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敏
摘 要:“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這是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這句話充分證明讓幼兒不斷進行動手實踐,能夠有效地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培養幼兒的創作欲望,更能豐富幼兒的知識、增長能力、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指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或廢舊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藝品等來美化自己的生活或開展其他活動,不僅對幼兒的知識、情感、意志行為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還可以培養幼兒感受美、欣賞美、造型美、表現美的審美能力,對促進幼兒身心健康全面發展意義重大。那么如何有效利用廢舊資源進行手工制作,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呢?我認為應做到以下幾點。
關鍵詞:大班幼兒;廢舊材料;創意手工
藝術的生命力在于創造,幼兒的手工制作能力的關鍵也是創造。而材料是幼兒發揮創造力的載體,是幼兒展示自我能力的道具,廢舊材料具有可塑性、開放性,利用廢舊材料培養幼兒手工制作能力,既進行了廢物利用,又激發了幼兒的創造樂趣,培養了他們的動手能力,可謂是一舉兩得。那么,如何有效利用廢舊資源進行手工制作,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呢?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對此問題展開探討。
一、創設開放情境,激發幼兒的創作欲望
創設一個開放的情境,對激發幼兒的創作欲望及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正如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說:“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因此,在教學中,應當努力為幼兒創設一個開放的環境,創設情境,以激發幼兒的情感和學習興趣。如創意手工制作書簽。首先我出示日常生活中收集的各種充滿魅力的書簽(包括彩色的葉脈書簽,羽毛書簽等),讓幼兒進行觀察、討論,形成一種寬松的開放性氣氛接著用故事的形式大致講一下書簽的由來。孩子們在這種情境中感情自然升華,個個都躍躍欲試,露出想親手制作一個書簽的神情。此時引導幼兒注意觀察,認真動腦,完成自己作品的創作。這樣,孩子們利用各種不同材料(如:用樹葉、布、瓜子殼等)制作了各式各樣的書簽,雖然有些不是很精美,但都富有創意,少有雷同,大家看看自己親手制作的作品,心里充滿了喜悅,臉上露出了笑容。事實證明,給幼兒創設一個良好的、開放的學習氛圍和環境,能有效地激發幼兒的創作欲望,有利于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
二、科學地選擇廢舊材料,進行創意手工制作
廢舊材料在我們的生活中可謂是數不勝數,但要選擇適合幼兒創意手工制作的材料,可供集體進行操作的材料,需要我們老師進行認真的篩選。只要老師具有一顆細膩的心和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定能挖掘出那些看起來不起眼,卻隱藏著巨大教育價值的廢舊手工材料。
選擇符合的主題進行制作,對幼兒圍繞主題進行漫游式的思考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像花卉、人物、點心、動物、昆蟲等手工制作主題。通過對其進行認真篩選,可以有效地激發幼兒的制作興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將玩具制作和服裝設計作為廢舊材料創意手工制作的主題,因為幼兒都有愛玩的天性,喜歡各式各樣的玩具,再加上喜歡鮮艷的服裝,對造型有著獨特的想象能力、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通過選擇符合幼兒特點的主題進行制作,起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積極運用合適的教學方式,豐富課堂內容
針對幼兒的心理發展特點及性格特征,應該在手工課堂上對其進行材料與創作作品的分工,有效解決幼兒在材料使用上的分歧,這也是運用科學教學方式的表現。幼兒自身的表現欲望比較強,希望得到老師與同學的認可,因此老師應該積極運用合適的教學方式。比如老師可以引導他們運用舊掛歷等進行金箍棒的制作,還有唐僧的手杖,或者是豬八戒的九齒釘耙等;還可以讓其運用掛歷進行花籃的折疊,或者制作小裙子等。在幼兒完成以后,老師還要進行適當點評,使幼兒能夠體會到廢舊物品創作的樂趣。借助這種方式,能夠增強孩子對手工制作課的參與熱情,使幼兒的動手能力與審美能力等得到一定的提升。因此,老師積極運用科學的教學方式非常必要。
四、引入電教手段,加深理解,培養幼兒創新能力
在現代科學技術高速的發展背景下,各種先進的電教手段在幼兒教育過程中也得到了廣泛應用,不僅豐富了教師的教學手段,而且恰當地使用各種電教媒體進行教學,可以加深幼兒對手工制作方法及技巧的理解,在此基礎上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如樹葉貼畫創意手工制作,單單進行口頭教授,幼兒很難理解其中的制作方法,難于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而通過實物投影儀展示作品、介紹制作方法,直觀形象,生動具體,可以讓幼兒深刻地理解制作技巧,提升幼兒的手工制作能力,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同時,也極大地提高了幼兒的學習積極性。
五、減輕幼兒心理壓力,增強幼兒的主動性、積極性
在對幼兒作品進行評價的過程中,不能以幼兒制作完成的作品為唯一標準,這些制作的工藝品并不能完全代表一切,幼兒在完成作品過程中獲取的經驗和教訓才是最重要的。在手工制作中,很多幼兒害怕自己做得不好,產生了心理壓力,給其創意手工制作造成很大影響。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增強幼兒的學習信心。我注意營造輕松愉悅的氣氛,只要孩子們的作品能夠表現出工藝品的特點就可以。創意手工制作是一種藝術創造活動,應鼓勵幼兒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大膽想象、深入思考,在制作中允許反復修改,或用完全不同于常規的方法來制作,根據自己的個性制作出一個“美”的作品。這樣幼兒就可以輕松愉快地學習,增強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結語
廢舊資源的再利用是人們都喜歡探索的問題,我們的教學和研究不只是要求幼兒通過利用身邊的廢舊資源,進行手工制作,而且是讓幼兒通過學習,了解資源緊缺現狀、廢舊資源的種類、特點,能夠將廢舊資源再利用,變廢為寶,利用各種手段與形式,引導幼兒一起研究、創造。在活動中培養幼兒保護環境的思想意識,讓幼兒從小形成節約資源的好習慣,更重要的是通過這些活動,提高了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培養了幼兒的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張正波.教師如何挖掘廢舊材料中的教育元素——廢舊材料利用的優勢視角[J].當代學前教育.2016(04).
[2]呂志會.廢而不棄變廢為寶——廢舊材料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中的利用[J].新課程學習(上).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