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體育家庭作業作為課堂教學的延伸,能較好地彌補體育課堂運動時間不足等的問題,促進學生自覺參與體育鍛煉,形成終身體育的意識。對華中師范大學附屬墨水湖小學低年段學生和家長的認知與需求調查分析,考慮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教師設計小學低年段體育家庭作業需要堅持主體性原則、適量負荷原則、簡單易操作原則、循序漸進原則、及時反饋原則。結合這五大原則,體育家庭作業可以分為戶外主題體育家庭作業、體能主題體育家庭作業、以柔韌訓練為主的體育家庭作業、民族傳統項目主題體育家庭作業、球類主題體育家庭作業、游戲類體育家庭作業、棋類體育家庭作業、體育節目欣賞類體育家庭作業。教師在布置小學低年段體育家庭作業時,需要考慮作業類型和方法、形式等,并采取合適的方式對其進行評價。
關鍵詞:體育家庭作業;設計原則;類型與內容;調查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5995(2020)02-0080-03
近年來,我國小學生的肥胖率逐年增加,近視率不斷提高,小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令人擔憂。小學體育作為終身體育的基礎,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學校體育教學僅依靠短短的課堂40分鐘和有限的運動,是遠不能達到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教育目的的。《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版)》在闡述教學方法的改革時提到,教師要通過布置適當形式家庭作業,培養學生的鍛煉習慣以及對社會健康問題的責任感。[1]體育家庭作業作為課堂教學的延伸,不僅能較好地促進學生自覺參與體育鍛煉,形成終身體育的意識;而且還能鞏固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技能,彌補體育課堂運動時間不足等的問題,幫助學生增強體質、達到鍛煉效果。
為了有效發揮體育家庭作業的作用,筆者對華中師范大學附屬墨水湖小學低年段學生的體育家庭作業進行了調查研究,并在此基礎上通過對學生及其家長的需求分析,提出小學低年段體育家庭作業的設計原則和基本類型,以更好地促進學生參與運動,增強體能,為學生終身體育打下基礎。
一、現狀調查與需求分析
筆者通過隨機抽樣的方法,對華中師范大學附屬墨水湖小學低年段的三個班級學生和家長(各154人)進行了問卷調查,相關數據統計與分析如下:
1.家長對體育家庭作業的認知與需求。(1)對體育家庭作業的態度。數據顯示,80.3%的家長認為教師有必要布置體育家庭作業,15.91%的家長認為體育家庭作業可有可無。由此可見,大多數家長能夠認識到體育家庭作業的重要性,支持教師布置適量的體育家庭作業。(2)認為教師布置體育家庭作業的頻次。15.15%的家長認為教師每天布置一次比較適宜,50.0%的家長認為一周布置2次比較適合,29.55%的家長認為一周布置3次比較適宜,僅5.3%的家長認為一周布置4次比較適宜。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大多數家長認為一周2~3次的作業量比較適宜。(3)認為學生完成體育家庭作業的時長。56.06%的家長認為體育家庭作業在10~20分鐘完成比較適宜,37.12%的家長認為10分鐘以內完成比較適宜。由此可見,大多數家長支持體育家庭作業控制在20分鐘以內完成。(4)認為制約體育家庭作業完成的因素。分別有21.97%和21.21%的家長認為,操作性不強和趣味性低是制約體育家庭作業完成的重要因素。46.21%的家長認為完成其他學科家庭作業的時間過長導致學生沒有多余的時間完成體育家庭作業。36.36%的家長認為場地器材的限制是體育家庭作業難于落實的一大瓶頸。(5)認為促進體育家庭作業完成的條件。調查顯示,86.36%家長的居住區有場地器材,并以健身器材、籃球場、羽毛球場為主,所以他們在指導學生完成體育家庭作業時有一定的場地器材保障。教師布置體育家庭作業應盡量簡單,讓學生可以在室內或者小區內借助運動場地或器械完成,避免因場地或器材受限無法完成作業。(6)認為指導學生完成體育家庭作業的方法。51.52%的家長認為微視頻能較好地指導學生進行相關訓練,35.61%的家長認為示范照片或圖解能生動、形象地呈現動作,有助于指導學生完成作業。
