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麗梅
摘要:高職院校是培養新時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所需應用型人才的重要陣地。在高職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工作中,學生的人文素養對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至關重要。在人文素養的培養過程中文學課程的教學工作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高職院校文學教學課程中不單是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更為重要的是通過文學課程,傳承中華民族歷史悠久的文化和道德規范,為學生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符合新時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核心素養提供課程支持、思想指引和行為規范。本文對高職院校文學教學課程中的核心素養培養進行淺要的探討與研究,在此基礎上提出以高職院校文學教學課程,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教學建議。
關鍵詞:高職院校;文學教學;核心素養
一、引言
高職院校文學教學內容眾多,通過文學課程的開展與實施,能夠全面提升學生的文化底蘊,對于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正確的行為規范,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通過文學課程中的思想與行為培養有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使之能夠更加適應新時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對于應用型人才的需求。
二、高職院校文學教學與核心素養
高職院校是培養新時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所需應用型人才的重要陣地。在高職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工作中,學生的人文素養對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至關重要。在人文素養的培養過程中文學課程的教學工作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高職院校文學教學課程中不單是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更為重要的是通過文學課程,傳承中華民族歷史悠久的文化和道德規范,為學生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符合新時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核心素養提供課程支持、思想指引和行為規范。核心素養是學生所需要具備的思想、行為等綜合能力的培養,在高職院校核心素養培養工作中,既要重視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專業技術能力,同時更為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換言之,高職院校學生培養的核心素養是專業技術能力與綜合素養協同完善和提升的能力培養。文學教學則是形成學生綜合素養的重要教學內容之一。
中華民族五千年傳統文化形成和積累了大量優秀文學作品,對于激勵新時代少年、青年茁壯成長有著巨大的助力作用。從高職院校文學教學工作的實踐看,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意義。
一是高職院校文學教學是傳承中華民族文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渠道。高職院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工作中一方面是培養學生適應新時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所需要的應用型人才,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使其了解歷史、掌握國情,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文學課程能夠較好的完成此項教學工作,使學生在高職院校學習期間,通過文學課程學習,了解、明晰、熱愛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身能力范圍內的貢獻。
二是文學是高職院校中的必修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建設不僅僅是培養應用型人才,同時也是學生堅定“四個自信”的教育目標和要求,而通過文學課程對中國傳統文化、中國歷史的教學能夠使學生更加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三是高職院校文學教學是提升學生綜合素養,進而形成服務新時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所需要核心素養的基石。以綜合素養的提升帶動專業技術能力的成長,進而形成學生服務新時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所必備的核心素養是高職院校教學工作的目標與要求,通過高職院校文學課程創設與實施能夠在學生綜合素養提升方面進行有效的教學,為學生樹立愛國心、報國情、強國志,更好地服務新時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思想支持,更是培養學生正確社會主義價值觀的基石。
四是高職院校文學教學是培養應用型人才所需要的社會道德、職業操守的重要課程。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蘊涵著諸多的美德和社會行為規范,通過文學課程的教學,能夠使學生形成良好的社會道德判斷標準和行為規范,同時也能夠使學生在步入社會服務新時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過程中更好的遵守職業規范和職業道德,合法合規的進行自身工作。
三、高職院校文學教學中的核心素養培養
高職院校文學教學課程中的核心素養培養依托于人文素養的培養,更加體現在文學教學課程的水平和質量。高職院校文學教學課程中的核心素養培養應從文學教學課程中所存在的問題入手,突出問題導向,以解決當前存在的問題,完善優化文學教學課程的創設與實施進行探索與實踐。在高職院校文學教學課程中的核心素養培養工作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嘗試。
一是高職院校文學教學課程中的核心素養培養應重視以文學教學課程內容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高職院校教學工作中應提升對于文學課程教學重要性、必要性的認識,避免盲目的追求學生的專業技術能力教學與培養,應將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目標之一,提升重視程度,加強組織領導,提升文學課程在教學工作中的比重,以此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促進核心素養的形成。
二是高職院校文學教學課程中的核心素養培養應補齊人文教育,特別是文學課程教學的短板,從文學課程教學的基礎性工作做起,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進而為完善學生的核心素養構建提供人文素養支持。在文學課程教學工作中,應把培養和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作為基礎性工作和目標,在文學課程教學工作中精準施策,提升教學內容的含金量,真正實現以文學課程教學提升學生人文素養的目標,特別是對于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課程的創設與教學比重應進行更加細致的研究與創設。
三是高職院校文學教學課程中的核心素養培養應注重文學課程教學內容的創設,將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講好“中國故事”,作為新時代高職院校文學教學課程的核心內容。在文學課程內容的創設與實施過程中,應重點放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及當代中國故事上,通過與學生更加親近的故事、事件,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為學生更加深入的學習和研究提供動力支持,幫助學生提升人文素養,實現核心素養的培養。
四、文學教學中的核心素養培養建議
高職院校文學教學課程中的核心素養培養是通過文學課程教學實踐,提升學生人文素養,進而完善學生核心素養的過程,是貫穿于高職院校學生在校學習全過程的長期性、系統性工作。因此,應充分認識高職院校文學教學課程中的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性,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努力提升教師自身素養、注重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模式,實現高質量的高職院校文學課程教學。在高職院校文學教學課程中的核心素養培養工作開展中,結合實踐,提出以下三個方案的教學建議。
一是高職院校文學教學課程中的核心素養培養應努力提升教師的綜合素養和專業技術能力。文學教學對于教師的文學素養、文學底蘊有著較高的要求,同時隨著獲取信息途徑的不斷豐富,學生對于知識掌握的范圍和渠道也在變化,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文學教學課程過程中應不斷加強理論學習和文化素養的培養,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和專業技術能力,更好的適應教學需要。
二是高職院校文學教學課程中的核心素養培養應注重高職院校學生的思想動態,以更加實用、有效的教學方法開展教學工作。在文學教學課程中,應避免照本宣科的傳統教學方式,應注重調查研究,了解學生實際情況,從學生的學習能力、知識層次、人文素養等多方面進行綜合研判,實施差異化、個性化的教學方法,提升文學教學的質量,更好的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助力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
三是高職院校文學教學課程中的核心素養培養應充分發揮信息技術所帶來的教學模式、教學技術創新的可能性,以更加適應學生的教學模式開展教學工作。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融媒體時代的到來,教師在教學模式和教學輔助技術上有了更多的選擇,教師敢于創新,依托于創新的教學模式、教學技術提升教學質量。
五、結語
高職院校文學教學課程中的核心素養培養對于高職院校文學課程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學實踐探索中,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大膽創新教學模式,善用創新教學技術,以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作為教學內容,通過正確的引導,使學生在提升人文素養的基礎上,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優質的核心素養,更加適應新時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對于應用型人才的需要。
參考文獻:
[1]吳蘭.高職院校大學語文課程教學研究[J].學園,2012(16):30.
[2]鄧統湘.高校漢語語言文學專業課程過程化多維考核模式的探討與實踐研究——評《漢語言文學課程教學研究》[J].高教探索,2019(8):后插5.
[3]于曉楠,楊冬,范晰,孫實越.高職院校大學語文課程教學改革的必要性[J].職教論壇,2013(32):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