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
摘要:分析高職院校高等數學課程的作用和融入“課程思政”教育的必要性,探索高職高等數學課程融入“課程思政”教育的路徑。構建課程思政元素與專業知識體系、專業實踐相協同的教學模式,提出創新的“二向三導”教學方法,對推動高等數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高等數學 課程思政 “二向三導”教學法
引言
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提出:要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各學科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建設充滿德育元素,發揮德育功能的通識教育課程。增強通識教育課程育人功能,對于高職高等數學課程要突出培育科學精神,探索創新精神,注重把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貫穿滲透到通識課程教學中,增強學生理論思維能力,指導學生客觀看待事物,正確解決問題,明確人類共同發展進步的歷史擔當。如何將“課程思政”有效的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已經成為高職院校高等數學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任務。
1.高職院校高等數學“課程思政”改革的必要性
高職高等數學“課程思政”是以高等數學課為基礎,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從育人的角度體現課程價值,實現“思政”寓課程,課程融“思政”,共同致力于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文化素養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理念新模式。
在大眾教育的背景下,大多高職院校高等數學課程已經實施課程思政的教學改革,但是存在形式單一、生搬硬套的引入思政元素,不能有效的融入到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無法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知識體系教育的有機統一,學生的文化素養和思想素質沒有得到真正意思上的提高。如何將思政元素有效的融合到高等數學課程中,更好的滲透數學科學精神、人文精神、數字文化,是我們改革的重點和方向,對推動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有實踐意義。
2.高職院校高等數學“課程思政”改革的策略
高職高等數學課程思政改革應充分體現全員、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構建與專業知識、專業實踐相協同的教學模式,結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課程的教學目標和教育特點,挖掘課程中蘊含的思政元素,有效推進“思政育人”與通識教育、專業知識的有機融合,引導學生不僅學習基礎知識,同時也提高專業素質和文化素養。本文以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改革為切入點,闡述高職高等數學課程融入課程思政的教學策略。
2.1 教學理念的改革
教師應樹立正確的改革教學理念,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養,打破思政教育與高等數學教育的“孤島效應”。堅持“育人為本、育德為先”,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結合高職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定位,確立“價值塑造、能力培養、知識傳授”三位一體的課程目標,深入挖掘思政教育元素,找準切入點,將課程思政教育工作有效融入課堂教學和改革的各個環節各方面。
2.2 教學內容的改革
深入挖掘與專業知識體系相協同的高等數學思政元素,以實現高職院校個性化、專業化的培養目標。以“定積分”思政案例設計為例,說明不同專業教學內容改革方向,如下圖表1所示。
2.3 教學方法的改革
采用“二向三導”的創新教學方法。“二向”從橫縱兩個方向進行教學,縱向從數學發展的角度引入思政,并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橫向從學生認知發展規律出發,循序漸進進行課前導預習、課中導學習、課后導復習的三導教學,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真正實現思想教育與知識體系的有機統一,提高學生系統思維和整體認知水平。
課前:將思政元素融合到課前學習中,借助信息化教學手段展示思政元素,提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數學家、數學思想、數學史等數學背景的mooc資源(如:數學大觀、數學文化),豐富的背景知識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之美和數學家嚴謹的科學態度,堅韌的科學精神和崇高的社會責任感。科學發現的歷史和奧秘揭示的過程會極大激發學生從事科學研究的熱情和理想。培養學生建立長期、系統的學習思維,克服“碎片化”學習現象。
課中:將思政元素融合到課堂學習中,結合學生所學專業,從相關專業領域的數學思想、發展思路、解題思維入手,引入思政元素。例如對于移動通信的學生講授求解線性方程組,以專業知識“GPS的基本數學原理”為核心進行橫縱兩個方向教學。縱向:從古代利用線性方程組解“百雞問題”到現代利用方程組定位的GPS定位導航系統,從數學發展的角度融入思政,并引領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橫向:從學生認知發展規律出發,從二元到三元,循序漸進進行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真正實現了思政教育與專業知識體系的有機統一。把思想價值引領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使學生在科學文化素養和思想素質方面都得到提升。
課后:將思政元素融合到課后學習中,給學生搭建專業實踐平臺。例如學生可以通過軟件MATLAB、Python、 JAVA語言等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定積分、多元一次線性方程組的復雜數學問題,從而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培養應用創新的能力,實現“學以致用、知行合一”的目的,培養學生科學實踐能力、探索創新精神。
3.結語
隨著“雙高計劃”的推進,高職高等數學課程要發揮與專業知識相連接的個性化、專業化的思政教育功能。課程思政要融入教學全過程,才會充分發揮作用,實現對傳統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融合”不是一般的技術應用,而是思政教育與課堂教學的相互促進。一方面課程思政會引導課程知識體系的重新構建,形成新的教學方法;另一方面,課程思政將推動高等數學課堂教學改革,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實現“立德樹人”的目的。
基金項目:2019年“教育部職業院校教育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一般項目:現代學徒制背景下高職數學課程改革與建設研究(2018GGJCKT213);重慶市高等教育學會高等教育科學研究課題:高職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美育的理論與實踐研究(CQGJ19B145)
參考文獻:
[1]李焦明.科學網.如何實施課程思政.[EB/OL].(2019.09.04).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 2019/9/349286.shtm?id=349286.
[2]新華社.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EB/OL].(2018-12-07).http://jhsjk.people.cn/article/28935836.
[3]鄭奕.大學數學“課程思政”的思考與實踐[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19(1):59-61.
[4]朱志鑫,陶文輝等.高職數學課程融入“課程思政”教育的路徑探析[J].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82-85.
[5]田鴻芬,付洪.課程思政:高校專業課教學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路徑[J].未來與發展,2018(4):99-103.
[6]匡江紅,張云,顧瑩.理工類專業課程開展課程思政教育的探索與實踐[J].管理觀察,2018(1):119-123.
[7]王石,田洪芳.高職“課程思政”建設探索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14):15-17.
[8]馮剛.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持續發展的內生動力[J].中國高等教育,2017(2):25-29.
[9]孟慶楠,鄭君.基于“課程思政”的高校課程轉化:價值、目標與路徑[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3):139-145.
[10]張威.高校自然科學課程體現思政價值的意蘊及路徑探索[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8(6):56-61.
[11]吳炳燁,李曉鵬.應用型高校高等數學教學資源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大學數學,2017(8):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