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曉明
【摘要】在新課標的要求下,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始終貫徹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教學理念。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對學生的能力、情感、態度等方面具有重要影響。因此,需要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針對性地給予教學傾斜。通過創新其教學模式,重建語文教學,全面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基于核心素養重建的語文教學進行探討,給予相關教師一些教學參考意見。
【關鍵詞】核心素養 重建 初中語文教學
傳統的初中語文教學模式是注重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及理解能力的培養,現如今在這一基礎上增添了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將其與教學過程中有效結合,引導學生語言積累、培養語感、發散思維、情感態度、口語交際、寫作實踐等多方面,進而全面提升學生語言、思維、審美和文化傳承的能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針對其教學任務,優化設計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模式,以此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一、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首先就是要創造積極良好的學習環境。教師擺正自己教學組織者、服務者的位置,以此為學生培養健康情感、積極態度和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良好的學習環境對學生發散思維、陶冶情操和教師優化教學有著重要的意義,優化學習環境需要從多方面進行:(1)發揮學生主體地位,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如何落實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應當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的學習狀態由被動轉變為主動,這樣才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生的學習質量。(2)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教學,不僅需要準備好多媒體、實物等硬件設備,還要在使用手段上進行改進,或者教學設計上進行調整。比如,利用微課教學。微課可以很好地針對性教學過程中某個知識點進行教學活動,以此提升學生語文學習能力。(3)關注學生特點,學法指導。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特點,學法指導是教學的重要內容,教師需要積極引導學生,改正學生的不良習慣,讓學生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端正學習態度,也是有效塑造學生的核心素養辦法之一。
例如,在學習《陋室銘》時,在開展教學活動前,為了更好地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課文進行“座右銘”的創作,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有的學生寫道“堅定學習意志和信念,自然會開出美麗花朵”。這樣,在創作座右銘的過程中不斷提升學生的感知能力,塑造良好的審美觀,而審美觀便是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之一。
二、轉變思維,創新教學模式
基于核心素養重建的初中語文教學,教師應當轉變思維,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大膽突破,創新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更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成長空間,以此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而轉變思維,創新教學模式,首先就是要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轉變教學思維,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及個性特點對教學內容結構進行調整,以此滿足學生學習成長的需要;其次就是創設教學情境,通過創新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主動參與到語文教學當中。比如,在教學過程中情景導入、游戲設置、課堂演繹、實踐調查等,都能夠不斷擴寬學生的認知范圍和認知能力;然后是調整教學環節,關注學生成長,在教學過程中盡可能的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探究能力;最后是優化教學評價,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善于發掘學生的潛力,以鼓勵為主進行教學評價,使學生樹立信心,全面地塑造學生的核心素養。
例如,在學習《蘇州園林》時,這篇課文是一篇說明文,教師在備課時應當適當地講關于蘇州園林的圖片、視頻制成多媒體課件,引入話題:“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創設豐富情境,引導學生感知園林的畫意美,感受園林文化的藝術美。然后引導學生自己“行走”,自己去習得知識,鞏固、提高說明文的閱讀能力,所以在教學設計上,要扎扎實實地進行語文聽、說、讀、寫、思的訓練。再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增加學生的自主探究,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諸如這些活動:各小組提出疑難詞句,師生共同研討解決;在品讀時,原則上采用先讀后教,給學生充足的閱讀時間讓學生先感后悟,讓同學們在熟讀文本的基礎上,借助圖片對蘇州園林的“圖畫美”做出自己的闡釋。這樣,以不同視角和方位展開教學實踐,讓學生在聽、說、讀、寫、思的訓練過程中形成語文學習的核心素養。
三、優化語文教學資源
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一個漫長、復雜的過程,教學需要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不斷更新教學觀念,及時對語文教學進行調整或改革,以此不斷優化語文教學。其中,優化語文教學資源也是教師在重建語文教學過程中需要考慮的問題。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其教學資源主要包括語文教材內容、教輔手段、教師素養等內容。在進行語文教學資源的優化過程時,首先,要對教材資源進行優化,由于教材具有普遍性且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對教材內容的取舍非常有必要,科學合理的利用教材內容。其次,要科學合理地利用教輔手段,將信息技術融入語文教學過程中,為教學活動開展提供更多的便利,為學生開展各種實踐操作和社會調查活動提供條件。第三,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素養,可以利用互聯網平臺交流和借鑒優秀的教學經驗,以此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更好地引導學生參與語文學習當中。
例如,在學習朱自清的《背影》時,通過學習課文讓學生學習了在敘述和描寫中抒發感情的方法,理解深沉的父子之情。讓學生感受到不僅僅只是父愛,所有親情之愛都是感人的,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為學生的核心素養成長創造契機。
四、延伸課堂教學
基于核心素養下重建初中語文教學,并不是一蹴而成的。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學時間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還需要注重延伸課堂教學的作用,為學生參與學習提供更多的機會。因此,在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不僅需要在課堂教學中針對學生特點開展教學活動,還需要對學生進行課外語文學習,因為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具有終身性的特征,通過課外語文學習,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并且有利于學生掌握良好的學習規律,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比如,教師可以推薦學生閱讀一些經典的篇目,鼓勵學生進行讀書筆記,積累語文素材,或者開展口語交際活動,從而更好地提升學生口語能力。這些都是可以促進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的提升和開闊學生學習視野,從而更好地使學生形成全面的語文素養。
五、開展實踐活動
基于核心素養下重建初中語文教學,不僅需要注重聽、說、讀、寫、思的教學訓練,還需要開展實踐活動,以此不斷提升學生在實踐過程中語文知識的應用能力。因為學生的聽、說、讀、寫、思都離不開實踐活動,且塑造學生的核心素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所以通過開展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增長語文學習能力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基本途徑。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設計實踐活動時,應當全面考慮學生的價值取向,選擇適宜的實踐活動。
六、結語
基于核心素養重建的初中語文教學,應當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教師轉變思維,不斷創新發展其教學模式,開展多種教學實踐,為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創造更多的機會。
參考文獻:
[1]羅爽.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核心素養[J].科學咨詢,2018,(03) :79.
[2]鄒獻珍.核心素養視域下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J].黑河教育,2018,(01) :10.
[3]徐潔.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初中語文課程整合實施方法探析[J].齊魯師范學院學報,2017,(04)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