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輝
摘要:本文對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小學數學教學創新方法與內容進行論述,發現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教學工作上獲得了很多方面的助力,如微課視頻教學方法、設立交互信息平臺、多媒體教學設備等,教師在實際運用中必須秉承適用性、有效性原則,促進方法的作用全面發揮。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數學;教學創新
在傳統模式下,教師在課堂上占據著主導地位,學生只能被動接受,導致最終效果不盡如人意。為了有效改善這種情況,要發揮出信息技術優勢,可以調動起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培養獨立自主的好習慣,從實際情況出發,采用有效手段不斷提升教學水平。
一、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小學數學教學創新探究意義
(一)激發學習興趣
在信息技術環境下,內容表現生動形象,豐富多彩的畫面更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從而大大提高學習效率。學生通過探究可以發現其中的奧秘,明白數學不只是復雜的公式、定理、法則等,學生在這種探究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樂趣,意識到數學的價值所在。在興趣指引下,學生會變得更加積極,在潛移默化中全面掌握所學的內容。
(二)提高思維能力
小學生正處于智力和心理發育的關鍵時期,要激發出創新思維,引領其學會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問題。通過利用多媒體將內容用一種全新的形式表現出來,進行有效指導引入進來,在獨立思考中提高綜合能力。對于同一道數學問題,要嘗試著采用不同方法解決,有利于實現知識靈活運用,達到融會貫通,提高自身認知水平。
二、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小學數學教學創新方法
(一)利用微課實現自主學習
微課同樣是信息技術支持下的一種新型教育方式,此種教學方式是將知識點進行精華提煉,制作成短小、精悍的教學視頻,打破時間與空間上的限制,讓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開展知識點學習,這種教學方式的出現,不僅減輕了教師的教學負擔,學生可以對知識點進行反復觀看,也增強知識點總結與消化。課堂教學時間非常有限,因此如果學生沒有在課上將教師傳授的知識進行全面消化,就可以通過微課視頻的方式對自己不理解的地方進行重新學習,讓學生的課下碎片時間得到充分利用,不僅可讓學生逐步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還可提升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學期末,教師在帶領學生開展知識點總結時,直接可以利用微課將本學期的各類數學知識點進行歸納整合,并通過微課視頻的展示方式播放給學生觀看,這種模塊形式的知識點能夠讓學生的數學知識框架構建的更為清晰、有效。
(二)利用信息平臺增強師生互動
教育工作從來不是單向傳輸,或是單向接受,而是一個雙向交互的過程。只有教師和學生緊密配合,才能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不僅能夠節省教師付出的精力,也能讓學生在更短的時間內消化、吸收更多的知識,因此教師與學生的高效配合能夠讓教學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影響因素與阻礙被科學避免。
信息時代的到來,教師應該積極利用信息技術搭建更多的交互平臺,例如QQ群、微信公眾號或是微信群,學生一旦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產生疑問或沒有跟上教師的節奏,就可以在這些信息互動平臺上進行反饋,接收到信息的教師則可以針對性地進行解答,防止有學生出現落下或不被重視的情況。學生的及時反饋也可以讓教師的教學方案得到調整,竟然讓教學知識的方案設計更符合學生知識學習、掌握的習慣,促進課堂教學工作的高效落實。與此同時,這種信息交互平臺的順利能夠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打破時間與空間的局限,學生可以隨時提問留言,教師可以隨時溝通與解答,讓信息不對稱的情況最大限度減少,防止給學生的學習過程順利造成過多阻礙。
(三)利用多媒體制作課件
課件制作能夠幫助教師的教學工作更為直觀地展示在學生面前,不僅可以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也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一般情況下,課件主要可以分為兩種形式:PPT與短視頻,這些課件必須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才能更為清晰地展示在學生面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制作課件時,教師要秉承簡短、精煉的原則,盡量通過簡單的幾個圖片與視頻展示,就可將知識點的核心呈現在學生面前,多媒體交互設備也是信息技術發展下衍生出來的,教師必須通過簡短精煉的課件減少自身承擔的工作量,并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讓更多的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工作,并積極配合教師獲得更多知識的學習。
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認識圖形》方面的知識,就可提前準備好各類圖形,在課上直接展示給學生,如此可以節約大量的圖形制作時間,讓課堂教學中的核心知識點盡快輸入到學生的頭腦中。
(四)利用大數據技術歸納整理學生的薄弱點
信息技術時代的到來,可讓人們工作與學習過程中產生的信息得到全面收集,因此大數據技術在各個行業中都獲得了良好應用,教學工作也不例外,教師應積極利用此項技術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信息收集,然后對信息進行綜合分析,如此,更為精確的知曉學生知識框架中的薄弱點。促進輔導工作更具針對性,科學且高效地解決問題,幫助學生盡快克服學習上的困難,夯實薄弱點,讓數學知識的學習獲得全面提升。與此同時,大數據技術還可以讓學生的學習習慣得到預測,進而幫助教師盡早對學生的數學學習進行個性化培養,幫助學生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促進數學知識的學習過程高效化、精簡化。
例如,教師布置的數學知識測驗,就可根據學生每次測驗的結果與錯誤方位,直接判斷出學生知識框架中的薄弱部分,如此對學生進行針對性訓練。大數據技術的輔助,讓教師收集學生學習特點與知識掌握程度的工作更加高效,幫助教師節約了大量的人力與物力。
結語:通過以上的文章論述,可以總結到的道理是信息時代的到來不僅轉變了時代發展運作的方式,也讓很多行業的發展獲得輔助,作為學校的教師,應積極對自身的信息技術與設備操作能力進行提升,幫助學生學習的過程更加高效。
參考文獻:
[1]孫梅竹.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小學數學教學創新研究[J].數學大世界(上旬版),2019,(1):90.
[2]劉曉劼.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小學數學教學創新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刊),2017,(9):279
[3]馮紅.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小學數學教學創新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8,12(26):152.
[4]楊芳.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小學數學教學創新研究[J].數字化用戶,2017,23(45):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