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國現行個人所得稅存在的不足
個人所得稅是我國直接稅的典型代表,在國計民生中所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重要,我國于2018年對個人所得稅法進行了第七次修訂。這不僅改變了我國對于個人所得稅的課稅模式,而且在一些條款的制定上,也更加的契合我國經濟發展現狀,更加的貼合國際發展大勢。但由于我國的個人所得稅改革仍處于初步的探索期,不可避免的會存在以下不足:
(一)對低收入者的減負作用較小
根據有關數據顯示,我國大概有72%的人口的月均收入低于兩千元,對工資水平低于免征額的人員來說,此次改革非但沒有使他們獲益,反而會減少他們的相對利益。
(二)對高收入者的監管力度較小
高收入人員由于收入來源的廣泛性與豐富性,使得監管部門不能對其進行全方位監管。而且我國鼓勵股市的發展,對于炒股是不征收個人所得稅的。由此,這部分高收入人員個人所得稅的繳納存在著明顯的不足。
(三)專項扣除的設置不盡合理
我國地域遼闊,人口眾多,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差異巨大,對于規定的統一的扣除標準是否合理還有待商榷。
(四)最高邊際稅率過高
新的個人所得稅制度對于綜合所得實行七級的超額累進稅率,對于35%和45%這兩檔高邊際稅率而言,適用的人群微乎其微,這就造成了這兩檔稅率的存在形同虛設
(五)不同所得之間適用稅率不同,造成稅負不公
新的個人所得稅制度對于消極所得實行20%的比例稅率,而對綜合所得適用3%到45%的七級超額累進稅率,這會造成稅負的不公,使富人繳納的個人所得稅更少。
(六)增重稅務部門的工作量
新的個稅實施細則規定,單位代扣代繳稅款,應向納稅人提供其在整個納稅年度內的納稅信息,以便納稅人自行填報納稅申報表進行納稅。此舉會使代扣代繳單位在年末的工作量激增,大大加大財務部門的工作負擔。
二、我國現行個人所得稅的改革建議
(一)拓寬稅基,降低免征額
就我國現階段來說,個人所得稅的征收仍然采取列舉法的方式,征收范圍較窄,納稅人可以輕易的反向列出不需要繳納稅款的項目,從而造成我國稅收的流失。比較科學合理的做法就是提高對居民個人應稅收入的覆蓋范圍。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也造成了物價指數的飛速上漲,相關數據顯示,我國超過一半的人口的人均月收入低于兩千元,而不斷提高免征額不僅不能提高這部分居民的生活質量,反而會造成相對不公。科學的做法是動態的降低免征額,同時以企業福利的方式或者是國家補助的方式給予低收入者一定的幫助,不斷減輕低收入者的生活負擔,使個人所得稅改革的紅利更好地服務于廣大的人民群眾。
(二)完善監管體系,加大違法行為懲處力度
在國家層面應該建立一個運行有效的監管體系,使納稅人在系統之內自覺、有序的履行自己的納稅義務。現階段我國還未建立起運行有效的監管體系,使得部分納稅人有機會隱瞞自己的全部收入,進而造成稅收的流失。只有通過利用現行的技術手段,構建嚴密的監管體系,使得納稅人的收入更加透明的呈現出來,才能保證稅收的客觀性和公正性。
我國對于偷漏稅行為的懲處力度遠不如西方國家,隨著我國高收入人群的與日俱增,他們獲取收入的手段也越來越多樣化、隱蔽化,為了保證個人所得稅制的有效運行,必須嚴格立法,防止稅收的流失。對于偷逃稅數額巨大的,可以處以一定期限的有期徒刑并處巨額罰款。以立法的形式杜絕偷逃稅的行為,并且配合電視媒體,網絡媒體等提高曝光度,敲響大家心中的警鐘。
(三)完善費用的專項扣除設計
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對于現階段的專項扣除設計來說,應該堅持刪繁就簡但又不失公平的原則。對于費用的專項扣除,本應本著據實扣除的原則,但由于現實生活中不可控因素的制約,只能采取一定的變通措施。比如對于大病醫療這一塊來說,對于生活在一線城市的高收入階層來說,他們大多數已經為自己購買了相關的醫療保險而且也有一定的經濟實力為他們做后盾,而對于西部欠發達地區的居民來說,他們的工資無異于杯水車薪,只有依靠國家在政策方面的傾斜才能一解燃眉之急。
國家應該盡快出臺相關的政策措施,結合區域差異、家庭差異、生活成本差異等因素建立起一套涵蓋住房、教育、醫療、家庭等全方位的專項扣除標準實施準則、細則及配套措施,并依據未來發展的客觀情況,不斷進行完善,同時,還應該利用稅收的調節功能,對低收入家庭予以一定的補助。
(四)調整最高邊際稅率
綜合所得中高邊際稅率的存在很有可能誘使高收入人群通過各種手段分解其收入、或者隱瞞其部分所得,進而發生偷漏稅的行為。為了促進納稅人誠信納稅,在全社會形成良好的納稅氛圍,制度設計層面應該考慮適度降低高邊際稅率,使之不超過35%,這樣做不僅兼顧了公平效率的原則,而且還會大大降低稅收遵從成本,誠如拉弗曲線所揭示的那樣,降低稅率并不一定會減少稅收總額,反而會使納稅人納稅的積極性增加。隨著居民個人收入水平的不斷增加,稅收遵從度的提高,個人所得稅的稅收總量會呈現相對穩定的狀態。再者,降低高邊際稅率也符合國際上的一貫做法,不僅有利于保留我國的高尖端人才,還有利于吸引海外的精英,共同服務于我國社會主義社會的建設。
(五)合并計稅,實現公平課稅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行業種類的不斷完善,各領域的領軍人物、尖端人才也如雨后春筍一般,他們搭乘著我國經濟改革的春風,通過自己的勤奮勞動擁有了不菲的身家,他們注重對自己財富的管理,涉及的領域十分廣泛。而且,我國居民的收入也越來越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越來越多的消極所得涌入居民的手中,只有逐步實現對居民的各項收入合并計稅,適用于統一的稅率,才能消除稅負不公,提高人們對通過勞動取得收入的獲得感,真正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
(六)利用大數據手段,建立現代個人所得稅稅制
逐步引導大數據和上層建筑的整合,實現全國稅務信息聯網共享。通過大數據和云計算,為每一納稅人精準設置唯一的納稅人識別號,并詳細記錄納稅人的基本信息,由此計算出納稅人全年應交款項,督促納稅人按時全額交款。
同時,隨著電子支付手段的飛速發展,新一代的年輕人越來越適應無幣支付的高效與便捷,因此,稅務部門應著力構建覆蓋率高、運行有效、簡便易操作的網上納稅平臺,為廣大納稅人提供全新的納稅渠道,促進現代稅制的建立。
作者簡介:楊潔(1994.11.08-)女,滿族,籍貫:河北省秦皇島市,學歷:在讀碩士研究生,單位:東北財經大學,研究方向:資產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