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姿言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居民對法律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在此環境下,公證行業也有了進一步的發展,直至今日,已經憑借自身強制的執行效力和證據效力,在大多數領域被廣泛接受。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要了解公證法律,就要以社區居委會為重點,探索公證視域中的“家事法律服務室”實踐。
關鍵詞:公證視域 家事法律服務 探索 實踐
中圖分類號:D926.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18-0203-02
從公證人角度,對司法資源進行調整,同時增加開設多元化服務機構。目前,公證機構在人員規模和實力方面存在不足,如果只通過公證機構開展家事法律服務,很難全面滿足日益增長的公正需求。成立家事法律服務室,需要社區居委會和司法行政部門共同推進;同時融合社會資源和司法資源,以拓寬家事法律服務室的整體空間和服務對象。一旦社區居委會了解了民商事法律范圍內保障權益、化解糾紛過程中公證的重要作用,就會提高公證組織對各個家庭進行良好服務的落實度,這有利于家事法律服務,使公證法律能夠更好地服務社會。
一、家事法律服務室的相關人員職能
1.法律輔導員
所謂法律輔導員,指的是社區居民遇到各類不能解決的法律問題時,為他們做解釋說明的人。具體表現為,仔細傾聽居民所描述的相關法律問題,然后針對問題進行分析,使居民能夠方便、快速地解決問題。法律輔導員與居民的關系更像教師與學生的關系,他們在法律方面對居民進行引導教育,分析并處理居民所遇到的實際案例。
2.普法宣傳員
普法宣傳員即組織居民共同學習一些與自身實際生活相關的法律知識的人員,使居民在對相關法律知識有了充分的了解后,能夠運用合法手段維護自身權益。同時,普法宣傳員也能回答社區居民提出的一些法律問題,幫助其深入了解法律知識。此外,普法宣傳員還需要定期為居民解讀各類案例,開展一些法律講座、普法宣講等活動,增加一個法律知識傳播的渠道。
3.法律調度員
法律調度員的作用是,當居民遇到實際的法律事件時,針對具體情況調查、分析,同時在遵循相關法律的基礎上,為居民提供相應的法律服務,使其得到實質性的幫助。如果遇到家庭矛盾或者鄰居糾紛,法律調度員可以主動對其進行調節。如果遇到可以通過公證方式處理的問題時,需要針對事件的預期效果和后果進行分析。當一些事件需要法律服務的時候,法律調度員要幫助居民聯系相關法律機關,使居民可以得到良好的法律援助。此外,針對需要通過法院訴訟才能解決的法律糾紛,法律調度員可以幫助當事人找相應的律師;同時積極配合法院的家事法庭,使家事法律服務室很好地解決一些家庭矛盾糾紛,借助多方面力量,壯大家事法律服務室規模,增加其影響力。
二、家事法律服務室的相關實踐
1.更新家事理念
法律服務相關人員要改變自身關于家事服務的傳統理念,加深家事服務的使命感及責任感,懂得改變家事法律服務相關的審判方式,回應居民的相應需求。在遵循法律法規的基礎上,維護老人、婦孺等人群的合法權益。
2.建立家事法律服務機制
在家事法律服務機制的構建方面,需要結合時代發展的需求,促使公證工作深入法院家事法律服務相關的證據保全、調節、送達等業務中。重視家事糾紛的調節和處理,切實做好矛盾化解工作。充分利用法院、公證處等平臺,修復或解決當事人之間的關系和問題。只要公證人員在家事法律服務方面能夠做到耐心細致,就容易得到居民的接受和認可,使家事糾紛的解決方法更多元。
三、家事審判職能的延伸
在處理家事問題時,要明白家事案件和財產類、婚姻危機、婚姻死亡類案件的差異性,改變重視裁判而忽略修復的傳統觀念,避免使用審理財產類相關案件的方式去審理家事案件。審判人員要在依法重點保護老人、婦孺、青少年權益的基礎上,做到相對合理地調節問題。此外,要定期開展一些家事法律相關的宣傳活動,比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等,讓居民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家事法律的公平公正性。
四、家事法律服務的具體應用
1.提前了解
