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征
摘要:近年來,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作為證券公司投融資平臺的創新產品,是解決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單一依靠銀行信貸融資難題的重要補充,在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過程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作為證券公司的一種類信貸業務,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現了一定的風險隱患。本文通過真實案例,對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存在的主要問題和風險點進行了分析研究,并就如何防控風險提出了對策建議。
關鍵詞:股票質押式回購 證券公司 金融風險 對策建議
一、引言
證券公司開展的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是指符合條件的融資人以其合法持有的股票或其他有價證券進行質押,向證券公司融入資金,并約定未來到期日返還所借資金及利息、并解除證券質押登記的交易。該業務通過場內交易來滿足客戶的融資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場外質押在違約處置方面的難題。2018年以來,受市場環境及監管趨緊影響,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增速趨緩,業務的合規性和規范性不斷提高。
二、主要風險
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作為證券公司的一種類貸款業務,和銀行信貸一樣,都會因部分融資人自身資信情況和資金情況,不能按照協議約定,按時足額支付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的本金或利息,或者融資人因履約保障比例不足導致證券公司進行強制平倉產生損失。
(一)履約保障比例低于平倉線未補倉
融資人L在證券公司辦理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標的證券所在上市公司為新能源電池生產企業,融資人L為上市公司高管,所融資金也出借于上市公司用于業務經營。但隨著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改變,上市公司流動性出現問題,多筆融資項目違約,導致上市公司經營狀況出現重大問題,生產經營基本停滯。2017年12月,上市公司因重大資產重組停牌。2018年3月,融資人L持有的股份被司法凍結。2018年4月,標的證券開盤后連續跌停,導致履約保障比例低于平倉線違約。信用風險方面,融資人L因將融入資金用于上市公司運營,且自己持有的股份被司法凍結,資金鏈緊張,不能按時補充保證金導致違約。市場風險方面,標的證券因重大重組停牌,復牌后債務危機爆發,股價連續跌停。停牌對股票價格的未來影響是難以預測的,因標的證券處于停牌狀態,而在確定質押基準價格時只簡單的采取了市價和20日均價孰低的定價方式,證券公司未對股票的未來走勢進行綜合研判進行提前追保,導致復牌后連續跌停的走勢觸發預警線。操作風險方面,部分標的證券屬于限售性質,證券公司無法第一時間進行違約處置,待取得處置權時,標的證券市值已大幅低于融出資金額。法律風險方面,標的證券被司法凍結,各方協調難度較大,導致失去了最佳處置時機。
(二)到期未購回
融資人M辦理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到期后,因資金鏈緊張,未能履行股票購回義務,構成違約。因質押標的證券為高管鎖定股,只能出售融資人M所持股份的25%,尚不能覆蓋全部債權。操作風險方面,標的證券是高管鎖定股,導致融資人M能變現的股權較少,無法第一時間進行處置。
(三)利息未支付
融資人N辦理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存續期內個別季度利息未支付,只能轉讓其所持股份籌集資金。信用風險方面,融資人N因資金緊張,無法按時交付利息導致違約。
三、暴露的問題
(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準確、不及時,影響證券公司風險評估
上市公司公開信息的質量和及時性是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盡職調查的重要基礎,是除融資人基本情況、財產情況等信息外的最重要依據,是證券公司制定基礎質押率和最終質押率的關鍵指標。但隨著今年部分上市公司造假信息的披露,使得證券公司在參考上市公司公開信息時明顯降低了參考價值和意義,增加了融資人外部信息,尤其是外部財產信息在項目評估中的比重,增加了融資人獲取資金的難度。
(二)外部凍結增加違約處置時效性風險
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通過質押使得證券公司獲得了標的證券的優先受償權,但在業務實踐中經常會遇到其他債權方主張利益的外部凍結,需要通過司法手段取得質押證券的處置權,增加了違約處置的時間成本和市場風險。
(三)減持新規增加違約處置風險
為了規范、控制上市公司大股東、特定股東等的減持行為,2017年中國證監會修訂發布了《上市公司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若干規定》,明確了上述股東減持周期和比例等情況。由于新規規定上述股東在90個自然日內通過二級市場減持比例不得超過總股本的1%、大宗交易不超過總股本的額2%,延長了違約項目標的證券的處置周期,增加了項目風險。
四、對策建議
(一)加大對金融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
建議金融監管部門從嚴從重處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造假的違法違規行為,加大處罰力度,強化上市公司公開披露信息的質量和時效性,提高證券公司開展業務的積極性,促進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的健康發展,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二)完善對融資人的信用評價體系
建議證券公司加強對融資人信用評級、負面名單、交易額度等內容的規范管理,重視對融資人的信用情況、經營情況、資產負債、還款能力的盡職調查,不斷完善業務的準入標準。要建立動態的信用評級制度,重點考量客戶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履約情況等因素,定期調整客戶資質等級和交易額度。此外,要特別防范融資人資本抽逃、利益輸送等潛在風險,加強業務存續期間的盯市管理,關注標的證券的股價變動以及上市公司公告,定期進行貸后管理。
(三)健全金融風險量化評估機制
建議證券公司依據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流動性風險、操作風險、法律風險等因素健全風險量化模型,采用先進的金融科技手段,對客戶集中度、質押率、預警線和平倉線進行科學管理,切實提高業務的合規性,降低風險隱患。在標的證券發生停盤、連續跌停等市場風險時,要提前介入評估,及時跟融資人進行溝通,要求客戶在規定時間內進行追保或部分購回,盡最大可能保障證券公司權益。
(四)探索提供外部增信措施
證券公司可以要求融資人提供其他未質押的股份為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進行增信,當達到約定的追加擔保情形時,及時辦理追保手續。探索建立第三方擔保機構,對融資本息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當融資人無法到期償還融資本息時,由擔保方先行墊付,再由擔保方向融資人進行追償。
參考文獻:
[1]高偉生,許培源.證券公司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的現狀、問題及對策[J].證券市場導報,2014(7):48-52.
[2]高偉生.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運行現狀、集中度風險及對策——基于供給側改革視角的分析[J].證券市場導報,2016(9):51-57.
[3]孫金帥.證券公司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業務風險管理研究[J].經貿實踐,2017(8):89-91.
[4]馬成騁.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風險分析——以國脈科技大股東股票質押式回購為例[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19(6):36-39.
[5]嚴博.證券公司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業務風險管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6.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銀行濟南分行營業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