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曉英
摘 要:語文教師需要分析核心素養所提出的能力培養要求,同時也應該思考通過課堂教學對班級學生進行哪些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們更好的參與到知識探究和能力培養中。而傳統的教學方式不能指導班級學生對課程知識進行深度的理解和情感探究,不能達到核心素養所提出的能力培養要求,所以語文教師需要革新之前的教學方式和能力培養模式,重視對高中生進行學科能力的培養。為此,本文主要分析高中語文核心素養的內涵,思考如何對學生們進行核心素養的培養。
關鍵詞:語文教師;核心素養;高中生;實質內涵;培養方式
高中語文是一項具備工具性的學科知識,同時也體現出人文性的特征,無論是對學生們進行詩詞歌賦或者是閱讀教學都可以對他們進行情感態度的培養,體現出比較強的教學研究價值。而核心素養要求語文教師對班級學生進行語言表達以及創新等學科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們對課程知識進行深度的探究和多角度的理解,從而收獲更優質的課堂教學質量。所以語文教師對高中生開展課程教育的過程中需要分析如何落實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進一步強化知識教育的效率。
一、對高中語文核心素養實質內涵的理解
核心素養的宗旨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從文化基礎等方面進行內涵分析,提出多個領域的培養目標。因為高中生具備比較成熟的心理認知,所以在對他們開展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需要關注到以下幾方面的內容,一是幫助學生們進行語言文化的合理構建。高中生對課程知識進行學習的過程中首要任務是開展語言知識的學習,在學科教師指導下對教材知識進行靈活性的運用,在熟練使用語言知識的過程中對中華文化進行充分的認知。
二是實現思維能力的提升。思維能力是高中生參與課程學習的主要方式,也是學生們得到核心素養培養的基礎,應該對班級學生進行思維能力的充分培養。所以語文教師對高中生實施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需要通過多種途徑進行思維能力的充分培養,在各種教學活動中強化學生們對知識點的理解程度,利于學生們得到創新意識和實踐運用能力的有效培養。
三是進行審美能力的培養。語文教師對高中生開展課程教育的過程中應該在進行基礎知識講解的基礎上進行審美能力的充分培養,通過課堂教學培養學生們的審美能力并樹立正確的價值認知。也就是語文教師需要指導高中生對文章內容進行多角度的分析,從審美角度讓學生們對文章情感進行深度的體驗,以此提高核心素養的培養效果。
二、語文教師對高中生進行核心素養培養的策略分析
(一)革新教學模式,重視對班級學生進行語言能力的培養
因為傳統的教學方式不能指導班級學生對課程知識進行深度的理解和情感探究,不能達到核心素養所提出的能力培養要求,所以語文教師應該革新教學模式,重視對班級學生進行語言能力的培養。基于學生體現出的課程基礎和思維認知能力,語文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們對教材知識進行主動探究,更好突顯出高中生的主體性和學習需求。同時,語文教師也可以通過文章閱讀或者是古詩詞的誦讀鍛煉高中生的語言能力,這樣能引導學生們更好的參與到語言學習中。
(二)根據班級學生體現出的差異開展針對性的課堂教學,強化其思維能力
研究指出語文教師對高中生實施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需要通過多種途徑進行思維能力的充分培養,在各種教學活動中強化學生們對知識點的理解程度。但是高中生在探究課程知識的過程中出現鮮明的個體差異,不利于核心素養的培養。針對這樣的教學情況,本文認為語文教師需要根據班級學生體現出的差異開展針對性的課堂教學,強化其思維能力。具體說教師可以通過學生們體現出的層級特點進行劃分,然后指導學生們對文章內容進行多角度的分析,引導他們分析文章中字詞知識、寫作方式以及情感表達技巧等內容,從而強化高中生的思維能力。
(三)圍繞課程知識點對高中生進行審美能力的充分培養
核心素養要求語文教師對班級學生進行審美能力的培養,重視通過課堂教學引導高中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認知,進一步提高課程教育的成效性。基于高中生呈現出的課程基礎以及思維能力,語文教師應該指導班級學生對文章所蘊含的情感或者是思想觀念,結合生活實際分析如何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和思想境界。例如通過課堂教學對高中生進行愛國主義或者是做人道理的熏陶,立足課堂教學強化班級學生文章情感的理解程度,利于高中生樹立科學的價值觀念和情感態度。
(四)培育學生思維發展能力
學生的思維發展能力非常重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教學生寫作、閱讀以及實踐等活動,都需要學生不斷發揮自身的思維想法與能力。學生在進行每一項活動時,都應不斷思考。比如,在閱讀的時候,學生不能僅僅停留在讀文字的階段,在閱讀的過程中,應該邊讀邊思考本文的宗旨是什么,作者想表達的意義,讀完這篇文章自己學到了什么。在寫作的時候,首先要構思自己的框架,寫作的過程應進行梳理,采用什么樣的手法進行寫作,這樣文章才能一氣呵成,游刃有余。同時,學生還應該參加語文相關的實踐活動,在實踐中鍛煉自己的語言的交流能力。因此,教師應不斷鍛煉學生的思維發展能力,培養學生的思維方式,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五)培育學生文化傳承與理解能力
首先,對于傳統文化,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將傳統文化融入現代文化氛圍中,實現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不斷統一,不斷探索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關系,繼承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的文化底蘊,同時融入現代文化的環境中。其次,要站在長遠的角度看待文化的發展與進步,不能崇洋媚外,但應站在國際的角度看待民族文化與國際視野的關系,了解傳統文化所具有的內涵和思維特點,始終把人類的和諧發展和共同進步思想作為宗旨。要將文化共性和鮮明個性實現統一融合。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文化之間的共性,應抓住個性文化與共性文化的統一,實現共同發展。
結論
研究指出核心素養要求語文教師對班級學生進行語言表達以及創新等學科能力的培養,所以教師對高中生開展課程教育的過程中需要分析如何落實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這樣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本文認為語文教師應該革新傳統的教學模式和理念,積極重視對班級學生進行語言能力的培養。同時,語文教師也需要根據班級學生體現出的差異開展針對性的課堂教學,強化其思維能力。此外,語文教師應該圍繞課程知識點對高中生進行審美能力的充分培養。
參考文獻:
[1]牛清.高中語文核心素養的實質內涵及培育路徑[J].名師在線,2019(21):44-45.
[2]陳洪梅.高中語文核心素養的實質內涵及培育路徑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9(12):111.
[3]郭亞侖.高中語文核心素養的實質內涵及培育路徑研究[J].中國高新區,2018(0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