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珠
摘 ?要:現階段,我國在全面落實和推動素質教育后,很多教師轉變了之前的教學方法,更加注重對學生的素質培養。對于初中體育教學也并不例外。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構成就是學生個性化發展。在初中體育教學中開展個性化教育需要根據學生的個性特征進行教學,學生個性化的形成和發展都與教師教學和學校有直接的聯系,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重視學生的個性化培養,以減少之前被動學習的局面,讓學生的發散思維得到鍛煉。基于此,初中體育教學中需要根據學生的性格特征等進行教學,把握兩者之間的關系后,實現學生個性化發展,為初中體育教學注入新的生命力。
關鍵詞:個性發展;初中體育;關系
初中體育課不僅能夠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還能夠讓學生在參與體育運動時能夠鍛煉自身的思維,提升學生的身體素養,進而能夠養成長時間鍛煉的習慣,使得學生對待生活和學習更加積極。初中體育教師在不斷完善自身的教學模式后能夠讓學生的個性得到鞏固和發展,而個性的發展符合當前社會對于人才提出的需求,也是開展素質教育的主要內容。因此,開展個性化的培養成為初中體育教學的難點和重點。教師只有不斷完善自身的專業不足,在全面了解初中體育與個性發展之間的關系后,能夠在全面提升初中體育教學的質量后促進初中學生得到個性化的發展。
一、體育教學對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產生的重要影響
(一)體育教學為促進學生個性發展提供了展示的平臺
體育教學與其他的學科具有本質上的不同,體育教學中學生能夠在較為廣闊的空間中開展運動、游戲和競賽等,他們在參與過程中,身體技能和思維等實現了緊密發展,其個性的發展也有了施展的平臺。
(二)體育教學對學生個性化發展發揮出協調的作用
體育教學中,學生通過參加更多課外的互動等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在獲取一定的榮譽后,能夠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比賽過程中學生不僅會享受到成功帶來的喜悅感,還提升了自身的競爭意識,在活動中充分證明出自己的實力后能夠增強自信心。這就可以看出初中體育對個性形成起到了協調的作用,引導其不斷發展。
二、個性特征對體育教學所發揮的影響
(一)學生興趣直接影響教學的效果
初中體育教學過程中學生在學習同樣的教材和同樣的教學內容后,由于每一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興趣愛好各不相同,導致一些學生在練習時較為認真,一些學生并不感興趣。因此,學生對于學習不感興趣,身體的運動機能也無法被激活,最終導致整體的教學效果不斷降低。
(二)學生的性格也決定著最終的教學效果
初中學生的性格分為內向和外向兩種類型,針對于一些外向型的學生而言,他們在練習和競賽時并不會因為別人的注意而產生張皇失措的現象,能夠更快地理解所教的動作或者技能等。而對于一些內向型的學生而言,他們在掌握的技能上、承受的壓力上可能都不如外向型的學生。但是在心理成熟度和穩定性方面,內向型的學生要更勝一籌。這就可以看出兩個類型的學生存在較大的差異性,其在學習過程中沒有采取因人而異教學的方法,很容易在教學中產生妨礙,其教學的效果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三、初中體育教學如何全面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一)因人而異,對學生的個性進行有效識別
體育運動學習中,能夠充分彰顯出學生的個性,如:好動的還是文靜的,善談的還是穩健的。這時如果在教學中沒有根據這些學生的優點和缺點進行教學,他們的這些優點也難以被充分展示出來。因此,想要全面培養學生的個性,需要因人而異,在發現每一個學生的優點和缺點后,能夠找出他們的個性,進而再采取針對性的引導和教育后,使其個性得到良好發展。
(二)加強學生的心理訓練
體育教學過程中通過加強心理品質的培養來提升初中體育教學的質量,培養學生的個性發展,讓學生具備一定的抗壓能力、忍耐能力和創新能力等,對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樣發揮作用。例如:學生在與教師進行相互溝通和交流后,將自己的苦惱向教師訴說,能夠讓學生的心理狀態更加良好,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會倍增,特別是在學習上變得更加主動,思維也會變得更加活躍,技術動作完成得更加出色。因此,加強學生的心理訓練對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具有重要的保障。
(三)創設良好的體育環境,培養學生的主觀意識
素質教育中提到教學過程中應該發揮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盡量讓他們開展自主的學習和思考,在給予他們更多自主學習的空間后,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個性的發展。因此,創設良好的體育環境能夠發揮出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方面,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另一方面,以體育活動為媒介,培養學生的道德觀念和集體榮譽感。
結束語:個性發展與初中體育之間存在著諸多的關系,初中體育教師在完善自身專業能力基礎上還需要了解兩者之間的關系,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出體育教學的價值,才能讓初中體育對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
參考文獻:
[1]李國榮.初中體育教育與學生個性發展的關系研究[J].文體用品與科技,2020(04):15-16.
[2]林鴻.初中體育課堂有效教學的實踐研究[J].新課程(中),2019(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