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現階段高中地理課程教學脫離了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在理解地理知識時往往停留在死記硬背教學層面。其地理知識學習狀況不太良好,學生的核心素養也難以被教師激發。文章探討了核心素養視角下的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學,并由挖掘生活教學資源、創設生活教學情景、進行研究性學習、關注教學內容等策略去做好地理課堂變革。將生活知識與個體課堂聯系起來,培養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
關鍵詞: 核心素養;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學
一、 引言
“立德樹人”已成為當今教育發展的主命題,教師在教學時必須將核心素養教學理念融入高中地理課堂上。應用生活化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將自己所學習到的地理知識進行融會貫通。學會地理知識、地理技能,通過地理分析方法正確看待地理問題。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通過地理教學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應用生活教學手段進行地理課堂發展,做到地理課堂教學的“為有源頭活水來”,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二、 地理核心素養概述
所謂地理核心素養,即國家部門在全面深化改革,踐行立德樹人意見中提出的一種基本素養。自從這一概念被提出之后,它就被當作地理課堂教學的指導思想,這引起了地理教學工作者的廣泛探討。將核心素養納入地理學科教學領域內,有助于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這也是地理教師借以改革現有課堂的一種重要方式。地理素養可以簡稱為學生應用地理知識或者思維來思考問題,借助地理技能解決問題的一類素養。地理核心素養是建立在地理素養基礎上的,它強調的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參與與自我發展。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理念的不斷推進,地理核心素養已成為教師教學的重要目標。自提出之后,它也受到了各教學工作者的廣泛重視。但是其沒有產生對于地理核心素養的統一定義,學術界對于地理核心素養的研究過程較為特殊,他們將地理核心素養歸納為地理科學素養、地理人文素養、地理技術素養這幾個主要類型。地理核心素養的發展過程實際上與學生的學習有著較為緊密的聯系,這綜合體現在學生對于地理事物的認知探索層面,這對于學生的學習成長來講也是非常重要的。將生活化教學理論融入地理學科教學領域內,是教師與學生良好關系改革的突破口。一方面,教師可以借此體現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立足生活實踐,幫助學生完成知識拓展。另一方面,這也是以情感與能力作為價值中心的教育發展活動。在教師的引導下,地理知識教學貫通過程會變得較為多元,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會由此得到提高。
三、 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學存在的不足
(一)教學資源匱乏
雖說核心素養視角下的地理課堂具備著極強的動力,但是現階段生活教學理論在地理課堂中的應用卻并不是太過良好。生活中有著教師可以應用的廣泛地理教學資源,但是這也并不意味著教師可以隨機地在課堂內將這些資源進行引入。如果教師在引入過程中沒有對資源做出斟酌思考,那么其引入過程也將停留在灌輸層面。簡單的引入教學方式難也讓學生對所學知識做到實際貫通,學科之間的嚴密邏輯性也未能被其進行分類。各學科教學素材相隔關系不太明確,這樣的隨意化生活教學理論只會導致學生學習的方向迷失。學生很有可能只關注實際的學習,他們不會從中抽取出相應的地理概念、梳理地理知識結構。這樣的教學結果必將是本末倒置,某些時候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不太強烈。在學習過程中,他們的學習思維也顯得較為不足。一些課堂教學時間被教師無故地占用,學生在淺嘗輒止的學習過程中難以對地理知識的深層含義進行了解。教學資源匱乏問題影響著地理課堂教學質量,它也終究導致高中學生地理學習的較差狀態。
(二)課堂實踐度較低
除了教學資源匱乏問題之外,地理課堂實踐度較低同樣也是影響學生進行發展的一大重要問題。新的課程改革著重高中學生的發展,它以學生作為主體。教師是教學課堂的引導者,所以他們也應該在教學時關注學生的各類創新思維發展。地理生活化教學理念要求地理教師在各環節提升自我組織能力,但是就現有的地理課堂教學現象來看,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仍是以自身積累的經驗進行教學,其教學模式沒有擺脫傳統的講授方案。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以打開自我思維,他們也只是被動地接受教師所教學的一些理論經驗而已。除此之外,地理課堂雖說隨處都能夠與生活知識串聯起來,但是教師在教學時卻無法將地理知識與生活知識做好融會貫通。其教學邏輯關系不太強烈,學生在學習時也無法理清地理課堂上的知識邏輯結構。
四、 核心素養視角下的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學策略
(一)創設生活學習情景
基于核心素養發展導向,地理教師應理解其教學過程。讓學生在生活中感悟知識,通過各類活動參與,讓學生獲取地理學習的直接經驗。這樣的主動學習過程遠比學生的被動知識接受更為有效,教師在教學時也要盡量轉換教學方式。做好學生知識背景的普及,讓學生從單一的知識點學習過程中突破出來。這時教師就可以借助學生喜歡的圖片、視頻、紀錄片等模式,喚醒學生的感覺器官,讓學生真正在地理課堂上動起來。例如在教學《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這一課程時,教師就可以先利用多媒體播放人類活動的種種短片,讓學生了解污水排放、霧霾產生、農作物減產等由人類活動所產生的環境污染問題。在視頻觀看過程中,學生大多都對《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這一節課程產生了較為深刻的理解。他們知曉了當今最為嚴峻的一大問題就是人口增長問題,人口增長導致了環境污染的加劇,這也使得人口與資源之間的矛盾變得越發的激烈。這些都是學生在生活中常見的一些事物,教師也可以借此幫助學生理解地理知識,讓學生了解到環境在某些層面會制約經濟的發展,同時它也會影響到人類的生命活動。
