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傳福
摘 要:小學科學課程的總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包括科學知識、科學探究、科學態度、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四個方面,科學探究就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一個重要內容。小學科學課程是一門實踐性課程,把探究活動作為學生學習科學的重要方式,強調從學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出發,通過學生親身經歷動手動腦等實踐活動,了解科學探究的具體方法和技能,理解基本的科學知識。倡導探究式學習是小學科學課程基本理念之一,科學探究是人們探索和了解自然、獲取科學知識的重要方法。因此,科學探究既是學生學習科學的重要內容,又是學生學習科學的重要方式,還是學生獲取科學知識的重要方法,探究活動是小學科學教學的核心,沒有科學探究的過程就沒有學生科學素養的形成。小學科學如何走向以探究活動為核心,結合學習章鼎文老師的《走向探究的科學課》講座,我在教學實踐中嘗試運用了以下策略。
關鍵詞:激發興趣;探究活動;交流研討
一、 利用學生已有經驗、創設問題情境,激發探究興趣
興趣是學生探索知識的動力,有了興趣,學生就會主動參與,他們的思維才是活躍的,探究的熱情才會更加持久。在小學科學中,教師要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知識經驗,創設真實的問題情境,來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在教學《空氣有質量嗎?》一課時,利用上節課《壓縮空氣》的對比結果,學生都能感受到一袋空氣很輕,而一袋水則沉甸甸的。強烈的反差,給學生的錯覺是空氣沒有質量。空氣有沒有質量?對于這個問題,學生很感興趣,他們提出了不同的觀點,有的學生還舉出了一些生活中看到的現象來解釋說明,還有的用課外科普讀物中的知識來證明自己的觀點。這時,就可以進一步問:“空氣到底有沒有質量?讓你自己去研究,你準備怎么實施你的研究?”這一問,激發了學生的探究興趣,調動了他們探究問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 提供足夠的時間,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開展自主探究活動
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像科學家那樣去探索奧秘,讓學生親身經歷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訂計劃、搜集證據、處理信息、得出結論這些探究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提供足夠的時間,學生主動參與到獲取知識的過程中,依靠學生自己的感官,自己的思考,自己的體驗,自主建構知識。探究“空氣有質量嗎?”的活動開始后,我按章鼎兒老師的建議,要求學生打氣筒每打三下就停下,然后用電子秤稱量。各小組開始連續幾次電子秤的稱量都是0克,說空氣沒有質量的學生很開心,說空氣有質量的學生愣住了,他們在小組里質疑、討論。然而,當各小組繼續給皮球加空氣,電子秤出現0.2克、0.5克……稱量數學越來越大時,說空氣沒有質量的學生愣住了,更多的人興奮起來了?;顒又链耍總€組獲得了可以解釋的數據,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產生的想法與問題,小組對數據進行整理,分析數據 ,得出小組的研究成果,同時,小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記錄下來,留在全班交流研討。通過這樣的探究活動,學生不僅自主建構了科學知識,還體會到科學探究的樂趣。
三、 營造交流研討的良好氛圍,充分開展集體論證,達到共識
學生完成小組探究活動后,就應該在全班開展交流研討,進行集體論證,達到共識。然而,有的由于缺乏開展交流研討的經驗,在課堂上交流研討不起來;有的卻認為小組實驗中所獲得的數據信息已經指向了結論,沒有必要在全班進行交流研討。其實學生是真把自己的探究當成一回事的,他們非常關心其他小組的研究結果。當每個小組陸續發現空氣有質量后,開展交流研討時,每個小組做出的解釋有所不同,有小組整理數據后匯報:“空氣有質量,但很小,小得電子秤稱不出來,需要更精密的電子秤才能稱出來”;還有小組對收集的數據通過處理,推算出每管空氣約0.1克,對前3次稱量為0的空氣,他們的質量應該分別是0.3克、0.6克、0.9克??隙▽W生的分析匯報后,我問大家:“第四次0.2克、第五次0.5克能稱量出來,為什么第一次0.3克、第二次0.6克、第三次0.9克卻稱量不出來?什么情況下稱量不出空氣的質量?什么情況下稱量得出空氣的質量?”各小組開始收集更多的事實,并對收集到的事實作進一步的比較觀察發現:皮球從癟到鼓圓,稱量不出空氣質量;皮球鼓圓后充氣,就能稱量出空氣的重量了,學生很快聯系到了上節課的所學《壓縮空氣》。經過全班學生的交流研討,最后形成了全班學生共同的發現和解釋:空氣具有一定的質量,壓縮空氣的質量可以被測量。
小學科學走向以科學探究活動為核心,教學就要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創設輕松愉悅的探究氛圍,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究活動中來。教師要給學生提供足夠的自主活動的時間空間,學生通過完整的探究過程,完成知識的自主構建。交流研討是對探究出的數據現象進行梳理歸納,通過集體的分析論證,對研究成果不斷完善,達成一致的見解。交流研討的最終結論不能由教師強行塞給學生,而應該是學生們交流研討后形成的真正共識,即使留下一些問題也是正常的,有問題才能讓學生繼續保持對科學課的熱情。
參考文獻:
[1]張國強. 淺談小學科學探究活動的實施策略[J]. 中國現代教育裝備(9x):77-79.
[2]姜賽虎. 小學科學探究活動的優化策略探討[J]. 學苑教育, 2016(19):8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