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甘霖
摘要:通過對開發公益性崗位促進大學生就業的分析,尋求開發公益性崗位促進大學生就業的理論依據和邏輯。從需求、供給和供給匹配三個角度揭示我國開發公益性崗位促進大學生就業存在的問題,并結合全國各省市先進的經驗和實施的實際情況,提出全國高校畢業生公益性崗位就業需求促進政策、供給促進政策與供給匹配促進政策,指出高校畢業生就業體系和公益創業是開發公益性崗位促進大學生就業的未來趨勢。
關鍵詞:高等教育; 公益性崗位; 大學生就業; 就業分析
研究高校畢業生公益性崗位就業,從理論上界定公益崗位的內涵和外延,闡述高校畢業生公益性崗位就業的依據和邏輯;從實踐上可通過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從事公益性崗位,緩解就業壓力。
一、公益性崗位的內涵、外延和特點
公益性崗位是在政府宏觀政策引導下,經過多渠道的籌集資金,以滿足社會公眾利益為目的而多層次開發的崗位。其從業人員是有意愿且有能力為公眾利益服務的社會大眾。義工是義務工作的簡稱,也稱志愿服務,是指任何人自愿貢獻個人的時間和精神,在不取任何物質報酬的情況下,為改進社會而提供的服務。義工和公益性崗位從業者的共同點是有組織有意愿的為公共利益服務,差別在于,公益性崗位是由政府引導組織開發的,并由政府在的經濟和政策上給予一定程度的補貼。公益創業的內涵也是滿足和維護公共利益,只不過實現的形式有所差別。公益性崗位的外延是一切以滿足和提高公眾利益而存在的崗位。
公益性崗位主要特征: 救助性、公益性和過渡性。公益性崗位的救助性體現為公益性崗位優先安排困難人員或特殊群體就業,并從就業專項資金中給予社會保險補貼和崗位補貼。公益性崗位的公益性一是體現為公益性崗位是以滿足社區及居民公共利益為目的的管理和服務崗位;二是體現為公益性崗位優先安排困難人員或特殊群體就業。公益性崗位的過渡性體現為公益性崗位的合同年限最多不超過三年,旨在幫助公益性崗位從業人員在有基本生活保障的條件下,重新尋找新的工作。
二、存在的問題
目前來看,公益性崗位開發與畢業生就業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問題:
1.需求問題。從需求角度分析,我國現在提供給高校畢業生的公益性崗位的數量和結構均存在問題。從數量上來看,所提供的公益性崗位的數量相對于高校畢業生的人數是九牛一毛。從結構上看,除中央項目外,各級地方政府均是在近幾年開始選聘大學生從事公益性崗位工作的,所提供的公益性崗位均為在街道辦事處、勞動保障服務中心或社區從事社會服務和管理工作。即各級政府有意愿深化公益性崗位的內涵,但是對于提供給高校畢業生的公益性崗位范圍過窄,公益性崗位的開發未能跟上,并且各地區之間公益性崗位開發的力度和成效都有較大差距。
2.供給問題。面對提供的公益性崗位,高校畢業生在就業意愿和就業能力上都存在一定的問題。從就業意愿上看,仍然有較大一部分的高校畢業生沒有認清公益性崗位的內涵,誤解提供給高校畢業生的公益性崗位是救濟崗位,認為在公益性崗位工作不能收獲工作經驗,也沒有未來。從就業能力上看,現在提供的公益性崗位很多是瑣碎的工作,部分高校畢業生缺乏耐心和學以致用的能力,無法將所學到的專業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去。
3.供給匹配問題。主要存在的問題是信息不對稱和缺乏針對公益性崗位開發和指導的體系。公益性崗位信息不對稱,是因為仍有較大部分的高校畢業生不了解公益性崗位的內涵,不清楚公益性崗位和其未來的發展。開發公益性崗位促進大學生就業的供給匹配缺乏對公益性崗位的開發和指導體系。
三、促進的政策
針對以上問題,提出以下三條開發公益性崗位促進大學生就業的對策:
1.需求促進政策。從需求角度看,國家應加大力度開發公益性崗位,增加公益性崗位的數量和優化公益性崗位的結構。可采取“中央政府領頭,各級地方政府支持”的方式,即中央政府規劃全國范圍的提供給高校畢業生的公益性崗位及其原則,而各級地方政府根據本省的實際情況和特點,按照中央的原則進一步開發公益性崗位和擴寬公益性崗位的范圍。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要深化公益性崗位的內涵,公益性崗位的內涵是在政府的宏觀政策引導下,通過多渠道籌集資金,以滿足社會公眾利益為目的而多層次開發的崗位。政府可以引導企業以出資或其他方式加入,這樣既能提供更多的公益性崗位給高校畢業生,又能使企業樹立較好的社會形象。站在政府的角度看,也緩解了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達到了三贏的局面。
2.供給促進政策。從供給角度看,針對高校畢業生就業意愿和就業能力存在的問題可從以下四個方面促進公益性崗位就業: 一是通過講座或試崗的方式,讓高校畢業生了解公益性崗位的內涵和公益性崗位的范圍;二是繼續和完善實施公益性崗位激勵措施,實施補償學費、代償助學貸款、保險福利和期滿補償措施; 三是各級人民政府可以通過短期的培訓,讓高校畢業生端正心態,以積極的狀態投身公益性崗位;四是開展公益創業教育,讓更多的高校在校生和畢業生了解公益創業,鼓勵高校在校生和畢業生進行公益創業。
3.供給匹配促進政策。全國各級政府建立自上而下的完備的高校畢業生公益性崗位就業體系。由中央政府相應部門確定高校畢業生公益性崗位的相關原則,包括公益性崗位開發和補償原則。各級地方政府和各個部門遵循高校畢業生公益性崗位的相關原則,結合實際情況,大力開發公益性崗位,鼓勵和引導高校畢業生到公益性崗位就業。對于期滿的高校畢業生,中央相關部門提供為期2年的免費就業服務,幫助其完成工作的轉換。這樣形成的閉環體系,能使高校畢業生在公益性崗位就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得以順利解決,能使參與其中的高校畢業生獲得基層工作的經驗和保障,必將吸引更多的高校畢業生到公益性崗位就業。
根據國外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政策和我國現在的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我國未來需要構建和完善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體系。因為科學、合理、有效的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工作體系,有利于促進就業工作的有序開展。這樣一來,建立和完善高校畢業生公益性崗位就業體系就成為趨勢。在高校畢業生公益性崗位就業體系中,由中央政府制定公益性崗位的開發原則,各級政府實施公益性崗位的開發,引導高校畢業生就業,高校畢業生期滿后的工作和權益亦得到相應的保障,提高了高校畢業生公益性崗位就業的供給匹配效率,避免了高學歷人力資本存量的浪費。公益創業,也是高校畢業生公益性崗位就業的未來趨勢,必將進一步促進高校畢業生的公益性崗位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