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布都克熱木·沙依提
摘?要:德育工作在小學教育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在提升小學生道德水平和法治理念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道德與法治的相關知識對于小學生來說接受和理解起來具有一定的難度,影響了小學德育教學水平的提高。因此小學教師在進行德育教育的過程中應當盡量采取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理解道德與法治中的各種知識內涵。本文詳細闡述了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生活化教學策略,希望能夠有助于提升小學德育工作的水平。
關鍵詞:小學教育;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
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是小學德育教學中的重要內容,這門課程中的許多內容和小學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種現象具有緊密的聯系。因此小學教師在進行這門課程的教育時,要充分利用道德與法制課程的這一特點,和學生的實際生活進行有機的結合,幫助小學生更好地理解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中的知識,引導學生學會如何使用道德與法治中學到的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各種問題。
一、模擬生活情境
部分小學教師在道德與法治的教學過程中往往僅限于對教材中的內容進行講述。這種重復教材內容的形式對于提升學生道德水平和法治觀念沒有非常有效的效果,導致很多學生對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也止步于紙上談兵的程度。雖然知道道德中的許多概念如誠實、守信、團結、友善等內容,卻不知道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應當怎樣做才能夠達到這些道德標準。這就使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無法切實達到原本的教學目標。因此小學教師在進行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可以使用生活情境的方式,幫助學生將這門課程中的知識和日常生活進行有機的聯系。比如說在學習“健康飲食”的相關知識時,小學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向學生具體講解什么是餐桌上的禮儀,在餐桌上講究禮儀具有什么樣的意義。然后引導學生扮演家庭中的長輩和晚輩,讓扮演晚輩的學生將吃飯時的餐具和桌椅擺好之后,再由扮演長輩的學生入座。之后再讓學生交換各自的角色再次進行演示,使學生學會餐桌上的禮儀內容,從而幫助學生真正理解健康飲食的相關知識,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關注社會動態
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最終的目的是要提升學生的道德水平,讓學生建立一定的法制觀念,這個教育目標的實現和學生日常生活是密不可分的。當前我國正處于高速發展的階段,在社會上對于一件事情存在著各種各樣不同的看法,許多人對于社會事件更多的是關注其是否和自身利益有關系,對于社會事件的國家利益和集體利益關注度并不是很高。針對這一問題,小學教師可以在道德和法制這門課程中逐步引導學生對社會中的各種事件進行分析,使學生充分認識到在社會事件中不僅僅要關注個人利益,更重要的是要關注國家利益和集體利益。在小學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中對社會動態進行及時的關注,也可以有效開闊學生的社會視野,幫助學生學會從多個角度去看待社會中發生的各種事件,引導學生在分析各種社會事件的過程中建立正確的價值取向,使他們學會正確的去看待社會中的各種事件。比如說在學習“遵守規則”的相關知識點之后,小學教師就可以在課堂上向學生播放重慶公交車墜江的新聞視頻。在學生觀看完視頻之后,可以讓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對這個事件的內容以及產生的影響進行分析,加深學生對這個事件的認識程度,從而能夠讓學生發自心底的主動遵守各種規則。同時小學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這件事情的具體經過,在事件發生一開始所有人沒有事實根據就對女司機的行為進行譴責。而在事件進行深入報道之后,大家才發現女司機也是這場事故中的受害者。讓學生明白在沒有事實依據的情況下不要輕易地對社會事件進行評論,讓學生從小就養成實事求是的態度,不盲從他人的觀點,客觀公正地看待各種社會中發生的事件,從而幫助學生積極健康地成長。
三、布置生活作業
學生道德品質和法治觀念的培養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夠實現,在短時間內可能無法見到非常明顯的效果。并且學生道德品質和法治觀念的培養僅僅依靠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的課堂教學也是無法有效實現的。因此在道德與法治的教學過程中,小學教師不但要使用生活化的教學模式,為學生布置的課后作業也要盡量的生活化,從而有效加深道德與法制生活化教學的效果。讓學生有機會將課堂上學到的各種知識在生活中進行實際的應用,從而逐步將各種知識轉化為自身的行為習慣,最終實現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的教育目的。比如說在學習“我們愛整潔”相關的知識時,小學教師將整潔的具體內容以及相關的行為在向學生進行講解之后,可以布置這樣的家庭作業,讓學生回到家之后對自己的臥室進行獨立打掃。讓學生將課堂上學到的整潔內容應用到自己的臥室當中,使他們不但明白什么是愛整潔,同時在生活中也做到愛整潔。并且小學教師可以和部分學生的家長進行聯系,聽取家長對學生整潔臥室行動的反饋,鼓勵家長對學生整理自己臥室的行為進行一定的指引,進而有效提升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的教學效果。
結束語:總之,在小學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中使用生活化的教學模式,對于提升課程的教學效果具有非常顯著的推動作用。因此小學教師在進行道德與法治的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教材內容對生活情境進行模擬,與社會動態進行結合,引導學生逐步將教材中學到的內容內化為自身的行為習慣,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道德水平。
參考文獻:
[1]《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方式探索[J]. 崔亞利.?中國教師. 2019(01).
[2]生活化教學法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J]. 于虹.?名師在線. 2018(31).
[3]新課改背景下小學“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探析[J]. 楊秀云,吳怡樺.?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 20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