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莉
【摘要】目的: 分析顱內占位病變患者應用護理干預對心理狀態的影響研。方法 選取2016年—2018年所在醫院收治的60例顱內占位病變患者進行分析,根據患者護理方法分組,即觀察組(給予心理支持性護理,n=30)和對照組(常規護理模式,n=30),對比2組患者心理狀態。結果 觀察組護理干預后心理狀態良好,觀察組患者對護理人員操作滿意度評分、護理質量評分均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 對于顱內占位病變患者,給予必要的心理支持性護理,可改善其不良情緒及認知功能,通過改進護理行為,進一步提高病區護理質量,提高患者就診滿意度。
【關鍵詞】顱內占位病變;護理干預;心理狀態
【中圖分類號】R651.1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5-0168-01
針對患者病情,給予對應的心理干預,可改善患者不良情緒,提高患者治療效果。選取60例顱內占位病變患者,分析護理方法與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60例顱內占位病變患者作為觀察對象,所選患者均滿足疾病診療標準,且符合治療指征。根據護理方法分組,觀察組(n=30)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齡42-68歲,平均年齡(55.36±3.55)歲。對照組(n=30)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齡40-69歲,平均年齡(55.29±3.51)歲。納入標準:臨床資料完整者;滿足治療指征者;臨床相關檢查證實病者。排除標準:合并器質性病變、免疫系統、造血系統嚴重疾病者;妊娠及哺乳期女性;合并精神類疾病者;2組一般資料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干預,護理人員結合患者情況,給予對癥護理,滿足其就診需要。觀察組患者給予心理支持性護理,具體方法如下:
1.2.1規范言行,給予心理支持
護理人員具備高度責任心與同情心,設身處地為患者著想,給予心理支持,也要求護理人員尊重患者心理感受,鼓勵其及時表達情緒,從而緩解多種心理問題所帶來的影響。
1.2.2做好配合,完善護理服務
告知患者如果不能配合臨床診療,且長期不良心情,可導致癲癇癥狀,對治療產生嚴重影響。建立自我防護卡,將患者基本信息填寫在防護卡上,及時加以更新,一方面強化患者及家屬認知,一方面最大程度提高患者病情監測水平,一旦發現潛在風險,及時做好對應干預,有效降低風險。
1.2.3爭取支持,豐富護理實踐
很多患者受到病情影響,恐懼、緊張情緒明顯,常出現拒絕治療現象。護理人員對此類患者共性進行總結,了解患者心理活動,準確判斷心理障礙類型及病因。做好家屬宣導,使患者感知到來自家庭的關愛和理解,減少自卑、孤獨情緒。在工作中,不斷豐富護理干預模式,使患者心理問題得到有效疏導,規律生活,做好自我防護。
1.3觀察指標
對比滿意度評分、護理質量評分,其中護理質量評分項目主要包括護士基礎護理、專科護理、心理護理、安全管理的護理質量評分,由科室護士長做出評價,每項20個評價指標,每個指標均按照0-5級評分法,共100分,分數越高護理質量越高。護理滿意度由患者或家屬評定,包括護理人員接待、引導、宣教、操作,評分范圍0-100分,分數越高滿意度越高。
1.4統計方法
選SPSS 15.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護理質量評分對比
觀察組的護理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2.2滿意度評分
觀察組患者對護理人員滿意度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2組數據對比差異明顯(P<0.05),見表2。
3 討論
心理障礙是顱內占位性病變患者主要心理層面問題,及時為患者開展護理干預,降低心理障礙的影響,提供個體化健康服務,對患者病情恢復具有重要幫助。通過總結臨床病例情況認為,心理障礙不僅會對中樞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功能產生較大影響,同時也會明顯增加患者多種軀體癥狀,如睡眠障礙、食欲不振、乏力,嚴重時高血壓、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這種情況更加突出心理支持及干預的重要作用。作為護理人員,應不斷轉變服務態度,更新服務理念,提高操作水平,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高效、合理且對癥的心理疏導,降低心理障礙所帶來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黃勇,楊斌斌,郭坤,etal.^18F-FDGPET/CT顯像對顱內占位性病變的診斷價值[J].現代腫瘤醫學,2017,25(18):2977-2981.
[2] 劉香蓮,顧建華,楊光琳,等.早期護理干預對橋小腦角占位術后飲水嗆咳患者的效果[J].醫療裝備,2018,31(2):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