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曉麗
摘 要:當前我國新課改全面推進,傳統高中數學教學模式已經不能完全滿足當下的需求,需要更新教學方法,主題式教學便走進了課堂,教師的教材成為聯絡教學的紐帶,提供與主題相關的各種領域的知識,甚至打破學科的限制,為學生設置更符合教學主題的學習情境,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不斷提高課堂效率,發展數學核心素養。
關鍵詞:新課改 高中數學 主題式 教學方法
在階段性區域統考進度要求和高考壓力下很多教師依舊“被迫”使用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法,學生更多的是被動接受,長此以往,導致學生缺乏主動思考的動力,限制核心素養的發展,扼殺創新意識,在最新一輪課改大環境下,承載著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訴求,因此,高中教師經過不斷的實踐創新,將主題式教學方法引入高中數學課堂教學。
1 新課改下高中數學主題式教學的意義
數學教育承載著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養教育的功能。高中數學課程目標是讓學生獲取“四基”,提高“四能”,不斷發展學生數學素養。高中數學邏輯性強,難度大,采用主題式教學的方法提供富有創新且貼近教學內容的各種情景,利于學生探索新知識,明確主題,將抽象化的知識更加直觀的展現出來,更有助于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采用主題式教學方法,更適合新課改的要求。轉變教師灌輸者角色,成為課堂的組織者、引領者,降低教師的工作強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升解決問題的邏輯思維能力。
2 新課改下高中數學主題式教學的要點
2.1 明確主題教學學習目標
高中數學教師在教學前要明確主題式教學的教學目標,不偏離教學目標,才能確保教學質量。因此,教師在備課時,不能簡單的設定主題,要對教材內容反復研究,對教材進行深挖,合理延伸運用,確定學習目標,確保學生能學習到知識,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2.2 突出主題教學學習重點
主題式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更好的掌握學習重點,通過情景化模式學習,增強學生綜合能力。需要教師明確每節課的重點,教學情境圍繞著重點和難點展開,在引入情境之后將探究中發現的教學目標可能的重點和難點用簡潔的語言寫在黑板上,這樣學生在聽課前就有心理準備,聽到重點、難點時精力可以更加集中。教師在采用主題式教學時,講述到重點和難點時可通過不同的語氣語調,引起學生注意,讓學生分析探討時著重對重點和難點進行分析。
2.3 主題教學中要關愛學生
采用主題教學的方式,讓學生之間在特定情境下分析討論,需要教師更加細心,對學生更加關愛。多以平等的姿態和學生溝通,對學生加以引導,避免基礎好的學生在學習中收獲較大,基礎差的學生收獲較少,要多關注那些基礎差的學生,確保學生都能積極參與進來。多鼓勵基礎差的學生,給學生自信心,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4 主題教學中以學生為主
采用主題教學法,意在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傳統課堂以教師為主體,學生參與度不高,阻礙學生綜合能力提升。教師要注意在主題教學中,把學生當做學習的主體,教學中,教師要盡量少講,引導學生自己動腦動手解決問題,讓學生成為自己學習的主人,教師只充當引導組織者即可[1]。
3 新課改下高中數學主題式教學的方法
主題教學方法是教師給學生一個特殊的情境,然后根據教學情境引出學習內容,使師生在探討中解決問題,再具體高中教學實踐中,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探討學習知識,掌握解決問題的能力。除此之外,教師還應適量引入課外問題,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鍛煉學生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更深刻的掌握所學內容。
3.1 教師課前設計生活化的主題情境
中國教育部門新課程改革大環境下,不僅要求學生掌握書本上的知識,還要求學生擁有數學思維,學會用數學思維看待生活中的問題,要有能夠切實解決生活中問題的能力,并且能夠主動學習發現問題。教師在課前可以根據教學目標設定生活化的問題,引導學生將生活和數學相結合,更有助于提升課堂氛圍,和生活實際相關的數學問題能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確保高中數學課堂教學質量。例如,學生在學習“隨機事件及其概率”時,教師可以和生物學教師合作,查詢關于蜜蜂繁殖的知識,估算養蜂出現蜂王的概率,進而確定科學養蜂分箱的計劃。這種方式可以使學生意識到自己學習的知識是有用的,可以增強學生的探索求知精神,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培養學生綜合能力[2]。