2.學生對體育家庭作業的認知與需求。(1)對體育家庭作業的內容選擇。53.79%的學生喜歡跳短繩,49.24%的學生喜歡戶外活動(爬山、放風箏、騎自行車等),喜歡球類運動和與家長共玩游戲的學生分別占36.36%、34.09%,只有8.33%的學生愿意接受隊列練習(原地三面轉、原地踏步等)作為體育家庭作業。(2)對體育家庭作業完成方式的偏好。數據表明,55.31%的學生希望家長陪伴一同完成體育家庭作業,23.48%的學生希望和同學一同完成,21.21%的學生希望獨立完成。(3)對體育家庭作業評價方式的看法。56.82%的學生希望在完成體育家庭作業后,教師通過加分的形式進行鼓勵。27.27%的學生認為教師通過口頭表揚即可。還有15.91%的學生希望教師能通過其他途徑進行表揚。所以,教師通過加分的形式開展評價,能夠促進學生完成體育家庭作業。
二、基于需求的小學低年段體育家庭作業的設計原則 基于以上家長和學生的認知和需求調查分析,結合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筆者認為,教師設計小學低年段體育家庭作業需要堅持如下五個原則:
一是主體性原則。第一,教師要有針對性地確定運動目標、運動內容、運動強度和運動時間等;第二,教師要根據低年段學生的興趣愛好、個人特長,設計學生喜愛的、符合學生內在需求的、貼近學生日常生活的、真正受到學生喜愛的體育內容。[2]
二是適量負荷原則。布置體育家庭作業的目的是提高學生身體素質、促進學生運動技能的發展。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能產生較好的運動效果,所以教師布置低年段體育家庭作業時應以中等強度為主,并且需要考慮到低年段小學生的身體發育特點,不能布置難度較大的運動項目。
三是簡單易操作原則。完成體育家庭作業的場地通常是在家庭和社區,因此教師在設計體育家庭作業時,既要考慮家庭空間大小,還要貼近生活,簡單易操作;在器材的選擇上,盡量選擇輕便的器材,如跳繩、毽子、橡皮筋等,還可以鼓勵學生發揮智慧,自己制作運動器材,如用塑料瓶做成小啞鈴、設計成保齡球瓶等。
四是循序漸進原則。教育研究和實踐表明,教師設計體育運動項目應該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由易到難、由少到多、由弱到強,注意各項技能之間的內在聯系,這樣才能讓學生在練習時達到最好的效果。
五是及時反饋原則。體育家庭作業的落實,需要學生、家長、教師三方共同參與,齊抓共管,尤其是家長和教師進行實時監督和反饋,才能讓體育家庭作業不流于形式。一方面,家長要做好體育家庭作業的監督與檢查工作。另一方面,教師也要及時反饋,對堅持完成作業的學生及時肯定,建立一個良性的評價機制。
三、小學低年段體育家庭作業的類型及其內容設計 根據家長和學生的認知與需求調查情況,按照以上五條設計原則,筆者將體育家庭作業進行如下分類:
一是戶外主題體育家庭作業。戶外主題體育家庭作業主要指戶外運動,它是一項在自然場地舉行的體育項目,對學生來說具有開放視野、愉悅身心的作用。戶外主題體育家庭作業有登山、徒步、騎行、放風箏等。教師在布置此類家庭作業時需要注意季節情況,避免霧霾天氣,一般安排在周末比較適宜,一個月1~2次為宜,不局限具體項目,可以讓學生自己選擇。
二是體能主題體育家庭作業。這主要是為了讓學生鞏固在體育課堂上學習的運動技能,鍛煉身體素質,提高心肺功能。此類作業有跳短繩、立定跳遠、仰臥起坐、廣播體操等項目。教師在布置此類作業時要考慮場地因素,盡量保證運動范圍適宜,安排的作業量以每周1~2次為宜,時間維持在10~20分鐘。
三是以柔韌訓練為主的體育家庭作業。以柔韌訓練為主的體育家庭作業有縱叉、橫叉、坐位體前屈等項目,主要是發展低年段學生的柔韌素質,提高柔韌性。教師在布置此類家庭作業時,要提醒學生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作業布置以一周一次為宜,時間控制在10~20分鐘。這項作業對場地的要求不高,學生在沙發、床上訓練均可。
