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艇戈 呂紫煙
摘要:朝核問題雖然是朝美之間的關系問題,但朝核左右著東北亞地區秩序,也影響著中國安全。為了解決朝核問題,包括中國在內的相關國家做了大量的工作,然而沒有起到任何效果。
關鍵詞:朝核問題 建構主義 朝美關系 身份認同
一、建構主義身份認同理論
建構主義出現于20世紀90年代。奧·魯夫將原本屬于社會學概念的建構主義引入解釋國際關系。
長期以來,學者想用國際規則理論來解釋朝鮮核問題,但一直無法得到解決。這在過去的經驗中已經得到驗證,比如中國主導的“六方會談”、美國主導的“國際制裁”都沒有對朝核問題的解決產生明顯的實質性推動效果。這是因為朝鮮長期游離于國際社會之外。于是,我們試圖想用建構主義的另一個方向——身份認同來重視審視朝核問題。因為建構主義的身份認同理論認為決定和改變國家行為、認同和利益的并非體系的物質結構,而是不斷產生于國際政治互動中的國際社會結構。
以上兩種身份決定了國家的利益,國家利益進而決定了國家行為。這種身份的定位既是主觀的,也是客觀的。而且不僅要對自己身份的認同,而且包括對對方身份的認同。
二、朝核問題中的美國國家身份分析
1.團體身份:維護國家利益的主權國家
團體身份決定了美國有維護國家主權、人口和領土等基本要素及基本權利的重要國家利益,并以國家利益作為一切國家政策的出發點。因此,雖然特朗普上臺后不惜違背核不擴散條約,放棄伊核協議,但在朝鮮承諾核武器不威脅美國、不發射中程導彈的情況下,美國又表現出樂意與朝鮮協商的積極態度。主權國家的團體身份,要求美國必須將維護其身份要素放在國家利益的首位。在此本國國家利益不受對方國家威脅的情況下,特朗普展現出愿意與朝鮮協商的積極態度并不難預測。
2.類屬身份:維系優越地位的核國家
美國具有全球領先的政治、經濟、軍事能力。因此,美國的核目標有維持自己國家類屬身份的因素。在朝核問題上,美國起初堅決拒絕朝鮮研發核武器、拒絕承認朝鮮成為核國家,也有出于保護美國核國家屬性的特殊性,使核武器掌握在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少數國家中,不產生新的合法擁核國家的考慮。
目前世界上只有五個合法核國家,并且長期沒有產生新的合法核國家,一旦朝鮮成為新的核國家,極有可能刺激各國進行核武器研發,威脅美國核國家的特殊性,挑戰美國的國際權威并且對美國的國家安全造成極大威脅。
3.角色身份:主導國際秩序的超級大國
目前,美國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在國際社會上的影響力極大。為了維護超級大國的地位也是美國國家利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核武器和核技術正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手段。核武器保證了美國擁有強大的軍事威懾力,核技術是美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因此,美國可以維護現存國際秩序,使其符合美國利益。在核問題上,盡管朝鮮目前的國力不會威脅美國的國際地位,但是朝鮮從宣布研發核武器至今,解決朝核問題的每次起伏都引起了整個國際社會的極大關注。同時,朝鮮視“核武器”為與美國談判的重要籌碼,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美國的亞太戰略順利實施,尤其是美國在朝鮮半島事務上的決定能力。
三、朝核問題中的朝鮮國家身份分析
1.團體身份:捍衛國家安全的主權國家
自1991年朝鮮和韓國同時加入聯合國后,朝鮮獨立的主權國家身份才被國際社會大多數國家所承認,朝鮮擁有的基本國家要素是獨立的主權和固定的領土。作為主權國家,朝鮮的首要國家利益是維護其主權國家的身份。長期以來,朝鮮戰爭未能實現真正終戰。關于朝美核問題的談判,在“919共同聲明”中,朝鮮愿意接受有條件的棄核,即外部世界提供幫助朝鮮實現經濟平穩發展的援助、保證朝鮮主權領土安全等,可見核武器和核技術只是朝鮮維護其國家身份和利益的手段之一,而非必然路徑。
2.類屬身份:“夾縫求生”的非法擁核國
政治上,朝鮮屬于社會主義國家;經濟上,朝鮮屬于計劃經濟國家。冷戰后,隨著傳統社會主義陣營的瓦解,朝鮮的政治經濟制度與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顯得格格不入。因此,朝鮮需要增強自身軍事實力,防止朝鮮政權被軍事顛覆,國家類屬身份遭到抹滅。
3.角色身份:謀求提升地位的羸弱國家
朝鮮長期封閉,經濟實力較弱。盡管近年來朝鮮核開發的問題在世界上引起了軒然大波,國際政治地位似乎有所提升,但毫無疑問,朝鮮如今仍然僅是國際舞臺上的“小角色”。而朝鮮有限的經濟、軍事實力以及相對較低的國際政治地位,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外交談判能力。對于經濟基礎薄弱的朝鮮而言,發展核技術雖然并非是發展國力最經濟、最合適的手段,但卻是最直接、最迅速、且能最大幅度提高軍事能力和國際政治地位的手段。擁有核武器不僅可以維護朝鮮的政權獨立和國家安全,還能幫助朝鮮在國際社會的互動中獲得相對平等的地位,增強國際話語權。
