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部編版語文教材主編溫儒敏教授在解讀語文核心素養時,其中有一部分是這樣說的:語言建構與運用,是語文學科獨有的,具有本質意義的內容。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語文教學發展的必然,文章從低年級語文教學入手,圍繞“一句話日記”,從家校合作、課外閱讀、實踐活動等方面闡釋了低年級語文讀寫能力的培養策略。
關鍵詞:語文素養;一句話日記;讀寫結合;實踐活動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在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過程中,建構語言運用機制,增進語文學養,努力學會正確、熟練、有效地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由此可見,語文教學的終極目的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低學段小學生堅持記日記,提高語文素養的有效辦法,既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又能培養每天堅持做一件事的毅力,同時提高寫作水平。
一年級的小學生,入學一個月之后,在拼音學習的基礎上,學生有了寫“字”的能力,指導學生寫日記,這對剛剛入學的小不點來說,是一次極大的挑戰。教學中,我要求學生每天就寫一句話,一句什么話都行,這樣做既占用不了太多時間,又降低了記日記的難度,“一句話日記”就這樣“誕生”了。“一句話日記”顧名思義就是一天寫一句話。起步階段,對學生“一句話日記”不做過高的要求,只要記了,寫得整整齊齊就好,遇到不會寫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既鞏固了拼音知識,也算養成習慣吧。就這樣,一年級上學期開始用拼音寫,隨著學習的生字越來越多,第二學期就可以拼音、漢字混用著寫了。
一、 “一句話日記”的入門
(一)“一句話日記”是否可行
剛剛接手的一個新班級,一切都在處于嶄新的萌芽狀態。“一句話日記”的開展是不是會增加學生的負擔?我想關鍵還是要看怎么操作。如果是與課堂學習、班級管理分離開來,那么還真是增加了很大的負擔。如果是將它融入拼音的鞏固、課堂的練習、書寫習慣的培養中,那么不但沒有增加負擔,反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一句話日記”的點評
六歲的孩子不知道什么是日記,就算家長對于日記“寫什么”“怎么寫”也充滿疑問。一切從零開始,我從指導孩子們用拼音學習“日記的格式”起,每天下課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批閱孩子們交上來的日記,從書寫到內容分別用不同的等級形式批閱,書寫整齊、好看的用“A”及“+”來表示,“+”號越多表示寫得越好,怕打擊學生的積極性,盡量不用“B”。內容方面只要把句子寫通順就會得“優”,寫得有亮點會得“優+”。有特點或亮點的地方我會用紅圈線標出,并打上批語。這個環節我很重視,因為這是激發學生興趣的重要手段。最后文字點評具體指明方向、教給方法,告訴他們哪兒好,為什么好,該怎樣寫。所以我們班每天都上日記點評課。我會把入選“好日記”的同學在班內提名表揚,并由他自己大聲讀出他的日記及老師的評語。我想,在讀評語的過程中孩子們應該懵懵懂懂地感覺到了寫什么,怎樣寫才是好了。
(三)“一句話日記”的博客
學生的接受能力是參差不齊的,要讓他們在較短的時間內全體進入記日記狀態,還要家長的參與與配合。充分利用班級博客,給每個孩子一個提供展示的平臺,也給家長學習提高和輔導學生提供了參照。每當聽說自己的日記可以發表在博客上,入選的學生會很興奮,家長也會積極地進行配合。
比如:
學生日記:我和爸爸出去散步,一只潔白如雪的小貓從我前面跑過,好像一團甜甜的棉花糖。
老師點評:多形象的比喻啊!寫出了小貓的可愛樣子!
學生日記:今天,我見到了想念已久的姥姥,心里特別開心。
老師點評:“想念已久”這個詞用得好,寫出了自己的心情。
學生日記:燈光下,我的手影像小鳥那樣扇動翅膀,卻飛不上那藍藍的天空。
老師點評:很美,但讀著有傷感的味。此時我們應及時地讓孩子走出低落的情緒,才能變成真正快樂的小鳥!
