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云
摘要:疫情給包括小學語文在內的各科教學帶來了困難和挑戰,也帶來了新的教學模式——智慧課堂。針對疫情期間安慶市小學語文教學的現實狀況,結合本班學生的學習基礎和特點,制定了適應于特殊疫情時期智慧課堂教學的規劃,設計了本班智慧課堂教學的具體措施。主要有:避免一刀切,選擇性課前“預習單”;結合錄播課,制定課間“學習任務單”;活用疫情教材,曬曬花式課后“作業單”;每日在線讀書,人人都是“朗讀者”和“悅讀者”等四項主要方法措施,有力地保障了疫情時期語文教學質量。
關鍵詞:疫情時期 小學語文 智慧課堂 構建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18-0173-03
智慧課堂建設是教育現代發展的主要途徑之一。疫情發生前,語文界一直在倡導語文智慧課堂建設,規劃了語文智慧課堂建設的構想,如唐玉平在《以信息技術打造智慧語文課堂》一文中指出,智慧課堂建設可“利用多媒體教學,激活課堂”“借助網絡,培養學生的能力”“基于信息技術,實現教學難點的突破”“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引導小組合作探究”[1]等途徑打造語文智慧課堂教學,為語文智慧課堂教學提供了理論構想技術支持。黃森的《“互聯網+小學語文”的智慧課堂模式探索》[2]、周晨輝的《小學語文智慧課堂教學模式初探》[3]大膽探索了小學語文智慧課堂建設之路。殷成有、王金梅的《小學語文智慧課堂中學生個性化學習策略探討》[4],針對智慧課堂中學生個性化學習,提出了諸多有益的策略。陳梅、王敏杰的《小學語文智慧課堂教學設計評價研究》[5],則對小學語文智慧課堂教學評價進行了研究。以上學界同行針對小學語文智慧課堂教學作的多方面探討,讓我們深受啟發。在疫情特殊時期,智慧課堂建設的重要性更為凸顯。安慶市響應教育部“停課不停學”的號召,按照安徽省教育廳“錄播教師統一授課與任課教師網上輔導相結合的方式”,開展線上教學已有三周時間。作為一個習慣了課堂教學的教師,這次開展的線上教學,教會我很多未曾深入接觸的知識,從一開始的找不到方向,到其間的手忙腳亂,再到如今的反思收獲,迫使我對固有的小學語文教學方式進行思索和創新。
如今,線上教學模式給教學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三尺講臺變成手機和電腦屏幕,面對面的教室場景變成網絡虛擬空間,教師走上熒幕當上“主播”,以微信群、釘釘、QQ變為新的課堂組織形式。這種全新教學方式也帶來了一些問題:一些家庭的硬件不足、網課卡頓延時、教師錯誤頻出、家長監管不到位、學生聽課效率無法查證等。面對這些問題,我們認為,無論教育模式如何改變,教育的本質是無法改變的。教師不應該只是“主播”,更應該是“導演”,線上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會學生學會求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這才是重中之重。這需要教師努力改變學校日常教學習慣,重新分配“教”與“學”的時間,精心策劃和布置需要學生線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任務。針對疫情時期的教學,以統編教材小學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為例,結合本班學生的學習特點和智慧課堂新模式,制定了以下四個主要措施,構建安慶市小學二年級語文智慧課堂。
一、避免一刀切,選擇性課前“預習單”
課前預習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良好途徑,面對有差異的學生,如何指導他們有效地進行預習?讓他們在線獨立自主、積極主動地完成預習任務呢?我認為制定具體可操作的課前“預習單”最為重要。教師要仔細研讀課標、熟悉教材,確定教學重難點,根據學生的差異,有區別地布置預習作業,有差異地進行課前準備。將線上教學落到實處,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獲。
