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彩鳳


摘 ?要:在我國現階段的初中數學教學中,受到素質教育改革大背景的影響,原來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不適應現階段教學的需要,數學教師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對于教學方式進行一定的選擇。在教學方式的選擇中,變式教學作為一種非常不錯的教學方式進入了人們的視野中。變式教學對于學生來說可以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促使學生進行多角度解題,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以下是對于初中數學變式策略的探究。
關鍵詞:初中數學;變式訓練;策略實施
一、數字變化,將問題容量擴大
對于數學題的變式來說,最簡單的變式策略就是改變一些題上的數字,但是在進行數字改變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改變以后的題目的價值。變式后的題目不僅要起到鞏固學生學習效果的作用,同時也要讓學生收獲解決同類問題的能力。下面的例題就是從數字變式策略的角度而進行的教學設計:
例1:計算10+(-8)÷(-2)-6×2
例1變式:10+(-8)÷2-(-6)×2
例2:9的平方根為( ? )
例2變式1:的平方根為( ? )
例2變式2:的算數平方根為( ? )
例3:一個等腰三角形,已知兩個邊為2和4,求第三條邊的邊長。
例3變式:一個等腰三角形兩個邊長為3和4,求第三條邊邊長。
在上面這三個例題中,在進行變式的時候都是進行了數字的的變換。在例1中,所給的是數的混合運算,雖然看上去是數字的改變,但是實際上是符號的改變。例1的變式可以幫助學生練習正負號的使用。對于例2來說,其在一定程度上有著混淆,進行變式能夠引發學生對于相關問題的分析和比較,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平方根和算術平方根的區別,讓學生在以后解決類似的題時變得游刃有余。
二、題設變形,問題形式進行改變
對于題設的變化來說,通俗的來講就是對于問題進行刪減和題設的改變,改變問題的提問方式,發散學生的解題思維,讓學生能夠有全面的審題,培養學生良好的解題習慣,認真地分析和辨別相關的信息。如下面的例題:
例4:如下圖所示。在四邊形ABCD中,將AB,BC,CD,DA的中點E,F,G,H依次連接,判斷并且證明四邊形EFGH形狀。
例4變式:如果四邊形ABCD是矩形,得到的結論會是什么?
例4是將普通的四邊形進一步延伸到矩形,這樣的變式對于學生來說不僅符合其學習的規律,而且能夠幫助開闊學生的思維。
三、結論變換,使問題內容深化
數學教學中變式訓練的另一種形式是對結論進行改變,對題目所求的問題進行變化。這樣的變式往往能夠深化相關問題,讓知識的覆蓋結果得到擴大,從而起到拓寬學生思維廣度和延伸其思維深度的效果,讓學生能夠更加高效地學習。如以下例題:
例5:小明和小亮分別從家同時出發,沿著直線去學校,已知小亮家在小明家和學校之間,小明走的速度是小亮的1.5倍,設經過t(時)后,小明、小亮兩個人與小亮家的距離分別為d1(米)、d2(米),d3與t的關系圖如下,請根據下圖回答下面的問題。
(1)填空:小明和小亮相距______米,小亮的速度是______ 米/時.
(2)求出d,與t的函數關系式.
(3)當小明和小亮出發多長時間時他們相距10米?
例5變式:當0 在上面的例5當中,是“圖表信息”類題型,這樣的問題能夠幫助學生從圖中找出一定的有價值的信息,對于題目進行“一題多變”。其中的變式是加入對特殊點的理解和考查,讓學生的創造力得到激發,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結束語 總而言之,對于初中數學的教學來說,是有著多種多樣的變式形式的。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從具體的教學目標出發,引入相關的教學變式,同時也要做到在教學實施過程中不斷地總結自己的經驗,做到“教前嚴謹設計,教中認真實施,教后深刻反思”。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地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朱廣科.精心創設原問題自主變式促生成一-中考數學復習的點滴體會[J]. 中小學數學(初中版),2018(z2):65-68. [2]胡定華.淺談變式教學的不同實施途徑[J].數學教學通訊,2014(21):32-33. [3]黃亞奇. 以“變”促教,引領高效教學——例析初中數學變式訓練的實施策略[J]. 數學教學通訊,20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