3.2 根據新課改要求結合教學重點設計主題
高中數學課堂主題式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的重點設計相關的數學主題,或者找到生活中和教育內容相關的問題設置教學主題,這種方式可以將枯燥的數學問題轉化為更為有趣的實際問題,還可以用生活實踐去驗證數學真理。以教學重點為基礎設置情境的方法需要教師有專業的教學能力和生活實踐經歷,將數學知識和生活實踐相結合,可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引導學生解決問題,拓寬學生視野。例如,在學習“導數及其應用”時,可以給學生設計生活中常用物品的生產成本和變量之間的關系,給學生關系式,讓學生應用學到的知識,探討優化利潤的方法。學生解決問題之后,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解導數在生活各領域中的應用,讓學生意識到導數的實用性,增強學生學習興趣,鼓勵學生用導數知識去優化生活中的問題,提高學生利用數學解決生活中問題的能力。
3.3 教師在課堂上設計主題教學情境的活動
高中數學課堂采用主題教學方法可以不直接由教師公布此次學習主題,由教師引導學生,讓學生課堂上自由討論,通過合作探討學習的方式讓學生獨立確定學習主題,由教師先設定一個情境,然后引導學生找到問題,讓學生自主合作式探討交流,然后教師收集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對學生的方法進行總結糾正。通過這種由學生去尋找問題解決問題的方式,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而且可以為教師教學環節提供新的策略,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科素養,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3]。
3.4 教師在教學中設計演繹式主題教學情境
教師教學中,可以將原始的數學問題進行還原,讓學生通過觀察原有的數學問題,猜想可能應用解決該問題的方法,學生之間進行討論、假設、驗證,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加深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印象,在驗證過程中可以形成學生特有的思維方式,幫助學生提高從生活中獲取知識的能力,讓學生了解數學定理的起源,真正做到了解數學、熱愛數學。例如,學生在學習“空間幾何體”時,教師可以搜集一些數據,讓學生應用原有知識算出幾何體的表面積,推理假設求表面積的公式,學生解決問題之后,教師再進行講解,學生的記憶會更為深刻。
3.5 教師使用主題教學方法應注重學生反饋
高中數學教學中采用主題教學方法,可以促進學生學習興趣,但是教師要注重收集學生反饋信息,若學生學習方法錯誤,可以及時幫助學生調整學習方法,學生做錯過的事情印象更加深刻,對所學知識掌握也會更加牢固。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遇見學生學習方法錯誤時,也可以給其他學生講解,避免其他學生也犯同樣的錯誤,但是這在具體操作過程中,應注意培養學生知錯能改、不怕犯錯的意識,防止學生因為害怕犯錯而不再去探索,教師多和學生溝通,幫助學生糾正錯誤,可以使學生邏輯思維更加嚴謹[4]。
4 總結
教師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應將生活實踐和數學問題結合,打造趣味性課堂,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應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主題情境化的教學方法,不斷創新,響應國家教育部門號召,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幫助學生更牢固的掌握數學知識。
參考文獻:
[1] 曾震.新課改下高中數學探究性教學中的問題情景創設[J].數學教學研究,2017,36(11):54-56.
[2] 葉高榮.新課改視域下高中數學體驗式教學方法探析[J]. 數學學習與研究,2017(19):92-92.
[3] 娜日.論新課改下高中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策略[J]. 好家長, 2017(11):177-177.
[4] 黃文龍.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數學有效教學策略研究[J].新課程(下),2017(2):5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