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麗
摘? 要:目前,現代教育體制已經發生了重大變革,小學數學教學也由一開始只重視學生數學知識結構的完善過程,轉而開始綜合關注學生的文化修養、學習能力、思維品質、道德意識、心理健康等多方面的成長與變化。其中,針對留守兒童,小學數學教師顯然需要對其給予更多的關懷與照顧,客觀結合留守兒童的認知特點來組織數學指導,全面滲透人文關懷,使其能夠自覺投身于數學學習活動。本文將從及時溝通,確定數學指導目標;細心觀察,保護兒童心理健康;賞識激勵,關注兒童成長潛能三個角度來分析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如何幫助留守兒童實現健康成長。
關鍵詞:小學數學、留守兒童、教育策略
留守兒童是一群比較特殊的孩子,主要體現在家庭成長環境層面。留守兒童是指從小與父母分離,寄居生活在其他親人家中的特殊兒童,而在這一特殊家庭成長環境下,留守兒童有可能會產生一定的心理問題、情感缺失問題,甚至有可能無法順利融入集體生活,難以通過學校學習活動實現健康成長。對此,小學數學教師要針對留守兒童的成長特點來確定具體的育人方針,引導留守兒童順利適應集體生活、數學學科思維特征,使其逐步確定學習進步。
一、及時溝通,確定數學指導目標
客觀來講,部分留守兒童由于家長無法陪伴自己,監護人又選擇放養自己而養成懶散習慣,也有可能會因此無法適應小學學校的紀律要求與規范生活,導致留守兒童難以順利生成數學認知。對此,小學數學教師要及時與留守兒童溝通合作,據實確定數學教學目標,保證這一目標是符合留守兒童的認知特點的,由此激發出留守兒童的求知欲,使其自覺學習數學知識。
就如在“混合運算”一課教學中,筆者就在課前與本班多位留守兒童進行平等溝通,詢問他們是否喜歡學數學、是否掌握了加減乘除四個算理,鼓勵他們講述自己的真實想法。由此則可判斷,留守兒童普遍缺乏具體的學習目標,雖然會按部就班學習數學知識,卻并不知道學習的意義與價值,因為家長也從來不會對自己的學習提出較高要求。對此,筆者就及時對留守兒童滲透了理想信念教育,且引導他們回顧自己的興趣特長,告訴學生學習是實現人生理想的第一步,希望他們可以真正重視數學學習機會。接著,筆者就通過習題檢測確定了留守兒童的數學計算能力,發現他們能夠普遍完成簡單的數學計算任務,但是卻不懂兩步計算。對此,筆者就確定了本節課的課時目標,即引導留守兒童學習兩步計算的計算順序,使其學會列出綜合算式。
二、細心觀察,保護兒童心理健康
在教育留守兒童時,比學科知識更為重要的一個教育任務便是如何才能保護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因此,在與留守兒童相處的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一定要細心觀察留守兒童的言行舉止,通過表面現象去分析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情況,及時進行心理干預與健康輔導,使其及時走出內心陰霾,由此優化留守兒童的心理素質,使其形成持久的學習毅力。
就如在“分米和毫米”一課教學中,筆者就利用米尺、直尺等常見工具去引導學生觀察分米與毫米這兩個長度單位,希望學生可以利用已有認知去分析本課新知。其中,本班有一個留守兒童的學習行為十分低迷,一直趴在桌子上悶悶不樂。對此,筆者就及時與這名留守兒童溝通,使其自主闡述心事,及時安撫學生、鼓勵學生,讓學生重新振作起來,使其懂得以學習為重。
三、賞識激勵,關注兒童成長潛能
賞識激勵教學活動需要從學生的閃光點、成長進步等角度去激勵學生,讓學生能夠由此生成自信,變得勇敢與樂觀,從而以最佳的精神狀態去學習、去奮斗。其中,針對留守兒童,他們則更加需要通過師長的賞識激勵來證明自己的特長優勢,由此才能變得懂事、堅強。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及時激勵留守兒童,賞識他們的學習進步、品格優勢與優良的行為習慣,使其漸漸形成堅定的成長信念,能夠直面父母無法陪伴自己成長這一現實問題,由此降低家庭教育缺失對留守兒童所產生的負面影響。
在與留守兒童相處的過程中,筆者會經常鼓勵、賞識留守兒童的智能優勢與行為特長,希望他們可以由此受到激勵與鼓舞。比如,在“千克和克”一課教學中,本班便有一名留守兒童主動利用天平測量了物體的重量,且使用準確的數據、重量單位進行了現實描述,通過觀察分析千克與克之間的換算規律。對此,筆者就及時賞識了這名留守兒童,肯定了他所探究出的數學結論,還鼓勵這個學生認真展現自己使用天平測量物體質量的操作過程與具體步驟,肯定了這名學生的探究思路。由此,這名留守兒童便受到了鼓舞,也因此顯得十分興奮、激動,并自覺完成了課后作業任務。
總而言之,隨著越來越多的年輕父母開始為自己的事業奮斗,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則越來越重要。對此,小學數學教師也要關心留守兒童的成長問題、學習問題與心理健康問題,及時滲透師愛,主動保護、關心與呵護留守兒童,使其漸漸實現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 於鴻.農村小學留守兒童關愛教育問題及對策研究[J].廣西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18,33(02):78-80.
[2]? 梁大鈞.農村小學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探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1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