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愿新
摘? 要:體育在初中階段的學校教育工作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能夠有效的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與心理素質,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其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因此,教師必須肩負起教好語文與帶領學生學好語文的重任。但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很多教師卻受到種種客觀因素的限制,導致教學效率偏低、教學效果偏差。那么,教師應當采用怎樣的教學策略去改變這一現狀,構建高效課堂呢?本文將圍繞這一問題,并根據個人教學經驗以及近年來層出不窮的理論研究成果,結合實際情況,進一步展開論述。
關鍵詞:初中體育、高效課堂、構建方法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社會各界對于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僅要求學生能夠在其在校期間掌握與其年齡相符合的文化知識,更要求了學生能夠在在校期間擁有一定的運動技能,以不斷提升學生自身的身體素質與心理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這種改變的影響下,體育課程與體育教學工作的受重視程度不斷提升,教師構建高效課堂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鑒于此,教師可從激發學生興趣、豐富教學內容、提升教學質量三方面入手,并以此作為構建高效課堂的基本方法。
一、結合體育游戲,激發學生興趣
興趣是學生產生學習行為的基礎動力來源,也是直接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非智力因素。但令人遺憾的是,部分教師沒有認識到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性,沒有看到學生學習興趣能夠為課堂教學工作帶來的積極影響,而一味的采用“教師示范——學生模仿”的傳統教學方式。從短期效果來看,這種教學方式的確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幫助學生掌握運動技能的作用,但站在學生發展的角度上看待這種教學方式,其單調、死板的弊端,會隨著教學的不斷深入而掩蓋過它的優勢,導致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逐漸喪失。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想要不斷的提升教學效率與教學效果,就必須重視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教師在執教“短跑”項目時,教師可以結合體育游戲開展教學活動。在課前,教師簡單的布置跑道,把短跑變成繞樁跑,由兩個學生在同一組樁中間互相追逐。這樣一來,學生便能夠在體育課堂中感受到體育運動帶來的樂趣,進而在課堂當中投入更多精力。不僅如此,在學生繞樁的同時,更是對學生爆發力、持續力、肢體協調性的綜合性鍛煉,使得學生在短跑方面取得進步。
再如,教師在執教“籃球”項目是,為了讓學生掌握擊地傳球與胸前傳球兩種技術動作,教師可讓學生圍成一個圈,教師站在中間,以長哨音為擊地傳球指令,短哨音為胸前傳球指令,教師隨機的吹哨,向學生發出指令。由于這個游戲的隨機性較強,學生能夠在游戲的過程中全程集中精神,進而獲得充足的鍛煉,并在游戲中更好的掌握技術動作。
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合理的利用了初中生對于游戲的心理需求,并將學生對于游戲的興趣通過興趣遷移的方式轉移到了體育課程與運動技能的學習過程中,有效的促進教學效率與教學效果的提升。
二、精選教學方式,豐富教學內容
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所選擇的教學方式直接對學生的學習過程產生影響,也就是說,教師想要提升教學效率與教學效果,就必須精選教學方法,去合理的介入學生的學習過程,為學生帶去更加精彩紛呈的課堂。在選擇教學方式時,教師必須慎之又慎,同時,教師也需要明確,每一種教學方法都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載體,服務于學生的學習過程。另外,每一種教學方法都是教師為了滿足在某一特定時期的特定需求而人為創造,換言之,所有的教學方法都有著一定的優越性與局限性。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合理的制定教學計劃,并以這些因素作為選擇教學方法的根據,確保每種教學方式都能夠在課堂中發揮其最大功效。
例如,教師在執教“足球”項目的過程中,根據足球運動的強競技性特點,教師可以在教學時采用“以賽代練”的教學方式。在開始正式的教學工作前,教師向學生宣布本課的教學目標,讓學生明確本課的學習任務,應當掌握哪些技術動作,為正式的學習做好準備。教師在完成基礎動作、理論知識的教學后,組織學生舉辦一場小型足球賽,要求學生在比賽中只能使用教師規定的技術動作,進而讓比賽更具針對性,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技術動作。比賽過后,學生受到比賽勝負的影響,會為了在下次競賽中取勝,而產生主動的訓練行為,進而起到“以賽帶練”的效果。
三、轉變教學觀念,提升教學質量
初中階段的體育課程是初中學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一環,對學生的重要性無需多言。但在當前階段的體育教育工作中,仍有部分教師存在著教育觀念上的偏差。其中,“主副科目”區別對待的現象最為明顯,在教學的過程中,經常出現其他科目教師占用體育課時的情況,導致學生接受的體育教育存在著非常明顯的局限性。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必須提升自身學科自信,從自身做起,重視體育課程,以此影響其他教師,促使其他科目的教師重視體育。
另外,由于體育課程在以往的一段時間中處在一個較為尷尬的境地當中,導致教師系統化的教學經驗不足,只能依靠個人的固有經驗去完成教學任務,學生受到的體育教育質量堪憂。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及時的進行自我更新,從互聯網、期刊等途徑吸納最新的教學經驗、學習他人的教學方法,并將這些要素活用于自身的教學活動當中。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由于受到傳統教學模式下,以教師為主導的教育觀念影響,在課堂中不自覺的占據了課堂的主體地位,使得更為科學的“生本”教育理念與“師本”課堂之間產生了一對短時間內難以調和的矛盾。因此,教師需要在課堂中引導學生走上課堂主體地位,進而使學生能夠在課堂中充分的發揮其主體作用,促進學生學習體驗的不斷完善。
綜上所述,教師想要構建初中體育高效課堂,首先,需要從學生的興趣入手,在課堂中結合體育游戲,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其次,需要精選教學方式,讓體育課堂的內容更加多元化,促進學生更加全面的學習體育;最后,要轉變教學觀念,為構建高效課堂的過程保駕護航,助力學生更加高效的學習。總之,體育高效課堂的構建,需要教師不斷的付出汗水,才能讓學生享受到更加優質的體育教育。
參考文獻
[1]? 謝洋.初中體育課堂教學之創新[J].課程教育研究,2018(19):203-204.
[2]? 張自良.打造高效初中體育課堂初探[J].學周刊,2018(15):159-160.
[3]? 錢鈞.如何構建初中體育高效課堂[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0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