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萬勝
摘要:杜威提出教學活動應是喚起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把思想引向一個新的境界,由此培養學生“思維習慣”的過程。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教師重視學生在生活、學習中樹立誠信、自尊、正義、守法、愛國主義等核心價值觀,忽略了其內化過程,無法讓學生在接觸自然和社會中獲取經驗和知識。基于此,本文對情境教學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中的運用進行探討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情境教學法;運用
在新課改背景下,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要求理論知識和具體問題相結合,并通過有效的教學方法來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情境教學法是一種在課堂教學中借助相關的情境來教學的方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法,可以讓學生深入情境之中,通過情境來學習課程。情境教學法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的興趣和積極性,還能夠更好地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從而幫助學生深入學習和理解道德與法洽。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運用情境教學法。
一、構建生活化導入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一堂課順利進行的前提。課堂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將有趣的教學情境與課堂導入相結合,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保證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中的內容大部分是與實際生活相聯系的,有助于學生利用所學理論知識分析具體實際案例,逐漸形成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和生活觀。教師在開課前如果只是單純論述課本知識,沒有一點新意,學生便會失去聽課興趣,容易分散注意力。因此,教師要把握好課堂導入環節,通過情境吸引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為課堂理論知識的講解做好鋪墊。同時,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與教學目標緊密聯系。有效的教學情境勢必是與課堂教學相輔相成的。教師在講解前應積極導人生活情境,幫助學生更好地進入課程學習狀態。例如,在初中道德與法治“網絡生活新空間”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在授課前通過釘釘學習軟件接人互聯網,播放《網絡——正改變著我們的世界》記錄視頻。利用現有的網上教學視頻資源展示互聯網給生產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帶來的轉變,可以使學生更加清晰、直觀地認識到互聯網對新時代變革的重要性,使學生親身體會足不出戶便可欣賞千里美景的感覺。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入“網絡改變世界”章節的學習,通過情境導人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利用這種生活化的教學方式能促使學生積極了解互聯網,發展學生的探索意識。
二、創設趣味化的游戲情境。活躍課堂氣氛
趣味化游戲情境的創設在教學活動中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對教學活動的開展有著很大的幫助。趣味化的游戲情境充分體現了“寓教于樂”這一教學理念,能夠讓學生在游戲當中輕松有效地學習相關道德與法治知識,對課堂參與度的提高和課堂氣氛的活躍都有很大的幫助。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有意識地創設相關趣味化的游戲情境,從而活躍課堂氣氛、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和理解道德與法治。比如在“多彩的職業”這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僅是單一地講授有關職業的知識,便難以讓課堂氣氛活躍起來,也不利于學生更好地了解這些職業。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可以創設趣味化的游戲情境,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這一課的內容。教師可以讓學生先對一些職業進行一個大概的了解,然后讓學生在其中選擇一些職業,教師說出一個職業,相應職業的學生就必須快速做出相應的動作,并且說出“假設我是一名教師,我將教書育人”這樣的話語。通過這樣的趣味性游戲情境,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眭,讓課堂氛圍更加活躍,還能夠讓學生在游戲中更好地掌握相關的知識內容。
三、巧妙設計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初中教師在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應改變以往的“灌輸式”教學模式,樹立提問式教學理念。教師巧設懸念、精心設計問題情境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而且可以活躍課堂氣氛,促使學生緊跟課堂節奏,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設置的問題應有針對性,要有一定的深度,滿足不同學習層次學生的能力提升要求,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探究,并自主找到問題答案,從而強化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例如,“敬畏生命”這部分教學內容理論性較強,教師可以播放關于“百臺挖掘機救男孩”的網絡視頻,引入當堂課程的內容。在播放視頻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生命的價值,讓學生對生命產生敬畏之情。視頻的最后是雖然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獲救的小男孩還是不幸去世了。對此,教師可以拋出之前準備的問題:耗費這么多的資源和時間去搜救一個不知道是否存活的小男孩是否有必要?如果你認為值得,原因是什么?這種問題正好刺激到學生處于震撼和惋惜中的情緒點,他們會盡情抒發自己的情感。大家可以暢所欲言,發表不同的觀點,并針對這些不同的觀點展開小組之間的討論。這樣不僅可以活躍課堂的氣氛,而且可以激發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教師還可以轉換情境問題,問學生:如果掉下去的是你,你希望大家用這么大的代價去救你嗎?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想問題、找答案,可以有效激發學生自主探討的欲望。教師適時引導學生思考這些關于人性的問題,能調動學生的情緒,在情境中將知識點與自己的情感聯系起來,產生共鳴,有效提高課堂學習的效率。
四、結語
綜上所述,要在初中思想品德課和法治課教學中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必須創新教學模式,用情景教學模式取代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提高初中生的學習興趣,拉近教材與學生實際生活的距離。同時,將學生家庭、學校、社會的生活經歷同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相結合,克服道德與法治課程脫離實際的阻力,切實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積極性,讓道德與法治課程真正回歸到我們的生活中去,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