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守玉
摘? 要:閱讀一直都是語文學科的關鍵內容,高年級小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語言素材,且普遍適應了語文學科的思維規律,需要參與豐富的語言實踐來提升自身的語言能力。其中,在培養學生語言能力的教學實踐過程中,閱讀活動至關重要,因為豐富的閱讀活動可以輻射小學生的聽、說、寫行為,且可促使小學生積累豐富的人生成長經驗。因此,高年級小學語文教師要逐步提升小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為學生的綜合進步與長遠發展做準備。本文將從完善預讀活動、豐富問答探究、組織課外閱讀三個角度來分析高年級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如何逐步提升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
關鍵詞:高年級;小學語文;閱讀能力;提升策略
一直以來,不管面對哪個年級的學生,語文教師的常規做法便是逐字逐句引導學生分析課文內容,通過思維展示介紹各篇課文的篇章布局與主題思想,讓學生統一摘抄并背誦閱讀筆記。實際上,以教師講解為中心的閱讀活動確是可以讓小學生積累豐富的語言素材,但是卻并不能有效優化小學生的閱讀思維、閱讀能力,甚至于會讓學生養成惰性思維習慣。久而久之,必然會影響閱讀活動的教學效益,難以促使小學生實現長足發展。對此,高年級小學語文教師則要尊重學生、相信學生,引導小學生自主完成閱讀探究任務,使其將思考、表達與閱讀結合起來,從而逐步提升小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
一、完善預讀活動
在組織閱讀教學活動時,課堂一直是最為重要的教學場所,閱讀教學亦是如此。但是,要想培養小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便要使其具備良好的預讀意識,使其積極遷移閱讀經驗去解析文本的具體結構、語言內涵,確保學生可以積累有效的閱讀經驗。因此,高年級小學語文教師要組織豐富的預讀活動,初步培養小學生的自主閱讀習慣。
就如在《七律·長征》詩歌教學中,筆者就要求本班學生在課前自主閱讀課文,使其自主調查課文的創作背景、所描述的時代環境,及時豐富文學常識,且要反復誦讀課文,感受課文所要傳遞的主題思想,解釋什么是長征精神。為此,本班學生便要自主調整學習計劃,在課前熟讀課文,自主積累生字詞知識,還要積極調查我國紅軍為何要選擇長征、長征的結局是什么、長征史實的歷史影響是什么等等。帶著情感,小學生則可自主誦讀課文,鑒賞詩歌,分析詩歌的語言表達方式與特點。
二、豐富問答探究
上文指出,以教師講解為中心的閱讀課并不利于培養小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所以高年級小學語文教師便要嘗試解放學生,促使學生自主建構文本內容,使其能夠積極分享閱讀經驗,歸納成功的閱讀技巧,以便逐步提升小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為此,高年級小學語文教師便要組織豐富的問答探究活動,根據文本內容設計合理的問題串,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交流與互動,使其自主建構文本意義,由此改善小學生的閱讀狀態,使其逐步形成良好的閱讀能力。
就如在《小英雄雨來》一課教學中,筆者就設計了如下問題:“通過課文題目,你能猜測課文講了哪個人,又講了這個人的什么事嗎?通讀并概括課文內容,說一說為什么要稱呼雨來為‘小英雄?課文中有哪些段落描寫了雨來的英勇事跡,你能概括說明嗎?小英雄雨來身上有哪些優良品質,從哪可以看出?”等等。接著,筆者就將本班學生分到小組之內,使其合作閱讀課文內容,分析課文的敘事線索,并積極討論這些問題的合理答案,通過集體討論與辯證駁論去總結問題答案。如此,本班學生則可真正將讀、思、達結合起來,切實積累有效的閱讀經驗。如此,也可促使小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態度。
三、組織課外閱讀
在新課改下,課外閱讀教學活動變得愈加重要,尤其是在培養小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實踐過程中,高年級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創設豐富的課外閱讀機會,讓小學生積極閱讀,全面開闊小學生的閱讀視野,使其逐步形成良好的閱讀能力。對此,高年級小學語文教師便要認真分析小學生的閱讀訴求,由此整合豐富的課外讀物,允許小學生自主選擇、自主閱讀。
在組織課外閱讀教學活動時,筆者會盡量兼顧學生的個體需求,允許小學生實現多元閱讀。比如,有的小學生喜歡閱讀與自身成長密切相關的文本,所以筆者就為這部分學生推薦了以校園生活、家庭生活等為主題的課外讀物;有的小學生喜歡閱讀蘊含我國傳統文化的讀物,所以筆者就從國學經典作品中選擇了相應的文學作品,以便讓小學生自主閱讀,使其形成深厚的文化底蘊;有的小學生則喜歡閱讀一些情節跌宕、想象力十足的文本,所以筆者就為其推薦了豐富的神話故事、小說等。
總而言之,在高年級小學語文教學階段培養小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十分可行,可以促使小學生積極閱讀,切實提高小學生的閱讀速度,使其能夠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能力。因此,高年級小學語文教師要組織豐富的以生為本的閱讀活動,逐步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能力,為發展小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做好充足準備。
參考文獻:
[1]王安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課外閱讀能力的提升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8(35):58+74.
[2]馬麗.中高年級語文閱讀能力培養的有效途徑[J].漢字文化,2018(S1):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