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輝
摘? 要:圍繞職業能力為核心的中職體育教學進行改革創新,探索適合中職體育的教學途徑:通過與專業實操相結合提高職業體能;通過專一化體育項目的教學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能;通過培養中職學生的體育欣賞能力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最終全面提升中職學生的職業素養,培養終身體育的意識。
關鍵詞:中職體育;職業體能;終身體育
從職業學校成立之日起,中職體育幾乎是作為普高附屬而存在,教學模式始終在普高體育的“嚴重影響”之下,思維被“同化”,話語權被“淡化”,沒有自己“獨立生存”的空間。缺乏最新職教理念的注入,缺乏行業對教學的“關注度”,最終學生在學校中沒有學到一項運動技能,體育學科對專業的幫助更是微乎其微,其地位岌岌可危。
中職體育教學理念應該是:充分發揮體育的育人功能,推動體育與健康、體育與專業、體育與人文、體育與生活的深度融合,最終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和終身體育的意識。
圍繞這個教學理念進行具體的教學改革:提高學生的專業體能、掌握一項運動技能、拓展與體育游戲結合、擴大體育的外延等,走出屬于中職體育與健康學科教學的特色道路。
一、以職業能力為核心的中職體育教學策略
(一)大綱指導,理念引領,形成中職體育發展方向
2020年頒布的《中等職業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所包含的“職業素養”,明確了體育與健康學科的教學目標。以“理念”來引領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和學習評價的變革,課標所涉及的職業素養的培育應該貫穿整個教學過程。
(二)聚焦項目,化繁為簡,讓學生熟練掌握一項運動技能
1.專一化項目讓技能的掌握更加熟練
以前中職體育課教學安排內容太多,學生學習了很多運動項目,但都屬于蜻蜓點水,幾乎沒有一項能夠讓學生熟練掌握。要改變這種勞而無功的狀態,必須聚焦項目——三大球(足籃排)兩小球(羽乒)和體育舞蹈等其中一項,將傳統的教學內容,由大變小,由多變少,內容專一化,教學系統化,使課程和教學的針對性更強。從面的教學到點的突破,讓學生能夠熟練掌握一項運動技術,并在比賽中靈活運用,成為其終身受益的鍛煉方式。
2.規則的學習讓體育功能更加拓寬
另外,將相應的體育規則引入課堂,讓中職學生不僅學會參與比賽,更能夠欣賞比賽。體育欣賞進入課堂后,技術與規則的融合推動,能夠促使他們更加喜愛運動,形成終身鍛煉的意識和能力。并且通過體育欣賞課對體育本質和功能內涵、外延認識的拓展與加深,對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和愛國主義精神有著重大意義。
3.競賽的組織為職業生涯奠定基礎
在教學過程中,教會學生策劃比賽、組織比賽,編排比賽,讓學生了解體育競賽組織過程的一般規律、掌握常見的比賽項目編排組織方法、提高其組織競賽工作能力,是一名未來職業人提升自我、展示自我的最佳途徑,將為其職業生涯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最終,通過兩年對專一運動項目的學習,使中職學校的學生——會運動(掌握一項運動技能)、懂欣賞(欣賞一項體育競賽)、能組織(能組織策劃一場比賽),促使學生形成“3+N”運動技能框架。無論對中職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還是走入企業、適應社會都有極其重大的價值。
(三)專業分類,專項訓練,提高學生的職業體能
不同專業要求學生掌握不同的職業技能,而不同職業技能需要相應的體能保證。中職學校體育教學在保證學生身體全面發展的同時,獲得本專業所必須的身體素質和實用技能。使學生的身心素質能夠適應未來職業的需要,培養出具有專業知識技能,具備強健體魄和健康心理素質的應用型專門人才。
根據成都市中職學校專業特點,將中職學校的專業分為了四大類:站立型、伏案型、力量型和行走型。站立型專業的特點:靜站時間較長,例如——收銀員、禮儀小姐等,這類專業由于長期站立,很容易下肢腫脹和腰肌勞損。伏案型專業的特點:長時間靜坐,例如——辦公室人員、計算機操作人員,這類專業經常使用電腦,對腰椎、頸椎、肩影響較大。力量型專業的特點:上肢運用較多,對肩、肘、腕關節的力量要求較大。例如加工類專業。行走型專業的特點:長時間行走,對下肢力量和形體要求要高,例如:導購、導游等專業。
針對分類,選擇發展學生身體素質的內容,實行針對性的身體鍛煉,例如:力量型專業主要進行專項力量素質訓練,含上肢、腰腹等訓練;站立型專業主要進行下肢、耐力等素質訓練;行走型專業主要進行下肢力量和形體等素質訓練。伏案型專業主要進行頭、頸椎、腰腹關節肌肉的訓練,并有針對性地對有關職業性疾病進行防治。中職畢業生在具備良好的專業技術能力的同時,良好的職業體能和醫療知識無疑會增加就業的砝碼。
(四)體育拓展,團隊協助,培養學生集體意識
職業溝通、團隊合作、自我管理等方面的職業核心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學生去發現、實現自我價值,從而更好地服務社會。將團隊拓展訓練引入中職體育教學之中,與體育游戲有機融合,形成“體育拓展”。把拓展的“反思”特性與體育游戲的“快樂”特點嫁接,讓拓展中的“團隊合作”與體育游戲中的“運動量”結合,既讓學生在拓展中得到體能的訓練,又讓學生在游戲中得到團隊合作的反思。
通過體育游戲與拓展項目的優勢互補,調動學生練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去發現自我、實現自我,培養中職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巧妙地提升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
改變教學理念,打造精益課堂。以先進的教學手段“建造”新型的學生運動參與模式;以精益的課堂教學,“建筑”中職學生運動實踐能力;以全新的教學理念“建構”其職業素養,拓寬人文素質培養渠道,形成中職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完整教學體系,培養以職業能力為核心的中職終身體育教學。
最終,身體素質與專業體能無縫對接、職業能力與終身體育的合力共融。圍繞以課程改革為核心,遵循中職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專業特點,以主動適應學生職業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需要,跳出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增強教學內涵,擴大教學外延,提高學生專業身體素質和終身體育的意識,全面提升職業學校的體育與健康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辛濤,姜宇,林崇德等.論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內涵特征及框架定位[J].中國教育學刊,2016(06):4-7.
[2]季瀏.深化我國基礎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的關鍵[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3(10):4-5.
[3]于素梅.中國學生體育學科核心素養框架體系[J].體育學刊,2017(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