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立立
摘 ?要:知識經濟發展的新時代,學生接受知識教育的同時也需要逐步形成適應社會發展的能力,通過知識的吸收和掌握逐漸形成個人終身發展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也就是核心素養。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滲透核心素養的培養,是初中物理教師教學的重要教育任務之一。因此本文基于核心素養下初中物理有效教學研究為主題,通過三個方面的教學策略探索,希望能夠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及核心素養的協同性、全面性發展。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物理;策略研究
在新課程改革的教學背景下,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從圍繞學生、激發學生、發展學生的層面上出發,才能有效培養及保證學生核心素養的健康化發展。只有推動學生從被動學習者角色轉變為主動知識獲取者角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才真正有了根基性。因此,在初中物理核心素養的培養過程中,該過程并非一日之功,是一項復雜化、長期性的教學工程,是需要教師立足以生為本的教學立場上,開展符合學生學習認識和喜好的多元化教學策略,從而才能在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思考、主動探索的過程中滲透核心素養的教育培養。
一、創設情境教學,培養學生物理興趣
興趣是推動學生產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必要前提條件,也是培養學生綜合學習能力和核心素養的必要內在力量。只有在興趣化、自主化的學習過程中教學才能有效、學習才能高效,從而在學生富有濃厚的物理興趣下,才能有效推動學生自身學習能力及素養的協同化發展。因此教師通過創設相關的教學情境,以形象生動、動態立體的教學畫面表現,這樣將有效調動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參與意識,不僅能進一步喚起學生的知識求知欲望,也能提升教師的教學效率。例如,在教學《光的直線傳播》一課上,可以先通過情境化趣味教學導入,教師提前制作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在課堂中播放“光影世界”的宣傳片,在學生沉浸絢麗多彩的燈光世界中感受光帶來的審美體驗,這樣滿足學生學習認知喜好的教學表現,能夠推動學生快速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進而學生在色彩斑駁的光的情境畫面下,不僅是調動學生多個感官參與到教學中,也有效強化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意識,從而在學生興趣化學習狀態下,教師實施的教學策略和核心素養目標才能順利達成。
二、激發學生思考,加強學生邏輯素養
在應試教育背景下課堂教學通常都是警察式、保姆式的教學開展形式,這樣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過程,不僅壓制了學生的主動思考,且學生在被動性知識接受過程中很容易導致懼學、厭學的負面情緒,這樣的教與學過程自然無從談起核心素養的塑造及培養。因此,教師應該積極落實以教師為引導和以學生為主導的教學模式,通過教師的有效引導和對物理抽象知識點進行具象化處理,然后促使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與總結思考,從而才能促進學生的核心素養得到良性化發展。例如,在“氣體液化”的實驗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對班級學生進行有效的分組,以同組異質、分組同質的分配原則,促使小組中學生形成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的學習過程,然后在教師的引導下給予學生自主學習探索和實踐驗證思考的學習空間,促使學生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完成理實一體化的學習收獲。其次,在學生自主實驗基礎上可以促進學生進行合理性創新研究。如:在該實驗的講解中是通過試用酒精燈加熱燒瓶,再將金屬板放在燒瓶口上,當燒瓶中的水沸騰時金屬板上會出現許多的小水滴。對此的實驗創新研究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使用兩個酒精燈或者是大口徑的燒瓶,然后通過金屬板加冰塊的方式促使小水滴變多。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操作并驗證了自己的學習想法,將會有效激發學生的參與動力,同時在實驗觀察中學生不僅能夠直觀性理解其物理現象的特質,也能夠觸發學生的主動化思考與總結,長久以往,將會有效推動學生主動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發展。
三、重視文化滲透,提高學生文化素養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重視物理文化的教育滲透,這不僅能夠活躍課堂的學習氛圍,也能夠加強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度,同時對初中生的物理素養發展有著非常好的促進作用。例如,在教學“密度的測量”知識上,可以引導學生去測量一塊石器,推動學生測量過程中深入了解石器的結構,研究石器形成的物理條件和蘊含的文物價值,從而在學生掌握其物理知識中也兼顧了物理文化的思想熏陶。同時,教師可以將物理文化元素融合到物理的練習題中,這樣不僅提升了學生學習的主動參與性,也能夠弱化枯燥乏味的物理練習過程,從而對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起到積極性推動作用。
總而言之,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有效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發展,必然是需要立足學生為教學本位角度上,尊重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客觀的教育規律,才能提出符合學生學習實際需要的教學策略,從而在師生知識雙邊的互動下才能不斷增強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楊應宇.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物理教學分析[J].名師在線,2018(36):41-42.
[2]陳桃桃.完善初中物理實驗教學,培養學生核心素養[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1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