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佳慧
摘 要:互聯網迅猛發展的大背景下,輿論環境發生了許多變化。一方面,網絡的普及加快了輿論傳播的速度,豐富了傳播途徑;另一方面,網絡也為輿論的發展帶來了一些新的問題。面對這些新問題的干擾,主流媒體應該通過加強與新媒體的融合,鞏固主流思想意識的地位,改進和完善話語體系,加強媒體的媒介素質,進一步加強對輿論的正確引導。
關鍵詞:互聯網;輿論;引導;主流意識形態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079 (2020) 22-000-02
在互聯網高度普及的今天,輿論傳播擁有了許多新的特點,在人人都有麥克風的背景下,堅持對輿論的正確引導,使其符合社會主義發展方向,才能鞏固全體人民的共同思想基礎,維護社會和諧與穩定,推動各項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
一、互聯網背景下輿論引導的必要性
(1) 社會大眾的需要。根據第4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結果顯示,從網民結構來看,年齡結構中10~19歲的群體在整個網民結構中占19.3%,中學生群體位列職業結構第一為26.9%,青少年仍然是網民的主力軍。但是由于他們的意識形態尚未完全形成,并且缺乏一定的社會閱歷,因此辨別能力十分有限,難以準確辨別輿論信息的真實性,一旦被錯誤、扭曲的輿論所迷惑,就容易成為負向輿論的推手,擴大負向輿論的傳播,危害更多不清楚事實真相或者同樣缺乏判別能力的受眾。此外,網絡虛擬世界具有較大的開放性和匿名性,給人民群眾提供了更加自由的表達空間。但是,部分受眾素質水平較低,很容易將網絡平臺當作宣泄和釋放情緒的場所,發表片面、過激、不理性言論,造成網絡暴力。為了削弱負向輿論的危害,維護輿論場的潔凈,正確的輿論引導必不可少。
(2) 治國理政能力的需要。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目標任務。正確引導輿論,可以使輿論的走勢與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的發展方向相統一,營造積極健康的輿論環境,是國家治理能力提升的有力體現。在這個大發展大變革的時期,社會輿論場中充滿著各種虛假、非理性、反馬克思主義的觀點意識,人民群眾長期面對難辨真偽的輿論新聞,極容易失去對正確社會觀念的認知,從而導致國民總體價值觀的難以前行。因此,要加強對輿論的正確引導,將社會主流意識形態注入其中,構建統一的社會價值觀,借此提高人民的價值判斷能力,維護社會有序穩定的發展,促進治理能力的提升,維護國家的長治久安。
二、互聯網背景下輿論場存在的問題
社會輿論的走勢既能反映出人們意識形態領域的發展趨勢,又體現出人民群眾的迫切需求。雖然國家對于網絡空間的治理成效顯著,但是網絡的一些特性仍然為輿論發展帶來了一系列新問題:
(1) 主流媒體主導地位受到沖擊。隨著互聯網相關技術的成熟,許多新媒體平臺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為公眾發聲提供了更多平臺支撐,對主流媒體的發展造成了沖擊。就輿論的傳播主體而言,傳統媒體、新媒體、主流媒體和民間媒體共存;就輿論的內容而言,除了主流媒體宣揚的主流思想觀念,各個自媒體、民間媒體還會傳播一些虛假的、情緒化的、非馬克思主義的輿論新聞;就輿論的媒體人而言,有些新時代媒體人將經濟利益、新聞爆點作為唯一追求,不遵循黨性原則,在實際工作中不服從新聞管理制度,隨心所欲的發表輿論觀點,極大地損壞了網絡輿論場的有序和穩定;就輿論平臺而言,微視、頭條、抖音等多種新型媒體平臺成為公眾瀏覽新聞、轉發新聞并且發表個人看法的重要場地,極大地轉移了人們對傳統主流媒體的關注度。
(2) 多元化思潮的挑戰。在經濟全球化、信息網絡化的時代發展大勢下,世界日益成為一個緊密聯系的整體,隨著國際外交的深入發展,西方的資本主義普世價值、價值取向、自由主義理論等思想觀念源源不斷的傳入我國,沖擊著我國的主流意識形態,并與其產生了激烈碰撞。如何有效抵御國內外多元社會思潮,鞏固并壯大主流輿論意識成為輿論引導的重大問題。另外,互聯網平臺給予了人們極大的輿論自由,人們可以隨時隨地的發表新聞信息的看法,使得社會思潮變得更加多元化,沖擊著主流輿論意識的主導地位。
(3) 傳統媒體話語體系落后。長期以來,新聞工作者習慣性的用教化式的話語體系,對公眾進行大而空洞的正面宣傳,將自己置身于輿論的較高位置。這種傳統的輿論引導,往往通過重復要求、突出重點等方法進行典型性、正面性的報道,其傳播效果已經大打折扣,不再具有吸引力和感染性,存在遠離人們的日常生活,缺少地氣的問題。要十分重視這種現狀,轉變傳統話語體系,使傳統輿論引導重新具有活力和生機。