在教學《雷鋒叔叔,你在哪里》一課時,我給學生呈現了一份選擇性課前預習單:首先,把課文讀通順,并把課后生字注上拼音。其次,了解雷鋒是怎樣的人,并找到有關他的圖片,試著向大家介紹。最后,讀了課文后,圈出自己不理解的詞語,畫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然后嘗試通過可行的辦法弄懂,例如聯系上下文、查字典、請教周圍的人等。
選擇性預習單里的第一層次的作業主要是針對閱讀理解能力偏低的孩子,他們在朗讀和閱讀上存在一定障礙,預習的關鍵是把課文讀通順。選擇性預習單里的第二層次的作業主要針對那些語文基礎知識比較扎實,有較高閱讀理解能力、學習自覺的孩子,鼓勵這部分孩子閱讀一些和課文相關的背景知識。課前學生在線上平臺分享雷鋒的故事,既展示了自己的學習能力,又讓其他同學對雷鋒有更多的了解。選擇性預習單里的第三層次的作業主要針對那些語文能力較強、求知欲強的孩子。鼓勵學有余力的學生對這三個層次的預習單逐一挑戰,也允許學生有差異,讓有差異的學生的能力、信心都有所提升。這樣的預習單,充分體現了以學生自學為主,可以充分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提前一天了解學生需要解決的問題,及時地與教案中的問題有機地融合,為線上教學做好鋪墊。
二、結合錄播課,制定課間“學習任務單”
2020年3月2日起,安徽省教育廳統籌各市錄制的2172節線上課程正式上線,它是各地教育部門實行線上集體備課,一人講課的教學方式,匯聚了集體的智慧。小學語文每堂錄播課20分鐘,堂堂課都是精品。線上課堂與線下課堂相比時間有限,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不足,這需要教師予以鞏固和補充。教師在掌握對學生“預習單”反饋后,根據學生學情,結合錄播課的內容,補充上傳精心設計的微課視頻,視頻中隨機出示以學生為主角而設計的“學習任務單”,旨在讓學生圍繞“學習任務單”展開自主學習,以探究、合作交流、互動的方式親歷知識建構的全過程。
安徽省錄播課《鄧小平爺爺植樹》的第三自然段,老師是這樣設計教學環節的:(1)看圖觀察鄧小平爺爺植樹的樣子。(2)出示動詞,學生認讀,打亂順序,師生共同理清鄧小平爺爺植樹的過程。(3)根據動詞講這個故事。因為錄播課時間的限制,所以學生沒有充足的時間練習。此時,為了讓學生對老師講述的內容有效地鞏固,呈現以下的學習任務單:(1)學生輕聲讀一讀學習單上的詞語:“填了幾鍬土、扶正、小心地移入、精心地挑選、連聲說”。(2)按照課文順序寫一寫這些詞語。(3)學生講故事,能加上動作的更好。這樣的任務單呈現的是一個集朗讀、聽讀、表演于一體的訓練內容,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就準確認識并理解了這些詞語。通過線上平臺大家分享各自講故事的視頻,孩子們對學習有了濃厚的興趣。
又如,安徽省錄播課《找春天》的第四至七自然段,教師是這樣安排教學內容的:(1)默讀第四至七段,看到文中的小朋友都找到什么?(小草、野花、嫩芽、小溪)(2)讀一讀,作者把它們想象成什么了?(眉毛、眼睛、音符、琴聲)(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4)你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樣的?進行寫話練習。這位老師教學設計層層深入,讓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得到發展,理解上述內容的之后,配合出示這樣的任務單:(1)背一背第四至七段。(2)用你的畫筆畫一畫書中的春天美景,小草、野花、嫩芽、小溪……,還可以補充畫出你眼中的春天。(3)出示例句,小草從地下探出頭來,那是春天的眉毛吧?仿寫( ? ?),那是春天的( ? ?)吧?學生拿到這樣的任務單以后,除了積累課文內容,還發揮了想象力,同時鍛煉了繪畫能力,寫寫畫畫是學生比較感興趣的。
三、活用疫情教材,曬曬花式課后“作業單”