又如在教學《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這一課程時,教師就可以將教材的知識帶入一定的生活背景之中。通過問題的提出,創造生活教學環境——如為什么在大興安嶺還在下雪時,長江兩岸的鮮花卻已經盛開呢?你們認為海南和東北的天氣有著怎樣的差別?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到底是由什么原因導致的?這些問題與學生的生活聯系較為緊密,他們在問題思考過程中也真正將自己的思維帶入學習課堂。學生會在課堂上暢所欲言,教師也可以借此引導學生關注陸地環境。教師可要求學生思考陸地上存在的地域差異,使得學生回想起自己的日常生活經歷。一些學生曾回憶起自己爬山的經歷,他們回答說:在爬山過程中,隨著高度的增加,周圍的景色以及氣溫會不斷變化。所以某些地區也有著“一山有四季”這樣一種說法,這也是在課堂上學習到的垂直地域分布理念。教師在教學時應盡量將教材中的難懂知識轉變為學生實際能夠理解的生活問題,創造生活化的教學情景,調動學生的思維活性。激發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意識,提高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
(二)挖掘教材生活資源
對地理教材做出創造性的使用,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加廣闊的學習空間。學生在地理課堂上也顯得十分積極,他們大多會根據教材內容進行自我知識學習。此時需要教師注意的是,教師所選取的某些教材內容必須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這需要教師在課下認真做好備課。挖掘教材中的生活資源,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幫助學生在知識學習過程中提高自我核心素養。在教學時教師必須考量學生的認知能力,對學生的學習精力做出一定的設計。了解地理問題與教材的整合方案,更好地開展高效性的地理教學。例如在教學《地震成因以及如何預防》這一課程時,教師就可以通過列舉某些熱點問題引導學生做出思考。這時教師列舉的問題是這樣的——在2019年時,日本曾發生過海底大地震,這也給周圍的人民生活帶來了嚴重的影響。請同學們思考一下日本大地震發生的原因是什么?你們知道地震產生的主要因素嗎?在問題提出之后,大多數學生都會根據自己的學習狀態對日本所處的板塊結構以及其空間位置展開考慮。最終了解到日本處于地球板塊的交接處,所以其地震、火山災難也是頻發的。接著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地震災害所產生的氣候進行了解,通過層層深入知識,幫助學生建設一個完整的知識結構。由挖掘生活資源做好地理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
(三)做好生活研討練習
開展探究性學習是地理課堂教學打開的突破口,與某些呆板的知識教學內容來講,地理探究性學習更能夠激活學生的主動思維。教師在探索教學過程中也應該強調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讓高中階段的學生都能夠在地理課堂上完成自我探索素養的發展。例如在教學《區域地理環境與人類生活》這一課程時,教師就可以針對北方地區的農村種菜活動去對學生進行引導,提出如下幾個問題——在寒冷地區塑料大棚的溫度往往比周圍高很多,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原因嗎?請結合大氣溫室原理解釋一下塑料大棚的工作機制?你們能夠了解不同地區的區域地理環境與人類生活的聯系嗎?請簡述一下溫室效應對于人類實際生活的影響?在問題探究過程中學生會遵循提出問題——尋找資料——開展分析——解決問題這一思路進行不斷地深入,這是學生通過自我思考完成問題理解的一類過程。在共同調研過程中,學生會在課下認真搜集與溫室效應有關的資料。教師在必要時也要給學生提供一定的點撥,讓學生在課堂上自主設計研究方案。充分利用自己的學習實踐,通過實地走訪或者資料查詢模式開展研究性學習。做好生活教學研習,提高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
(四)關注生活教學內容
某些地理教學內容若憑單一講解還是較為枯燥的,這些地理知識也很難進入學生的腦海之中。教師在教學時應將課本上的內容聯系生活,以此培養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例如在教學《工業區位選擇》這一課程時,教師就應該由環境對于工業區位選擇的影響過程展開分析,讓學生了解到其內的一些知識。學生通過教師的引導逐漸發現了有大氣污染存在時,工業領域布局應垂直風位或者建設在郊區。在季風區的垂直領域內,則按照最小風頻做出設置。接著在講解完這一重要知識點之后,教師可以借助黑板做出草圖,讓學生思考化工廠在三種不同情形下的布局狀況。對學生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認為生活中有哪些布局不合理問題?這些布局不合理問題體現在哪里?在問題提出之后,學生的學習思維大都顯得十分活躍。一些學生回答說:為什么垃圾場會布局在這里啊?這時教師并不需要急著去回答問題,而是邀請另一名學生對該名學生的問題做出補充。學生會通過自主思考了解到垃圾場的布局狀況,最終他們也知曉了工業區位選擇對于工業發展的重要性。教師接著可以在此時開設一個“我是設計官”活動,讓學生擔任一次設計人員,對工業區位進行布局。學生在參與過程中大多十分積極,他們會通過對于課本知識的理解重新布局各工業領域,考慮其工業范疇內的氣候以及環境變化狀況。教師要讓學生將所學的地理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系在一起,關注生活教學內容,以此提高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
五、 結語
地理是一門集自然與社會內容為一體的綜合性學科,加強生活知識融入也是地理課堂教學的一種重要方法。教師在教學時需關注地理課堂的核心素養激發,由生活教學理念去對其做出比對。關注生活教學內容、創造生活學習情景、挖掘教材生活知識、做好生活教研比對,以此幫助教師在課堂上完成地理課堂改革,使得學生能夠更為深入地理解地理知識。對地理課堂現有的教學方式做出變革,由生活化教學理論去創設師生共研的良好教學關系。注重教學方案改革,提高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楊光輝. 基于地理核心素養的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學策略研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8(5).
[2]賈惠敏.核心素養視野下高中地理教學策略有效性研究[J].文理導航,2018(7).
[3]李家清,常珊珊.核心素養:深化地理課程改革的新指向[J].地理教育,2015(4).
作者簡介:
田志興,山東省菏澤市,菏澤市定陶區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