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宏強
◆摘 ?要:田徑(track and field)這個大家都不陌生的詞匯,它是由田賽、徑賽和全能比賽的全稱,其每一個項目的背后都需要核心力量的訓練支撐,再來人體的運動能力大多數是維持身體平衡狀態下進行的,尤其是在各肌肉群的活動中,更加凸顯了平衡能力的重要性。如:跑項目中左右手臂的擺動、跳躍項目空中失重情況下做的動作以及投擲項目支撐反作用力的銜接等都離不開平衡能力素質。萬變不離其中,練習方法的多樣性及動靜平衡能力素質的作用下都可以有效的提高競技能力的發展。
◆關鍵詞:田徑運動;核心力量;平衡能力
平衡能力素質即指人體在抵抗破壞平衡的外界干擾,以保持全身處于穩定狀態的能力。平衡能力會隨著年齡的增長形成倒“U”型,在人體青少年時期隨著年齡的增長,各項人體本體感覺的輸入系統機能提高,以及平衡能力的提高,到了成年后達到較高的穩定狀態,再之中年后期呈現年齡的增長隨著平衡能力也隨之衰減的現象。青少年處于身體機能增長的關鍵期,在維持平衡控制的中樞神經系統和外周神經系統功能發育尚未完善,進而造成身體平衡能力的不足。平衡控制能力的薄弱直接導致影響運動技能學習緩慢的重要原因,同時還容易導致青少年運動損傷的發生,因此在青少年期間培養其平衡能力是具有重要意義的。
一、動態與靜態及綜合性平衡能力的訓練方法
1.動態平衡能力訓練方法。
(1)高階橋訓練
高階橋是基于平衡木改良的一個可以反映人體機能平衡能力的練習方式,一般性的平衡木有一定的高度訓練過程中過于單調且有一定危險性。開發的高階橋高度80厘米左右有扶手繩保護,寬度15厘米,長度4米,中間有改變方向的空間,這么一來降低了練習中的危險系數,再來增加了趣味性,還可以提高練習者的本體感覺,進而提高平衡能力素質。
(2)平板單臂支撐交換
平板支撐是增強腰腹核心力量的最簡單方法之一,這個練習是通過平板支撐的進階做改良,在做平板支撐同時一側手臂做支撐,另一側手臂做前伸及側平舉,讓重心成三角支撐保持平衡性,最后還原成平板支撐。
2.靜態平衡能力訓練方法。
(1)強化Romberg訓練
強化Romberg訓練方法較為簡單,練習者把兩個腳成一字型前后站立,即是左腳在前右腳腳尖緊貼左腳腳跟(或者相反),兩手臂自然下垂。站好后練習者需要閉眼站立保持該姿勢保持平衡,直到失去平衡睜眼或兩腳移動為止。
(2)BOSU球閉眼(單腳)站立
站在BOSU球上雙腳(單腳)閉眼站立是閉眼單腳站立的進階練習,可以更好的增強人體機體的靜態平衡能力。通過
BOSU球的使用在練習時雙腳閉眼站立在球上保持機體平衡,再次進階到單腳閉眼站,抬起一只腳,使小腿緊靠在站立腿的膝關節部位,整個練習不睜眼,身體失去平衡或者睜眼為止。
3.綜合性平衡能力的訓練方法
(1)啞鈴瑜伽練習
一只腳站在瑜伽墊上,站穩,慢慢抬起另一只腳膝蓋向外彎曲,腳掌踩在站立的腳大腿內側,右臂伸直向前平推啞鈴至身體前方,雙臂都要伸展,保持與肩同高。注意腳部保持受力均勻。
(2)彈力帶練習:單腳俯身后拉彈力帶
一只腿站立,上體與地面平行,另一只腿與之保持在一個水平面,背部挺直,腹部收緊,雙手抓緊彈力帶經體側拉至髖關節兩側。左右兩側交替進行,注意保持髖關節中立背腹收緊。
二、核心力量的平衡能力訓練與傳統能力素質的訓練
核心力量下的平衡能力訓練與傳統能力素質的訓練的本質不同就在于增加了一個“不穩定的因素”,就是這個外界干預不僅進階了運動的難度,對于傳統的訓練也是一種激活。
1.建立新的訓練理念
談到核心力量本質即是運動鏈為基底,在完成單個動作到多個動作的串聯都離不開一個運動鏈,這股動量的形成貫穿著整個機體傳遞來實現,調整上下肢的傳遞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所以核心力量突出了提高力量的傳遞與協調來控制肌肉群的特點,體現了多維度的協同參與的運動新理念。
2.創新了訓練的方法與模式
創新的力量訓練都是以負重的方式克服外界環境進行抗阻以及克服彈性物體練習等等,這些手段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重心都必須處于相對穩定的狀態下實現的。若這種穩定的條件下被不穩定的方式破壞,人體機能就很難發揮出它應有的甚至高水平的發揮。不穩定的訓練因素的介入,又出現了懸吊和震動兩種形式訓練手段,對于肌肉參與的本體感受器的刺激激活收縮,讓訓練更加彰顯創新性的效果。
三、結論
1.核心力量的引入被國內關注的點有一定偏差或者說是片面,真正全方面系統的分類及運用有待廣泛知曉。
2.田徑乃運動之母,對于核心力量的運用有待提高,尤其是穩定平衡能力的素質、減少無用的抗阻練習、加強機體的神經及肌肉體系的控制,最重要的是預防運動損傷發生,增長運動壽命。
3.全面有效的運用好核心力量的訓練方式與手段,能促進發展田徑運動員的素質提高有著重要作用。
4.要想出成績訓練必須要持之以恒、循序漸進、由易到難、層層遞進,從穩定性練習開始直至最終的結合專項的核心作用爆發出效果的過程。
參考文獻
[1]王衛星.競技運動員核心力量訓練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08):1119-1121.
[2]田麥久.運動訓練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