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禮珍
摘 ?要:勞動教育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新的課程標準把勞動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勞動教育作為勞動的一個分支,我們每一個數學教師應積極開展在學科滲透勞動教育,豐富勞動教育形式,擴充勞動教育內容。作為基礎學科的數學,本身的知識內容和知識體系滲透了勞動教育因素,要抓住數學學科的特點,捕捉好勞動教育的有利時機,運用恰當的方式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滲透勞動教育。如何在小學數學過程中合理地滲透勞動教育在當今社會顯得格外重要,本文通過實際的案例分析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
關鍵詞:勞動教育;小學數學;滲透
勞動教育的形式、種類多樣,可以滲透到各個學科的教育過程中,尤其是在實踐性極強的數學學科之中,更是有著展開勞動教育的優越性特點。從當下實際教學現狀來看,素質教育理念的施行在整個教育領域掀起了一陣改革浪潮,然而勞動教育工作并未得到重視,甚至被完全忽視。分析其原因大致有兩種:第一是教學方式過于單一、教學措施無法合理開展,理論與勞動無法充分結合。第二是教育領域存在著一定的指導思想誤區,錯誤認為學生只要掌握了大量的理論知識,有一個好的成績即可,這是傳統應試型教育理念所產生的影響。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勞動教育滲透的策略
(一)構建良好的學習環境展開勞動教育
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較小,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構建出良好的學習環境,借助其強大的感染力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以及學習興趣。首先,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到課程之中,感受到成功所帶來的喜悅之感。在每一個公式、法則、數量關系等內容的講解過程中,教師都要讓學生通過實際的練習、積極的勞動來進行解答,以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生數學學習的自信心。其次,教師要努力創造出一個良好的外部文化氛圍,要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熱愛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特征。最后,教師在發現學生出現錯誤之后要對其進行指正,讓學生不斷完善自我。小學階段勞動教育滲透過程中良好的外部氛圍對學生有著重要的影響,這一氛圍一旦形成對滲透勞動教育有著深遠的影響。
(二)充分挖掘教材內容,實現勞動教育
小學數學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自身的水平、素質固然重要,但是教師本身對數學學科的理解也非常關鍵。首先,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對這一學科的內容進行深入的研究,并挖掘其中潛在的勞動教育理念,并將其合理地融入到課程教學之中。小學數學教師需要意識到數學學科并非只是單純地理論內容講述且與其他的學科不同,具有極強的科學性,數學學科之中所具有的勞動教育理念都是“潛在”的,唯有教師將其充分挖掘,展現在其面前,才能實現勞動教育,意識到古代勞動人民所具有的勞動精神,進而激發學生內心深處的民族自豪感、愛國情懷。
二、利用數學之美,感悟勞動創造美的價值
適應社會是每一位學生成長必然經歷的過程和要求。通過勞動教育幫助學生進行社會實踐,只有讓學生親自參與到實踐中去才能切身體會勞動的辛苦、不易,才能獲得直接的情感體驗,產生正確的勞動觀念。在數學活動中滲透勞動教育,有助于讓學生在勞動中發現問題并且依靠自己的能力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積累經驗,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在北師大版教材一年級上冊“整理房間”一課中,教學目標首先是在觀察、比較、交流等活動中,初步體會分類的含義和方法,感受分類在生活中的作用,獲得分類的數學基本活動經驗。其次是能按一定的標準,對物品進行整理分類,初步體會對物品進行分類的過程就是尋找事物共同屬性的過程。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對分類具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因為他們整理過自己的房間、整理過自己的書包等。但大多數學生在對物品分類時分得不完整,或不理解分類的標準,更有學生幾乎沒有感受過分類的作用,這就很難形成分類的意識,也就很難在未來的生活和學習中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我們適時地在“綜合與實踐”活動中將數學教學與勞動教育有機結合在一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促進勞動習慣的養成,進一步提升孩子適應社會的能力。
三、利用數學之美,感悟勞動創造美的價值
熱愛勞動是一種美好的品德,是內在的優良品質。將數學特殊的自由的美與勞動教育相結合,使學生真正參與到勞動實踐中并取得成就,獲得他人與社會的肯定,在此過程中產生愉悅感,獲得精神上的滿足,正是勞動創造美的一種體現,總之。從引入教學開始分析所學的基本圖形,到學生設計漂亮的圖案和分析基本圖形,始終沒有離開“認識圖形”這一條主線。同時,學生在觀察、分析、設計的過程中,學會欣賞美、感受美、表現美,感受勞動創造的美。
四、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發展學生的數學智慧
(一)構建優良教學情境,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如果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體會到快樂,那么他們對于知識的學習就會提高興趣。構建一個優良的教學情境,把每個學生的快樂都激發出來,并使之在學習的過程中保持對思想品德教育的興致,有利于學生深刻體會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在教學課堂中,除了完成基本的數學教學外,教師還需要通過書面的數學知識結合現實生活狀況,引導他們積極發表自己對于生活的看法,在這個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滲透德育教育的理念。
(二)在“勞作”中“省悟” 滲透“勞動促思”教育
數學離不開實踐操作,更離不開反省思考和領悟。開展模擬勞作式操作活動,可以更好地促進反省思考,讓反省思考更深入、更深刻。所以我們要利用這種模擬勞作式的活動,幫助學生把操作經驗轉化為思維經驗,引導學生透過現象把握本質進行數學建模,提升學生思維的抽象水平,有效滲透“勞動促思”教育。
總之,數學教學中的勞動教育滲透,只要我們精心設計,就能使學生受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良好的道德情操,提高了教育教學質量。另外,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教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賓奪主,要提高滲透的自覺性,把握滲透的可行性,注重滲透的反復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學中,結合學生思想實際和知識的接受能力,點點滴滴,有機滲透,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以達到勞動教育、智育的雙重教育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陳春芳.淺議小學數學課堂練習運用的策略[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13):17-18+21.
[2](蘇)B.A.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杜殿坤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
[3]李冬梅.小學數學和勞動技術教育整合——“按比例分配”教學實錄[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15(10):77-80.
[4]劉堅,孔企平,張丹.數學教師教學用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