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合提亞爾?謝合如拉木
摘 ?要: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創設問題情境可以提高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效率,通過問題引導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通過情境教學,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同時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有利于學生數學成績的提高。據此,文章對初中數學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設方法進行研究,希望能夠對現實教學有所幫助。
關鍵詞:初中數學;問題情境;核心素養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要是通過學習新知識來解決新問題,因此,問題是學生學習知識的主要動力和推動力。在此基礎上,學生通過學習新知識所產生的創新性思維和成果也都是來源于問題,數學這門學科的本質也是問題。所以,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通過學習新知識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技巧。為了在一定程度上豐富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教師可以通過創設問題情境來幫助學生培養問題觀念,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的必要性
(一)能夠保證初中數學教學的效率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對問題情境進行創設,能夠有效保證數學教學的質量。具體來說,在初中教育階段,數學是最為重要的學科之一,雖然與高中的數學知識相比,初中數學知識的難度并不算大,但是對于剛剛從小學升入初中的學生來說,面對突然加深的數學學科內容難免存在一時難以適應的情況。很多數學成績本身就不好的學生在學習初中數學時,更會存在很多的困難,從而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與教師的教學效率。如果教師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問題情境進行創設,則能夠較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因為合理情境的創設能夠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當學生具備濃厚的學習興趣時,就會努力地參與學習過程,從而獲得成就感,這也就能夠提高初中數學教學的效率。除此之外,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對問題情境進行創設,也有利于教師對一些有難度的知識點進行導入,讓學生能夠透過抽象的外在表現去探究其基本內涵,讓學生更好地融入課堂學習中。
(二)符合初中學生的學習特點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對問題情境進行創設,較為符合初中學生的學習特點,當其具備合理性時,就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減少學生的學習負擔與壓力,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下掌握數學知識,提升數學能力。具體來說,處于初中教育階段的學生普遍具備較強的好奇心,他們活潑好動,對新鮮事物充滿興趣,而數學學科的知識內容具備一定的抽象性與邏輯性,如果能夠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將邏輯知識、抽象知識轉化為具體的問題,就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此就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為學生不再需要機械地背公式,之后再機械地套用公式回答問題,而是靈活地運用學過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提升了學生的數學能力。由此可見,問題情境的創設符合初中學生的學習特點。
(三)幫助學生解決問題
想要幫助學生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就必須要嘗試對問題情境進行創設。而創設問題情境的過程,既是教師對學生進行了解的過程,也是教師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的過程,更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過程。當教師能夠做到為學生解決問題創造客觀條件時,學生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就會被激發,他們會主動地探究相關知識內容,尋求解決問題的方式。而教師所創造的客觀條件包含很多方式與內容,無論是對疑問進行設立,還是對矛盾關系進行列舉,抑或是對邏輯性問題進行布局,都可以在對事物矛盾進行揭示的基礎上,對主體的內心沖突進行調動,讓學生主動運用自己的思維去探究問題。長期接受這種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會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高,其對數學知識的掌握程度也會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加深。以上所述,基本就是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的必要性。
二、如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
(一)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激發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當下教育理念,不僅僅是培養學生的理論知識,對于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以及實踐動手能力也要進行培養和提高。初中數學的特點之一就是實踐性強,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抓住這一大特點,培養學生的數學實踐能力,讓學生親自實踐探究,提高自身的問題探究能力。例如在講解圓柱、圓錐的側面展開圖時,教師需要讓學生親自動手實踐,讓學生將一個圓錐紙片模型和圓柱紙片模型展開,讓學生發現圓錐和圓柱展開側面圖分別是由什么平面圖形構成。在學生進行動手實踐探究之后,教師提問,讓學生思考圓錐和圓柱的側面積怎樣計算,讓其探究出解決方式。通過讓學生動手實踐,讓學生明白計算圓錐和圓柱的側面積只需要計算扇形和長方形的面積即可。如果教師直接告訴學生計算圓錐和圓柱的側面積計算方法,一些學生可能由于想象能力不強,而無法理解圓錐和圓柱側面積的計算公式。通過讓學生動手實踐操作,可以提高學生對本節知識的理解能力,激發了學生的探究能力。
(二)與實際生活情境相結合,培養學生的數學實際運用能力
教師在設置數學課堂教學情境時,要注意與實際生活情境相結合。由于數學知識在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時能夠發揮很大的作用,因此教師通過設置生活情境,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要不斷使教學情境生活化,將數學問題放在實際生活中,將數學問題進一步應用到實際生活中。例如,教師在講解數學一元一次方程時,可以通過列舉生活中的例子為學生設置問題。可以將課堂情景放入商場打折促銷活動中。兩商場對一款價格相同的冰箱進行打折促銷,甲商場降價650元,乙商場打8.5折,這款冰箱原價為6800元,請問哪個商場的促銷方案更加優惠呢。商場促銷在學生實際生活中也經常遇到,因此在教學課堂中通過對這類問題的設置,學生掌握了對這類問題的解決方式,在實際生活中再面對這種問題就可以很好地進行解決。
(三)創設“糾錯”情景問題,激發學生的問題發現能力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設置包含錯誤的教學情境。由于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學生很容易因為失誤而導致問題的產生,因此為了提高學生的問題發現能力,教師可以搜集總結一些學生在每一章節容易犯的錯誤,添加在教學情境設置中,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問題發現能力,避免下一次犯錯。當學生發現問題所在,教師要進一步強化學生對于問題的重視,對其進行提醒,讓學生在做題過程中重視這一問題,避免犯錯,培養學生的思維嚴密性,提高學生的題目正確率。
三、結束語
根據上文敘述不難看出,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問題探究能力。但是教師在問題情境設置中要注意問題適度性等原則,同時要全方位設置問題,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探究能力。
參考文獻:
[1]張琦.試論如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J].學周刊,2020(14):29-30.
[2]楊力.例談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問題情境創設[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0(06):57.
[3]李延章.淺談初中數學教學如何提升問題情境創設有效性[J].才智,2020(05):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