語文是一門人文性、工具性相統一的綜合課程,要培養學生聽、說、讀、寫各方面的素養與能力。在這樣一個特殊的階段,教師可以很好地利用當前疫情這一鮮活的教材,借助線上平臺的互動性,進行優秀作業展示,發揮學生集體教育功能,把育人與語文有效融合,在課后“作業單”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假期開始的時候,筆者號召學生曬曬自己的“花式課程表”,引導學生理安排假期時間,勞逸結合,不虛度光陰;假期的第三天,筆者為了安撫孩子們克服不安和焦慮情緒,寫下《致203班孩子們的一封信》,希望能讓學生多一點耐心,多一份韌勁,更多一份家國情懷;并要求學生關注疫情新聞,以日記的形式記下感動瞬間,或者以詩歌的形式表達內心的想法。假期第一周,開展“戰‘疫在筆端”活動,家長和學生積極參與,創作出了防疫繪畫、手抄報、朗誦視頻等充滿正能量、振奮人心的作品。假期第二周,學生努力學習的腳步依然不停歇,靜心練習書法,再來一場“庚子年春書法秀”?;顒又校靶摇眰冃氖诌_情,書不妄想,創作出一幅幅心正筆正、賞心悅目的書法作品。假期第三周,告訴學生春暖花開日,我們雖然宅在家中,仍然能找到我們身邊及心中的春天,讓大家用照片的形式記錄春天,并配上文字或小詩。在一張張萬紫千紅的春日圖中,我們內心充滿了戰勝病毒的信心。此外, “體育小達人”“家務小能手”“小小歌唱家”等活動,讓孩子們的假期意趣盎然,學會生活。
四、每日在線讀書,人人都是“朗讀者”和“悅讀者”
如此長的假期,閱讀是最好的選擇,用線上的優勢來點亮師生共讀、親子閱讀,通過微信、QQ、釘釘等平臺,將文字、圖片、語音、視頻等資訊進行分享和交流。
每天的晨讀,教師與學生在班級群里共讀《太陽的話》。在開始的兩周里,筆者每天上傳一篇文章的注音、節奏停頓和內容概括等,再分享筆者的朗誦音頻,學生可以自由收聽,再用錄音軟件錄制自己的朗誦音頻并上傳。從八點半到九點半,班級微信群叮當作響,學生紛紛上傳自己的朗讀作品,每個人都是“小小播音員”,超出了學生以往在課堂上的表現,學生的朗讀欲望強烈,主動學習的熱情被點燃了,但朗讀字音的準確度還不夠。在第三周,筆者稍做調整:選出五位朗讀最好的同學擔任“領誦者”,像教師一樣指導大家朗讀,帶領大家朗讀,請欣賞一位“領誦者”的開場白: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大家早上好!我是今天的領誦者——邵鑫妍,今天由我接過孫老師閱讀接力棒,帶著大家一起晨讀。同學們,我們有時會因為一個同音的字而鬧出笑話;今天故事里的‘鄉紳卻利用這個來欺負家境貧寒的人,而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神墨大師——王羲之,他身為一方長官,清廉為民,用他聰明才智秉公斷案,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快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個有趣的民間故事吧”!
大家為了成為“領誦者”而努力著,他們的進步愈發明顯,整體朗讀水平大有長進。
在課外閱讀方面,家長和學生在閱讀筆記本上分享親子閱讀內容:或圈圈點點,和孩子共同閱讀批注;或拍下讀書的照片,記錄歲月的靜好;或有感而發,結合疫情寫出對孩子的讀書期望……教師要做的則是,每天記錄班級共讀活動,作成“美篇”發給家長分享。此外,建立讀書小組,以達到“生生交流”的目的。每人制定《閱讀記錄單》,上傳自己的閱讀成果。學生相互欣賞,相互點評,并記錄下組員的進步與不足。由組長每周在班級群匯報本小組的閱讀成果,組內評選出“閱讀達人”,學會欣賞,獲得提升。
延期開學期間的線上教學,可以說是這個春天最富挑戰性的教學。為應對這一難題,教師需充分利用線上教學優勢,挖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讓小學語文智慧課堂教學新模式充分發揮其獨特的作用,從而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唐玉平.以信息技術打造智慧語文課堂[J].甘肅教育,2020(5):160.
[2]黃森.“互聯網+小學語文”的智慧課堂模式探索[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8(12):20-23.
[3]周晨輝.小學語文智慧課堂教學模式初探[J].中國農村教育,2019(18):49.
[4]殷成有,王金梅.小學語文智慧課堂中學生個性化學習策略探討[J].甘肅教育,2019(23):123.
[5]陳梅,王敏杰.小學語文智慧課堂教學設計評價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9(27):235-329.
責任編輯: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