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瑞明
摘 要:現如今,越來越多的高中數學教師在教學中廣泛運用互聯網技術,這樣既可以為教學提供多元化的教學資源,方便教師對教學內容進行補充,突破教學重難點,又可以調動學生自主探究的積極性,引導學生自主探討,可以敢于將個人的想法充分表達出來,這樣有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鑒于此,文章結合筆者多年工作經驗,對芻議互聯網+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學融合策略探究提出了一些建議,僅供參考。
關鍵詞:互聯網+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學;融合策略
《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明確指出:基于信息技術的教育資源和教學手段日新月異,正在改變著數學教與學的方式。教師要適應時代的發展,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發揮信息技術直觀、便捷、資源豐富的優勢,幫助學生發展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快速發展的今天,教育信息化使得教師能更高效、更便捷地完成教學工作,促進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獲取知識,是教育現代化的有力工具。借助互聯網平臺的影響力,將信息技術與教學跨界融合,創造課堂新模式,推動教學模式轉型升級已成為教育界的共識。
一、高中數學教學現狀
第一,缺乏優質學習環境。高中數學學習依然停留于機械簡單學習任務的解決層面,學習資源單一,欠缺上層設計,缺乏開放性與生成性。此外,在發達的互聯網絡中、在大量學習材料中很難找到適合學生自己的優異作品,給學生的健康學習制造了障礙。第二,高中生的很多數學素養的養成需要歷經一個較長時間的體會、領悟和內化過程,要重視過程性目標。而目前的智慧課堂教學依然存在將學習任務與目標分解為一個個小的“知識點”、“能力點”、“情感點”,然后逐一對號,并不考慮目標實現過程是否具備多樣性、梯度性和可視性,并沒有考慮是通過什么樣的學習過程與活動來實現對應的學習目標。第三,評價方式和傳統課堂相比并未產生較大轉變。教師評價和終結性評價依然處于主導地位。這樣容易導致教師忽視數學學習能力較弱學生的學習境遇,無法及時與之溝通,導致其降低數學學習熱情和學習主動性,進而釀成學生差異愈加嚴重的局面。
二、互聯網+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學融合發展的有效策略
(一)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其中
在互聯網應用的背景下,教師能夠采用多媒體的教學方式,對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更加的豐富,利用五分鐘的視頻,或者運用PPT課件以圖文并茂的方法,將教學重難點充分展現出來,盡可能為學生呈現碎片化的學習過程以及結構化教學資源。高中數學教師在教學中需要直觀生動的圖像來闡述該節課的主要內容,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使學生可以自主學習,鼓勵學生進行深刻的感知,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提升教師教學質量。其模式的建立在大量的實踐中證明,已經獲取良好的效果。
(二)指導學生課前預習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學生的課前預習顯得更加重要,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在預習之前會給定一些任務或目標,讓同學們帶著目標來進行預習準備工作。但往往會導致學生帶著很強的任務感去預習課程,甚至直接在網上搜索答案,草草了事,預習的效果大打折扣。這時,教師就可以通過制作多媒體預習課件的方式,對學生預習時需要注意的問題作出指導,提示他們預習中所需要注意的問題,然后把相關內容通過社交軟件中的群發功能發送到微信群或QQ群中。比如在學習課程“三角函數”時,由于之前已經學習過普通函數的相關知識,學生在學習新內容時有一定的基礎,所以教師可以在預習課件中提問研究函數性質的方法、步驟、特點等問題。這樣的方式可以幫助學生將預習和問答相結合,提高學生的預習質量,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
(三)突破時間和空間的約束,自主學習數學
相信大家都知道,數學學習是循環往復的過程,必須要從平時生活和學校學習中積累大量的知識,不管是知識的應用還是學習,都必須要頻繁的復習。數學課程的學習對于很多高中學生而言都是學習難度很大的科目,學生在課堂上有教師講解,但是只要回到家都沒有人輔導。互聯網的運用,使得很多學習型平臺出現。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互聯網+背景下的高中數學教學有了無限的發展機遇。要求每個高中數學教師都主動參與到數學學習中,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充分運用軟件以及技術,對各項教學資源進行整合,結合目前高中數學的具體教學情況,有效進行情景教學,引導學生主動應用和學習數學知識。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在科技日益進步的背景下,教學資源越來越多,教學方式也更加多元化,所以教師必須要結合實際情況,合理制定教學方式,這樣才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繆瑞紅. 互聯網背景下的高中數學教學策略思考[J]. 數理化解題研究,2019(06):19-20.
[2]程浩芹. “互聯網+”背景下高中英語教學融合策略研究[J]. 考試周刊,2018(89):111.
[3]陽蘭英. 互聯網背景下高中數學復習課優化教學策略分析[J]. 新課程導學,2018(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