四是民族傳統項目主題體育家庭作業。民族傳統項目主題家庭作業主要有踢毽子、跳橡皮筋、玩沙包等,這些都可以幫助低年段學生鍛煉身體協調性,提高運動興趣,讓他們在訓練當中感受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作業布置一般一個月1~2次為宜,需要家長陪伴完成。
五是球類主題體育家庭作業。球類主題體育家庭作業包括小籃球、小足球、羽毛球等項目。球類運動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提高交往能力。此類運動受場地、天氣的限制,對場地的要求比較高,作業布置以一個月2~3次為宜。
六是游戲類體育家庭作業。游戲類體育家庭作業是指以互動性小游戲為主的運動項目,有石頭剪刀布、手指游戲、跳房子和蘿卜蹲等。游戲是低年段學生喜愛的運動形式,學生在與家人進行游戲中能提高運動反應和協作能力。教師布置此類作業可以一周1次,時間安排在15~20分鐘為宜。
七是棋類體育家庭作業。棋類體育家庭作業是指象棋、圍棋、跳棋、五子棋等智力活動項目。這些活動項目不受場地、天氣的限制,能最大限度開發學生智力,還能促進親子關系。教師布置此類作業可以一個月1~2次,需要家長配合。
八是體育節目欣賞類體育家庭作業。體育節目欣賞類體育家庭作業可以提高學生的規則意識,在欣賞運動之美中體驗樂趣。教師布置此類作業一月1~2次為宜,不能過多,最好在周末進行,建議家長陪伴。
筆者建議教師設計和制作《小學低年段體育家庭作業指南》,將每一個運動項目配備簡單的描述文字,如有條件可配上簡易圖,針對一些復雜的運動項目還可以開發相關的微視頻,指導學生更好地進行訓練。
四、小學低年段體育家庭作業的布置方法、形式與評價 小學低年段體育家庭作業的布置方法主要有:(1)定時法,即以運動時間作為體育家庭作業的量。例如,布置讓學生徒步30分鐘的體育家庭作業。(2)定量法,即以運動的次數作為體育家庭作業的量。例如,布置學生完成跳短繩300個。(3)定時定量法,即以運動時間和運動次數共同來確定體育家庭作業的量。定時定量法有三種形式:一是定時計量法,如一分鐘跳短繩多少次,并記錄在冊。二是定量計時法,如跳繩80個需要多長時間,并記錄在冊。三是定時定量法,如規定1分鐘的時間,跳繩80次,一共練習5次。
小學低年段體育家庭作業的布置形式主要包括:(1)口頭布置。華中師范大學附屬墨水湖小學低年段體育課每周有4節,教師通常利用體育課即將結束的時間口頭布置當天的作業,并講清楚完成體育家庭作業前的準備活動、和之后的放松運動的注意事項,說清楚練習次數和練習時間。(2)清單布置。華中師范大學附屬墨水湖小學低年段體育教師每周還根據教材內容設計周家庭作業清單,并在體育課結束后給每位學生發放作業清單,要求他們對照家庭作業指南,在家長指導下進行針對性的練習。另外,筆者建議,教師應要求學生在完成體育家庭作業的過程中使用記錄紙,以幫助他們形成直觀的、有數據的記錄表格,這也能有效督促學生完成作業。
小學低年段體育家庭作業的評價方法主要有:(1)及時反饋。教師布置一次作業就要及時檢查一次,并為堅持完成體育家庭作業的學生進行加分,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2)階段性評價。教師要根據體育家庭作業記錄冊,對每月高質量完成體育家庭作業并達到一定數量的學生進行獎勵。同時,教師還可以將學生體育家庭作業作為競賽項目,在家庭作業大比拼中對獲勝的學生進行獎勵。(3)總結性評價。教師可以將學生在一學期內的體育家庭作業完成情況作為一項指標記錄到總成績中,并對學生期末成績進行綜合評價。
(黃華慧,華中師范大學附屬墨水湖小學,武漢 430050)
參考文獻:
[1] 張士坤.體育家庭作業對小學生身體素質影響的研究[J].運動,2013(17):69-70,57.
[2] 王躍紅.小學體育家庭作業的設計與實施[J]. 中國學校體育, 2015(1):34-35.
(責任編輯:謝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