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粉琴
摘?要: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互聯網技術在各行各業中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與推廣,而網絡與教育的結合,也為中國教育事業的改革與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動力。文章主要結合當前的網絡環境,對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多元評價模式進行了詳細的研究與探討。
關鍵詞:網絡環境;小學語文;多元評價方式
一、 引言
評價是課堂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在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結合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對學生采取不同的教育評價方式,從各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評價,從而使學生的思維能夠得到多元化的培訓與發展,同時最大限度發揮學生的教學主體性和主觀能動性,有效提高學生學習質量與效率,促進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實施與發展。
二、 多元評價模式的概念
(一)多元評價的內涵
多元評價的概念是由美國心理學家霍華德提出的,是以全新的多元智能理論為基礎設立的。霍華德認為人類的智力,是由語言、邏輯、空間、運動、音樂、交往、自我認知、自然觀察這幾部分組成,以相互獨立且多元的形式存在。因此,教師在開發學生智力,并對學生進行評價的時候,應該從多元的角度出發。
在多元評價模式中,建構主義是其主要的理論之一,認為教師不是知識的傳播者,學生才是知識的構建者,教師應該充分發揮自身的教學主導作用,協助學生自主構建知識體系,全面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應引導學生不斷地進行自我反思,對自身的學習成果進行評價,讓學生能夠在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及時發現自身在構建知識體系方面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并進行有效的完善與補充,充分發揮學生的教學主體作用,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監督,以達到最終的教學目標。
(二)多元評價的功能
根據新課改的教學標準,語文學科的教學評價,不再單純考查學生對學習目標的完成度,而是更加關注學生掌握知識與技能的過程與方法,以及伴隨生成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綜合素養的發展。
對于教師來說,多元教學評價模式的功能主要在于,能夠幫助其對自身備課的完整性、教學的全面性、課堂的實效性、作業的合理性等方面進行反思,從而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加強課堂的教學效果。對于學生來說,教學評價應該是服務于學習的,正確、適當的評價不僅能夠促進學生心理上的變化,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還能夠引導學生的學習方向,幫助學生進行學習總結與反思,全面了解自身的學習情況,并指導學生進行改進與完善,最大程度地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加強學生的學習效果。而多元化的教學評價模式,則能夠盡可能多地照顧到學生的心理情緒,有效避免學生陷入思維的誤區,讓學生能夠通過多元評價對自身的學習過程進行全面地了解,并做出準確的判斷,反省自身的同時進行改正,從而不斷優化學生的學習過程,提學生的學習能力。
(三)多元評價的形式
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對于學生的學習來說都是非常有必要的,傳統的教學模式中一味強調學生的學習效果,以終結性評價為主,因此,在新課改的教學背景下,教師應該加強學生的形成性評價,在關注學生考試成績的同時,對學生所具備的各方面能力進行綜合評價。
第一,過程性評價。過程性評價擴大了評價的范圍,徹底改變了傳統教學中以考試成績為標準的單一評價方式,從個人檔案、學科目標、成長足跡等角度著手,了解學生的成長經歷、學習情況,對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生理、心理、情感、學習的變化進行記錄,加強對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化發展的重視。
第二,階段性評價。語文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包括聽、說、讀、寫看等多方面技能,傳統的教學評價以一次考試為標準,不夠全面也不夠科學,教師需要根據學生在不同階段的學習內容,為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評價方式和內容。例如,在“識字寫字”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課內外識字教學,定期對學生進行聽寫檢測,從識字量、書寫效果等方面進行多元評價;在“朗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隔兩個單元舉行一次朗讀比賽,指導學生朗讀方法的同時,強化學生的朗讀技巧,提升學生的朗讀水平,并以這些為標準評選出表現最出色的學生;在“口語交際”教學中,教師可以采取學生感興趣的“講故事”形式,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和諧的交際情境,讓學生能夠自由地表達自我,根據學生在聽和講方面的綜合表現進行全面評價;在“寫作”教學中,教師可以在班級中為學生創辦一份班級小報,用來刊登學生的寫話作品,鼓勵學生多寫多練,并以星級的方式對學生的寫話能力進行階段評價,讓學生明確認識自身的問題和不足,從而取長補短,獲得全面發展。
第三,終結性評價。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在日常學習過程中的表現,以及學生在期末考試中的成績,對學生的一整個學期進行綜合、客觀的評價。
三、 網絡環境下小學語文多元評價模式的不足
(一)評價內容過于單一
就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學現狀來看,雖然互聯網技術在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也僅限于優化教學過程和內容,教師的教學評價內容相對依然較為單一,大多僅限于對學生書面表達能力的評價,而對于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思維溝通能力等,缺乏有效的評價內容,無法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整體性、全面性的評價。
(二)評價標準過于死板
語文作為基礎工具類學科,其自身所具備的人文內涵非常的豐富,需要教師對學生的語文能力及素養進行多元化、全方位的教學評價。然而,受傳統教學理念和模式的影響,部分小學語文教師習慣以考試成績為統一的標準,對學生進行單方面的評價,嚴重遏制了小學生在語文教學中的多元化發展。
(三)評價方式過于簡單
隨著網絡的推廣,互聯網考核成為教師開展教學評價的重要途徑,但是由于小學生對于網絡和計算機的認知比較淺薄,因此部分教師在進行網絡評價的時候,方式都比較簡單,無法有效避免一元化教學評價的產生,從而非常不利于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