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瑩
摘 要:隨著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教師應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在小學這個階段,正是學生閱讀能力不斷提高與積累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能力,不僅能夠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還能有效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閱讀教學作為語文重要的組成成分,不僅在分數上占有一定的比例,對促進學生獨立性思維的發(fā)展也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篇文章主要針對新時期小學語文多元化閱讀教學進行相關的探究和分析,以供廣大同仁進行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多元化閱讀;探究與反思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在當今這個時代背景下,多媒體信息技術已經廣泛地運用到小學課堂中,這不僅能夠幫助教師為學生拓展知識視野,同時學生也可以借助于信息技術進行知識的累積與搜集。眾所周知,獲取信息最重要的途徑是通過閱讀,而在小學階段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形成,能夠促進學生今后在社會上的快速發(fā)展。但是要想在短時間內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具有一定的困難性。教師在開展日常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增強基礎教育,并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有效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教師應針對自己的課堂進行總結與反思,不斷打造高效課堂。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校圖書館不健全,內容陳舊
針對于學生而言,學校的圖書館對于營造良好的語文閱讀氛圍是具有一定幫助性的,而經有關數據調查分析,部分學校存在學校圖書館不健全、內容陳舊的形象。這不僅無法滿足各個年齡段學生的需求,同時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每個學生都會有自己感興趣的文章以及閱讀書籍,而圖書館無法為學生提供有關書籍,慢慢的會消耗學生對閱讀的積極性,圖書少、內容沒有及時做到更新都會影響學生閱讀的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能力本就是一個長期且復雜的過程,而在此過程中,學校圖書館也具有關鍵性作用,如果學生無法從圖書館中獲得自己喜歡的圖書,甚至讓學生無書可讀,在一定程度上沒有實現多元化閱讀,這會對學生閱讀能力以及良性閱讀行為的養(yǎng)成造成一定的阻礙性,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1]。
(二)教學方法模式化
在當下的小學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方式過于單一,并遵循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在閱讀教學過程中經常采用講授法與提問法兩種教學方式,這會讓課堂教學效果過于模式化,同時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閱讀興趣。這些教學方法并不是不可取,但是通過調查實踐發(fā)現,教師采用此類教學方式進行授課,課堂氣氛較為壓抑,不僅如此,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并不高,師生之間互動較少,這不利于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甚至有些時候會使整堂課的教學效率低下,由此可見,教師應不斷探索多元化閱讀教學方法,全面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
(三)閱讀課與寫作課主次顛倒
教師在教學中常常會犯這樣的錯,在閱讀課時沒有將閱讀放在重點講解內容,更沒有為學生提供充足的閱讀時間。部分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過程中,常常過分強調閱讀教學中寫作教學的指導,將整堂課的教學時間都花費在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上,教導學生如何去運用語言文字。這樣長期的發(fā)展下去,不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會使學生漸漸喪失閱讀理解的興趣,而閱讀作為寫作的基礎,只有將閱讀能力進行充分的提高,才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能力。可見教師要將對學生的閱讀教學指導作為重點的教學內容,并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閱讀方法,促進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提升。
二、新時期小學語文多元化閱讀教學的探究策略
(一)利用講故事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對于小學高年級的學生而言,他們對外界陌生的事物會具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這同時也導致學生具有一定的好動性,而在閱讀教學過程當中,由于閱讀涉及到的知識內容較為豐富與繁雜,需要學生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進行專心聽講。但是經過課堂調查實踐發(fā)現,部分學生在課上無法集中注意力,常常會出現溜號走神的現象,這不利于學生對知識體系進行構建,同時也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閱讀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師要利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對于閱讀教學的熱情。可以在課堂導入情節(jié),通過幽默的講課方式,為學生講解有關本節(jié)課文主題內容的小故事來激起學生的學習欲望,此時學生的注意力會被教師的故事內容所吸引,教師可以在學生聽得入迷的時候戛然而止,給學生留下一定的懸念,此時學生會不斷地向教師詢問故事的來源,教師由此就可以引入本節(jié)課的主題,有助于教師達到教學任務。例如,在學習部編人教版小學五年《牛郎織女》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通過課前向學生講述民間流傳的神話故事,來吸引學生的興趣,然后逐漸導入本篇文章的主題內容,不僅能夠提高教學效率,還有效地增加了師生之間互動交流的機會,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很快班級中就會出現一堆小書迷,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去探索答案,不僅鍛煉了自身的獨立性思維能力, 同時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2]。
(二)教學方式多樣化
小學高年級的語文課本題材較為廣泛,教師在開展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可以針對不同的題材,以不同的授課方式對學生進行講解,例如,在學習部編人教版小學五年級《己亥雜詩》這篇課文時,教師就可以將課文進行解剖,并以故事化的形式對學生進行展開,學生在理解詩文大致意思的同時,還能根據教師的思路積極地參與課堂,提高了學習效率。再比如講解部編人教版小學六年級《狼牙山五壯士》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舞臺劇表演,這樣可以將課文主要內容生動、形象地展示出來,同時在一定程度上調動了學生的熱情,使學生對此文產生濃厚的興趣,這為日后的閱讀教學奠定了良好的情緒基礎。不僅如此,教師也可以借助多媒體視頻播放視頻動畫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這種方式可以將抽象化的語文概念變得更加具體化,易于學生的吸收和掌握[3]。
結論
綜上所述,教師要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提高學生的閱讀技巧、閱讀方法,以及時刻告誡學生端正自己的閱讀態(tài)度,有利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行為,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吳麗秋,周旭壯.小學語文教學創(chuàng)新的實踐思考[J].現代交際,2019,09:208+207.
[2]姚潔.小學中年級學生語文自主閱讀能力培養(yǎng)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6.
[3]朱淑君.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能力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