老師的點評要細致、及時,這會耗費老師很多的時間和精力,但是用心的點評,是對學生再一次引導,也是對家長的提醒,有心的家長會從點評中明白老師的要求及輔導孩子的方法,當好孩子的“輔導員”。
二、 “一句話日記”與課外閱讀同行
語文的學習是讀與寫相伴而行的,由讀到寫這是語文學習的規律。沒有讀的積累,便沒有文思泉涌,便沒有精彩句段。所以“一句話日記”一定要伴隨著大量的課外閱讀,才會取得豐碩的成果。隨著學生識字數量的增多,對大部分孩子來說閱讀已能夠獨立進行,為了讓孩子們在閱讀中吸取營養,滋養品行,建立班級圖書角,每周由一個熱心家長幫忙給孩子們交換圖書。對于少部分孩子來說,一周讀一本應該問題不大,大部分讀得快的孩子可以私下交換,也完全有書可讀,這樣足夠讀一年的了。
為了提高孩子們讀書的興趣,為了讓讀與寫交集,我又另辟蹊徑。比如:我會時不時地上一節讀書課,教材就是我們的班級圖書。讀過那本書的孩子這節課會很興奮,那么我就順勢讓他來主持。沒讀過此書的孩子也會被吊足了胃口,課下找來讀個夠。比如:我哪天會在開課前讀某本書中的一段。比如我會和某個同學談談那個故事。比如,我會讀一篇“精彩”的日記(這篇日記有時也會出自我手呢,其精彩處是我刻意從某本書中“借”來的),讓孩子們猜猜其精彩地方在哪兒見過?等等不一而足。總之,目的就是引導學生在讀的過程中重視積累,不僅積累好詞好句,還可以積累寫作的方法;在“一句話日記”中學著模仿,學著借鑒。
三、 “一句話日記”與語文實踐活動結合
老師與家長手把手地引導經過一年的“磨合”,終于看到了成效:孩子們基本上知道寫什么,怎么寫了,再提起日記也不那么犯難了。
進入二年級,我們的“一句話日記”開始要從培養學生的某些能力,提高語文素養這個大課題下入手了。“處處留心皆學問”,首先我們要做的就是:引導孩子們觀察大自然,觀察生活,留心身邊的人與事,做一個有心的孩子。于是我們開始了“一句話的觀察日記”。整個過程與課內的語文學習結合,在課內獲得觀察的方法,到生活中去實踐,并以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來。最系統的就是二年級第二學期我們開展的“走進春天,尋找春天”的語文實踐活動了。
北方的春天總是姍姍來遲,為了配合這次語文實踐活動,我特意調整了單元順序,將二三單元提前上,待到三四周后,春意漸露,學生身臨春天中,感受著春天,學習春天,觀察著春天的變化,發現著春天的特點。本單元一開始,我們的日記主題就變成了“尋找春天”。單元第一課《找春天》,不僅讓我們感受到語言的美,詩樣的語言帶給我們一個美麗的春天,而且為我們提示了從不同的角度觀察春天的方法:“我們看到了她、聽到了她,聞到了他,觸到了她”告訴我們用眼耳鼻手去“觀察春天”;“她在柳枝上蕩秋千,在風箏尾巴上搖啊搖”提醒我們用腦去“聯系、想象春天”。在語文課上學到的方法,馬上到大自然中去實踐運用,孩子們不僅看見春天了:“我發現樓前的小樹長出了尖尖角(小嫩芽),真好看!”還知道用鼻去聞一聞小花的氣息:“春天來了,百花盛開。我們學校的玉蘭花也開了,有黃的、紫的、白的,遠遠看去格外鮮艷。它們還散發出淡淡的清香味呢。”也會側耳聽一聽春天的聲音:“春雨滴滴答答,那是春天的歌聲吧?”用手觸摸一下他們的身體:“雖然這兩天很冷,可是樹上的‘小豆豆仍然在成長(這篇可是連續觀察日記呢),用手捏一捏還是硬硬的,但“小豆豆”的樹枝已經發綠了。”用大腦去想象,讓春天變得更可愛:“你看!白楊樹上的小芽苞變成了一條條可愛的毛毛蟲。春風姑娘用溫暖的手輕輕摸著它,它歡快的蕩起了秋千。”
應季節而上的語文實踐活動,給孩子們觀察春天提供了便利,所以每天的日記都會一而再,再而三地打動我,讓我欣喜。隨處可見的春天氣息觸動著孩子們敏感的神經,每一個小小的發現都會讓他們興奮半天,然后再去尋找,這樣的實踐活動孩子們充滿了熱情。一個多月的時間,孩子們有了充足的時間走出家門,去感受春天,發現春天,獲取春天的訊息。每天的點點記錄就是他們對春天的認識及感受。
人有點小,筆有點稚拙,寫出的東西總是難盡其味。隨著《草》和《宿新市徐公店》的學習,在春意漸濃的氛圍里“背誦描寫春天的古詩”活動又開始了。雖然是復習式背誦,但是在春天里,邊背邊感受邊想象,那肯定與去年的機械背誦又有所不同吧。你看: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春天來了,你們不要不信哦,快跟我一起看一看,一同走進春天吧!
你看,小草正一個勁兒地向上鉆,它們多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啊!而我家窗前的牡丹吊蘭也長出了一個個紫紅色的花苞,就像一個個害羞的小姑娘。……
“尋找春天”的語文實踐活動是以寫一篇150-200字的小作文結束的,題目《找春天》。要求就是把這段時間來你對春天的發現日記“組裝”起來。可喜的是本次作文總體不錯,很多孩子小文中有亮點,那亮點基本上就是他所發現的。本次實踐活動再次證明有生活才能思想,有思想才能出文采,“生活是寫作的源泉”此言不虛!
“一句話日記”這株小荷會隨時間的遷移,年級的升高不斷成長,她帶給孩子們的將不僅僅是寫作能力的提高。它就像一個萬花筒,將存貯起孩子們整個的童年生活,它又像一把磨刀石,磨礪著孩子們的個性品質及毅力。“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一句話日記”更像這絲絲春雨,在縷縷春風的吹拂下悄無聲息地滋潤著孩子們的心田,而語文的素養也就在天天行走的筆下長成……
參考文獻:
[1]沈素玲.在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人文素養的目標和策略[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05.
[2]馬對兵,陳芳琴.小學語文教學加強語言文字訓練的有效策略[J].基礎教育論壇,2019(19).
[3]壽越強.活動教學法在小學語文課中有效運用的策略[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2014(12).
作者簡介:劉俊麗,山東省東營市,山東省東營市勝利勝采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