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霞
摘 要:在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課程改革背景下,如何讓學生學會學習變得分外重要,因為知識經濟時代的發展對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需要切實關注學生的自主學習行為,使其既能根據個人發展需求實現自主學習,也能積極總結學習經驗,從中提煉有效的學習方法,進一步提升自身的學習水平。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學習,使其全面展現自己的學習能力。本文將從培養預習習慣、豐富合作學習、完善學習反思指導三個角度來分析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如何讓學生學會學習。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會學習;指導方法
一直以來,小學數學教學體現的都是“灌輸式”互動模式,師生雙方的交往方式是一個講、一個聽,教師很少去傾聽學生的想法,學生也很少表達個人觀點,雙方都心照不宣地習慣了這種互動模式。長此以往,則會出現師生交流信息不對稱的現實問題,而這一問題的影響是十分復雜的,比如教師所設計的數學教學活動很可能會超出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生會養成惰性學習行為習慣等等。如此,則會直接影響數學教學效果。為此,小學數學教師便要積極引導學生實現自主學習,讓學生積極思考,促使學生從被動接受的低效學習模式轉而變成學會學習,以便切實優化學生的數學學習狀態。
一、培養預習習慣
預習是指小學生在課堂教學開始之前預先學習數學知識的學習活動,他們可自主安排預習時間、選擇預習地點,能夠自主遷移數學認知經驗,嘗試自主探索新知意義。如此,則有利于讓學生做好學習規劃,使其掌握數學學習的主動權。對此,小學數學教師則要積極培養學生的預習學習習慣,讓學生在課前自主思考,以便有效改善師生互動模式。
就如在“因數和倍數”一課教學中,筆者就監督本班學生在課前自主預習本課新知。由于本班學生已經學習了乘除法知識,且積累了足夠的數學計算經驗,所以他們只要能夠準確把握因數、倍數的概念含義,則可有效總結出求解一個數的因數、倍數時的計算方法。為此,筆者就使用思維導圖展現了因數、倍數與乘除法的內在關聯,據此啟發學生,讓學生及時回憶了數學知識記憶,以便切實優化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在此基礎上,本班學生則可積極參與課堂探究活動,而這就有利于改善學生的數學學習行為,讓學生實現有效學習。
二、豐富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活動是指讓學生以學習共同體的方式去探究數學概念,使其通過合作交流逐步形成合作學習能力。在現代社會中,合作能力已經成為學生適應社會生活、實現個人人生理想的關鍵能力之一,應該切實豐富生生互動,讓學生實現平等交流。對此,小學數學教師則應該積極組織小組合作學習活動,解放學生,促使學生實現合作學習,以便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其學會吸取他人優秀的學習經驗與數學智慧去實現個人發展。
就如在“多邊形的面積”單元的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推導知識教學中,為了切實突出學生的自主學習行為,筆者就按照科學分組原則組建了異質小組,讓6名學生實現了積極合作。在組內,小組內部需利用格子紙畫出平行四邊形,通過數格子活動去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接著,小組則可在平行四邊形的底邊上作高,測量平行四邊形的底邊邊長,觀察這一圖形面積數據與底邊邊長、高之間的數量關系,由此則可順利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在此基礎上,筆者便引導各小組闡述了解題思路,使用通項公式表示了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數學公式,切實優化了學生的數學表達效果,讓學生及時實現了有效學習。
三、完善學習反思指導
學習反思是指針對已經發生的學習活動進行反省、思考的腦力活動,它可幫助小學生總結數學學習經驗,讓學生了解個人數學認知能力水平的變化情況,由此總結學習得失,調整數學學習方法。如此,則可進一步優化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其學會制定學習目標、選擇學習策略等等。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積極組織學習反思活動,指導學生反思學習效果、學習過程,以便切實優化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其掌握科學的學習策略。
就如在“分數的加減法”一課教學中,筆者就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反思了學習效果,并為此準備了一些分數加減法計算題,考查了學生計算能力的變化情況,同時讓學生總結了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然后,筆者就引導學生反思了自己是如何探究分數加減法算理算法知識的,使其客觀審視自己是否存在被動接受的不良學習行為,應該如何展現自己的數學智慧等。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十分關鍵,讓學生漸漸愛上數學,享受學習,逐步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更易于促使學生實現終身學習。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及時引導學生參與課前預習活動,在課堂教學時也要解放學生,引導學生積極探究數學概念,且要組織學生反思、總結學習經驗,以便逐步優化學生的數學學習行為,促使學生真正實現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 萬玲玲,陶驥.關注學生學習,夯實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效[J].小學教學參考,2018(23):76-77.
[2] 張宇昊.指向核心素養培養的小學數學合作學習實踐探究[D].海南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