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順專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行,對小學語文課程教學模式的改變勢在必行。語文是小學階段中最為重要的學科之一,它擁有著獨特的人文性,對于培養學生的道德觀念和精神品質都起著不可忽視的影響,小學語文教師要緊跟新時代教育發展趨勢,改變語文課程教學觀念,優化語文課程教學方法,尊重學生在學習中占據的主體地位,致力于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為學生構建高速有效的小學語文教學課堂,切實提升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增強學生的學科素養。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方案
隨著我國社會的飛速發展,對所需人才也提出了更高標準的要求,為了滿足新的就業環境和社會需求,小學語文教師要積極轉變語文課堂的教學模式,不再單純側重于提升學生的考試成績,更加關注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通過運用多媒體技術,來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學生對小學語文課程的學習興趣,從而幫助學生培養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有效提升語文課程的教學實效性,幫助學生實現其長遠發展
一、利用多媒體技術,增強學生學習興趣
眾所周知,小學階段的學生天性活潑好動,自制能力較差,傳統的小學語文課程教學方式單一,教學內容又比較枯燥無味,容易導致學生對語文課程沒有學習興趣,教學效率不盡如人意的情況發生。長期以往,學生還可能喪失學習自信,產生厭惡小學語文課程的心理。面對這種情況,教師應改變語文課程教學方法,充分利用現有教學資源,開展多媒體教學,利用多媒體技術的豐富性和靈活性,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小學語文課程的教學趣味性,改變傳統語文課堂的枯燥乏味的現象,重新幫助學生認識小學語文,促進小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最終達到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目標。
例如,在教學《觀潮》課程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現出錢塘江獨有的奇特卓絕的江潮,讓學生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到文章中所描述的環境,帶給學生強烈的感官體驗,領略錢塘江江潮的風貌,吸引學生積極地參與進課堂教學中,帶領學生一起領悟語文的魅力。這種教學方式,既可以加深學生的課堂印象,讓學生對文章有更深刻的理解,又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下進行小學語文課程的學習,鞏固課堂教學成果,一舉多得。
二、豐富教學方法,開展學生合作教學
小學階段是學生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不利于發掘學生的學習能力,也不利于提升小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新課改提倡學生要彼此合作、共同探究,教師應對學生開展合作學習教學,使學生形成以團隊合作、自主探究為主的學習模式,凸顯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團隊合作與自主探究去領會合作學習的內涵,樹立學生正確的合作學習意識,使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明確學生的學習目的,加強學生的學習印象,從而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幫助學生更高質量地掌握文章的內容和知識。
例如,在教學《幸福是什么》課程時,教師就可以開展學生合作學習,讓學生各司其職,去找尋課本中各個人物追求的幸福是什么。學生有了課堂任務,會帶著明確的學習目標去進行課堂學習,在文章中尋找問題答案。找到文中人物的幸福之后,教師布置學生討論:你認為什么是幸福?與其他學生進行討論,這樣每個學生都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的觀點,拓寬了學生語文課堂的學習視野,拓展了小學語文學習的學習廣度,使學生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
三、積極鼓勵學生,提升學生學習信心
小學階段的學生正是需要被人肯定、被人認可的時候,教師在小學教學活動中應充分展現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增加與學生的互動交流,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增進與學生的師生感情,多多表揚、激勵學生。每個小學生都渴望能夠獲得老師的認同,對學生多運用鼓勵、稱贊的言語,會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欲望,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更加輕松、更加從容地參與語文課堂,使學生更有學習的自信,主動參與到語文課堂中來,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對小學語文課程的學習。
例如,在進行《將心比心》課程教學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文章中的人物進行扮演,通過角色扮演,真實、生動地表現出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和人物情感,這樣既能夠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也可以活躍班級氛圍,增加學生的學習趣味性。在表演過后,教師要對表演的同學給予評價和鼓勵,積極表楊學生的無畏精神,充分肯定學生的才華和價值,大大增強學生學習信心的同時,也鼓勵了其他學生踴躍加入課堂表演,讓更多的學生敢于展現自我,提高了學生投入學習的情緒,營造了更加活躍、積極的學習氛圍,從而讓語文課堂教學達到一個更好的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應順應小學教學發展趨勢,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運用多媒體技術,抓住學生的目光,使學生真正融入語文課堂。還要重視對學生開展合作教學,讓學生通過團隊合作學習,明確學習任務,激發其自主學習能力和自主探究意識,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對學生進行鼓勵,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讓學生敢于提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科學地對學生進行語文教學,提升學生語文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王桂飛.追求高效課堂之我見[J].文學教育(上),2018(12):111.
[2]肖莉.談如何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J].才智,2018(2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