不但是中華民族傳統禮儀文化的傳承者,而且還是未來社會工作的主力軍。因此,對高校禮儀教育的探究是有必要的、且非常重要的,那么實現企業文化與大學禮儀教育的融合便是這一重要命題下的關鍵命題。從物質文化建設入手,融入企業文化元素;從理論知識入手,豐富大學禮儀教育與企業文化互動的課程內容;從實踐應用入手,建立大學禮儀教育與企業文化互動的平臺及實踐基地。從以上三方面來促進企業文化與高校禮儀教育的對接,為高校培養市場需要的高素質人才創造條件。
參考文獻:
[1]康齊力.當代大學生禮儀教育的現狀分析[J].山海經,2016,6(24):147-148.
[2]林彥.論企業文化與全球化語境下校園禮儀文化的互動發展[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5,28 (24):25-27.
[3]楊丹.高職院校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對接機制研究[D].大連:大連理工大學,2015.
[4]聞茄,姜麗.對當代大學生禮儀教育現狀的思考[J].現代經濟信息,2011,(04):342-342.
[5]劉海波.當代大學生文明禮儀教育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1.
[6]李曉蘭,張洪銘.大學生禮儀修養教育探析[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8,31(20):10-18.
基金項目:
2018年度湖南省大學生研究性學習和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企業文化視域下大學生現代禮儀素質培養策略研究》(項目編號:湘教通〔2018〕255號)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