對于其他可通過聘請公證人的方式及時解決的法庭事項,要及時做好法庭事件評估分析、后果評估預測、效果評估反饋;對需要家庭法律援助的法庭事項,應與當地法律援助服務中心及時取得業務聯系,協助當地居民自行申請家庭法律援助;對需要法庭訴訟律師解決的法庭事項,公證人不僅可以自己代寫法庭訴狀,提供法庭律師相關信息,同時可以引進上級法院的專業家事服務法庭律師,入駐法院家事家庭法律援助服務室,讓更多家事家庭糾紛在法院家事家庭法律援助服務室內得以解決。做好社區家事服務法律咨詢服務室的整體設置、綜合規劃。以筆者執業的家事公證服務機構為例。這一機構先后規劃設立了9家大型家事公證法律咨詢服務室,分別設在區域的正北、正南、正東、正西、東北、東南、西南、西北,以九家公證服務機構本座地址為服務中心,呈環狀方向分布。同時,公證處又對周邊9家大型家事律師法律咨詢服務室的9個周邊服務區域進行整體規劃,確定各自的周邊輻射服務區域,形成全面整體的發展規劃思路。
為確保家事社區服務工作效能,各家庭涉事社區法律咨詢服務室相關工作人員不僅要定期走訪社區周邊涉事社區居委會、中介機構,還要組織開設社區法律知識講堂、“面對面交流零距離溝通”現場法律咨詢會、社區主題法律宣傳等普法公益活動,通過建立家事社區法律咨詢服務群,把周邊社區廣大民眾吸收進來,提高社區解決法律問題的處理時效和工作功效。深入社區,了解周邊社區及周邊區域經濟特點、人員構成、環境狀況,為周邊社區居民量身定做相應的法律服務設施產品。如對一些老年人家庭居多的農村社區,著重通過訂立遺囑、繼承、遺贈,以及扶養補償協議、贍養補償協議等相關公證法規宣講,讓更多老年人能夠了解如何運用法律法規合理正確地支配自己的個人財產;對于一些年輕人家庭居多的農村社區,通過提供夫妻之間財產代理協商,幫助他們合理解決財產問題。
2.降低援助門檻,擴大社區法律援助覆蓋面
緊緊圍繞人民群眾日常生活中日益增多的重點法律援助服務需求,要將與社會民生問題緊密相關的法律事項主動納入重點法律援助服務范圍,將低保救助對象、殘疾人、農民工、農村城鎮留守職工兒童、無經濟固定收入的退休老年人、軍人及軍屬等特殊人員,作為國家重點法律援助服務對象。
3.豐富便民舉措,方便困難群眾
縣級社區法律援助服務機構在社區臨街、一層大樓設立“便民服務窗口”,在工、青、婦、老、殘、信訪、勞動社會保障和其他基層人民法律援助法院、公安派出所、看守所等有關部門,定點設立村級法律援助電話聯絡站,暢通法律援助的電話渠道。積極開展“關愛弱勢群體,法律援助進萬家”活動,向我國100萬低保貧困人口免費發放低保法律援助服務綠卡,開通低保法律援助服務綠色通道。統一《法律援助便民服務手冊》基本格式、信息內容,并向所有鄉鎮行政村發放,方便廣大農村人民群眾及時了解農村法律援助內容,實現農村法律援助信息無時間縫隙、全方位覆蓋。逐步簡化受理案件審查手續程序,對同時持有同級民政、工會、法院、社會福利服務機構等部門發放的家庭社會困難救濟、救助相關證件或者其他證明文件材料的雙方當事人,免予家庭經濟困難受理審查。31個省市各區縣全部啟動開通全縣法律援助管理信息采集管理服務系統,初步實現了信息貫穿網上援助受理、輸入、采集與展開公布四個全程的信息化,進一步提高了全縣法律援助管理工作效率。河南省司法廳:實施民生工程,實現應援盡援的司法部部署,開展“法律援助便民服務”主題活動,緊緊圍繞法律援助工作。利用省委、省政府十項民生工程的有利契機,堅持以“法律援助便民服務”主題活動為載體,以法律援助應援盡援為目標,著力打造法律援助民生工程,全力推進法律援助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五、結語
總而言之,家事法律服務室可促使公證機構直接服務于社區,以群眾的需求為出發點。家事法律服務室,是體現社會效益及信譽的基礎,因此,公證服務深入基層及社區,可以讓更多人民群眾享有高效的法律服務。
參考文獻:
[1]李琨.公證視閾下的家事法律服務室探索與實踐[J].中國公證,2017(1):52-53.
[2]孫力.公證在家事法律服務中的地位和作用[J].法制與社會,2019(6):114-115.
[3]楊景.公證視角下的家事法律服務的探索與實踐[J].法制博覽,2018(27):133.
[4]楊凱.公共法律服務的理論與實踐[J].華中師范大學研究生學報,2018(2):8.
責任編輯: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