(4) 輿論市場化。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和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的價值取向和思想觀念發生了變化,對于明星緋聞、道德缺失、家庭倫理等事件的關注度不斷加深。面對新的輿論傳播需求,傳統媒體和迅速成長的新興媒體逐漸呈現泛市場化趨勢,將經濟效益作為第一考慮要素,一味地迎合市場的需求。為了引起人們的注意力、點擊率,媒體會通過制作吸人眼球的標題、夸大事實真相等手段,來達到市場需求,造成了輿論的低俗化、庸俗化、娛樂化,違背了正確引導輿論的目標,導致輿論場的混亂。
三、互聯網背景下正確引導輿論的方法
互聯網時代意識形態建設已經成為一個重要課題,輿論場作為體現和影響人們思想意識的重要戰地,應該要緊跟時代潮流,始終堅持正確方向。為此,主流媒體要做到:
(1) 始終堅持正確的方向。主流媒體在輿論引導的過程中要始終堅持正確的方向,積極宣傳社會主流的價值觀念,繼承和弘揚社會主義優秀思想文化,確保前進方向不偏移。同時,主流媒體在輿論引導過程中要樹立明(下轉第頁)(上接第頁)確的政治立場,始終堅持黨的領導,不僅要積極向人民群眾傳達黨的思想、政策等心聲,還要及時向黨反映人民群眾最迫切的訴求,加強黨和人民之間的雙向互動,始終成為黨與人民間的溝通橋梁,不傳播虛假的、違反社會主流思想的輿論信息,堅決維護輿論內容的健康向上,保持輿論場的潔凈。
(2) 加強新媒體和傳統主流媒體的融合。加強對輿論的正確引導,促進傳統主流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勢在必行。人在哪里,思想宣傳就應該在哪里,輿論陣地就要在哪里。傳統主流媒體應該借助新媒體傳播速度快、傳播平臺多、視聽結合等特點,為人民群眾播報他們喜聞樂見的社會熱點新聞,并將社會主流思想文化貫徹于新聞傳播的始終。大數據作為新媒體的又一強有力支撐,傳統媒體要充分利用,通過分析用戶的瀏覽喜好,為其提供個性化的、符合社會主義核心思想的新聞輿論,全心全意為用戶服務,進一步推進媒體間的融合發展,引導社會大眾形成較為統一的思想觀念,提高輿論引導力。
(3) 鞏固主流思想意識,傳播正能量。隨著互聯網影響力的不斷擴大,網絡輿論陣地逐漸成為思想意識較量的主戰場。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作為馬克思主義思想在新聞輿論領域的體現,是新聞工作的根與魂。主流媒體要將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作為新聞報道的出發點,遵循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要求,對于故意抹黑、扭曲主流思想觀念的言論要及時作出回應,澄清事件的發生始末,使輿論發展態勢始終由主流媒體所左右,保持輿論的正確走勢。同時,要利用榜樣的先鋒模范作用,宣傳主流思想文化。既要講好英雄人物、杰出人才的先進事跡,又要講好中國的革命故事和紅色故事,并為其注入時代新內涵,傳播好中國故事,弘揚正能量,從而保證對輿論的正確引導。
(4) 改進和創新話語體系。要改進傳統新聞式、宣教式的話語體系。傳統新聞媒體注重受眾的觀感,輿論報道帶有濃重的報道感,在碎片化、搞笑娛樂盛行的互聯網時代,如果仍然秉持一貫的嚴肅作風,則難于擴大傳播范圍、難以為大眾接收。所以,傳統主流輿論要轉變以往的文風,要用生動活潑、沾泥土、冒熱氣、帶露珠的通俗化的語言方式,拉近媒體與人民間的距離,向大眾傳播喜聞樂見的社會事件,使新聞輿論一直具有吸引力與感染力。
(5) 加強媒體媒介素質建設。新聞媒體工作者是新聞輿論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想規避輿論市場化帶來的風險,就要加強對媒體人的媒介素質教育,從源頭切斷問題的發生。媒體工作者要積極主動地學習新聞媒體的專業知識,保證自己的專業性;要深入輿論新聞的現場,為人民提供具有真實性的輿論;要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及時剔除新聞輿論中的錯誤信息,保證輿論場的潔凈。
互聯網這把雙刃劍為輿論的發展帶來了諸多影響,主流媒體要履行好正確引導輿論的職責,始終為人民提供真實的、符合社會主義發展的新聞資訊,做一個有溫度、負責任的媒體。
參考文獻:
[1]第45次《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EB/OL].中國網信網. http://www.cac.gov.cn/2020zt/45/index.htm.
[2]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 (全文)[EB/OL].網易號.http://dy. 163.com/v2/article/detail/ET8CK74L051486CM.html.
[3]謝曉娟,李巖.堅持網絡輿論正確導向的路徑分析[J].行政與法,2020-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