四、朝美核目標差異及影響分析
1.朝美核目標差異分析
基于上文對朝美國家身份的分析,在朝核問題中,美國的核目標為:維護其國際地位、保持自身核威懾和保護集團盟友免受核威脅。因此,美國一方面積極運用國際制裁和單邊制裁,加速“一攬子”解決朝核問題;另一方面又在朝鮮保證不威脅美國時采取部分妥協措施。朝鮮的核目標則為:保護國家安全,保障社會主義政權獨立和穩定,以核武器為籌碼換取與美國及整個國際社會談判的機會,為國內經濟和社會發展贏得機遇。因此朝鮮大張旗鼓地發展核武器,接受經濟援助的有條件棄核,但要求棄核應與安全保障等承諾的兌現同步進行。
可見,朝美雙方具有完全不同的國家身份,彼此利益存在結構性矛盾,對核目標的確定也存在嚴重分歧。這進而導致雙方在接觸和談判過程中信號傳遞出現問題,突出表現在對彼此核目標的建構和理解方面的巨大差異。在美國身份的角度看來,朝鮮的核目標是挑釁美國的國際地位甚至會威脅美國和同盟國的國土安全。而從朝鮮身份的角度來看,美國對朝鮮核開發的反應之強烈正體現出了美國對朝鮮的打壓之意,是美國有意改變朝鮮國家身份的證據。
2.朝美核目標差異的影響
由上文分析得出,朝美兩國在解決核目標認識上存在本質上分歧,若兩國未及時發現并理解這種差異,或在談判過程中刻意回避此種差異,則日后關于朝核問題的談判將會面臨更大困難,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方面,雙方行為的錯誤預判。首先,朝美雙方在身份上處于相反立場,很難理解對方的立場并建立政治互信。其次,目前美國的身份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動搖。在類屬身份上,美國宣揚保護人權,卻退出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作為資本主義國家,卻在全球化進程中逆行倒施,大打貿易戰,違背自由市場原則;在角色身份上,美國不再愿意承擔提供國際社會公共產品的義務,大肆擾亂當前國際秩序,使得朝鮮難以按照過去的美國身份來預測美國行為。
另一方面,國際社會的錯誤干預。朝核問題發展至今,已經遠遠不僅是朝美兩國之間的問題,國際社會的干預也產生了重要影響。其中最重要的美國利用聯合國對朝鮮進行全面制裁。朝鮮經濟封閉,聯合國的制裁使得朝鮮更加無法與國際社會進行經濟合作,且朝鮮經濟脆弱,一旦出現天災,國內正常生活需依賴于國際支援,在高壓的制裁下,朝鮮難以獲得國際社會的援助。
3.朝核問題解決路徑
首先,就彼此身份類屬達成共識。一方面可提議朝美建立“和平解決朝鮮半島核問題諒解備忘錄”和“兩國領導人熱線電話機制”;另一方面可以發揮“多邊安全合作機制”的作用,如重啟并優化“六方會談”,并推動其向機制化、制度化方向發展。“多邊安全合作機制”能夠提供一個多方對話協調、增進理解與包容的平臺,且有關國家可在其中起到“調解員”作用。
其次,朝美雙方應理解對方合理關切,正視有關國家的生存、發展等合理需求。雙方應加強官方層面的人員往來與交流。最后,在互動與承認的基礎上,朝美兩國應當從具體事宜著手,在具體問題的解決過程中逐步積累信任,從而為朝核問題的最終解決奠定基礎。
從長遠來看,朝核問題的妥善解決與朝美關系的改善是相輔相成的。在此過程中,朝美雙方應積極推動信任外交,以思維意識上的共識推動安全機制的構建,最終實現朝核問題和平解決和建立東北亞安全共同體的目標。
項目來源:2019年度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
項目名稱:從建構主義視角分析朝美核目標。
項目編號:201910422138
參考文獻:
[1]門洪華:《霸權之翼:美國國際制度戰略》,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143~307頁.
[2] [美]羅伯特·基歐漢:《霸權之后:世界政治經濟中的合作與紛爭》,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63頁.
[3]趙月峰.朝鮮半島危機的建構主義解讀[J].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43(06):49-53.
[4]李開盛,李小方.安全結構視野下的朝核問題走向[J].太平洋學報,2011,19(04):78-90.
[5]楊世新.以經典現實主義視角從朝美雙方淺談朝核問題[J].改革與開放,2010(02):21.
[6]季玲:《重新思考體系建構主義身份理論的概念與邏輯》,載《世界經濟與政治》2012年第6期,第75~92頁.
[7]肖康康.現實主義范式視角中的朝核問題及其未來出路[J].河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01):8-1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