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
摘 要:閱讀能力是一個人學習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基石,幼兒早期閱讀能力的培養對其未來的學習有著深遠的影響。以筆者所在幼兒園大班作為案例,對當前大班幼兒繪本閱讀活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梳理與分析,基于教育部教學綱要和班級實際情況,對激發幼兒閱讀興趣、培養幼兒閱讀習慣、傳授幼兒閱讀方法、促進幼兒閱讀表達四個方面進行探索。
關鍵詞:幼兒教育;繪本閱讀;指導方法
閱讀,是一個人學習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基石。對閱讀感興趣、擁有良好的閱讀習慣、運用科學的閱讀方法以及能有效地將閱讀的收獲表達出來,不僅能獲取知識、豐富精神世界,還能快速掌握技能,提升自身。
一、幼兒在繪本閱讀活動中存在的問題
在日常教學實踐過程中,筆者發現所教的大班幼兒在繪本閱讀活動中較突出的問題有閱讀興趣較低、閱讀習慣較差、閱讀方法較缺以及閱讀表達較弱。具體有如下表現:
(一)閱讀興趣較低
在日常教學過程中發現,大部分幼兒的閱讀興趣不高,很多幼兒拿起圖書之后無從下手。如今信息技術發達,很多幼兒家里頻繁使用電腦、手機、平板電腦,這些電子產品的特點,使得幼兒在課堂閱讀時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難以長時間停留在靜態的內容上。
(二)閱讀習慣較差
日常教學過程中還發現,很多幼兒沒有良好的閱讀習慣。主要表現在閱讀的坐姿不端正,有的趴著閱讀,有的站著閱讀,還有的在閱讀過程中跑來跑去,并且閱讀過程中不夠愛惜書本,閱讀后也有不少幼兒沒有主動整理圖書的意識。
(三)閱讀方法較缺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有不少幼兒沒有掌握良好的閱讀方法。具體表現在諸如閱讀過程中單純追求視覺快感,對于書中不太重要的插圖、較大的形象、封面封底的廣告十分感興趣,而對于書中正文內容的興趣不高。
(四)閱讀表達較弱
閱讀結束后的表達能力也是本班幼兒閱讀教學的一個短板,很多幼兒在閱讀完一本圖書之后,對內容梗概能夠了解、掌握,但難以表達。
二、優化幼兒繪本閱讀活動的組織與引導策略
針對我班幼兒的閱讀特點、現狀,本文提出早期閱讀的優化目標:激發幼兒閱讀興趣、培養幼兒閱讀習慣、傳授幼兒閱讀方法、促進幼兒閱讀表達。通過激發興趣、養成習慣、教授方法、促進表達,來全方位提升本班幼兒的閱讀能力。
(一)科學選材 靈活設計——激發幼兒閱讀興趣
教師應當充分了解幼兒的實際情況,進而結合幼兒的興趣愛好和教學目標,為幼兒選擇合適的讀本。對于大班幼兒來說,他們具有一定的閱讀能力,能從一些簡單的圖畫、符號過渡到有一定情節的故事,甚至有些幼兒已經能夠識字。一些生活化的故事、擬人化的動物故事、充滿想象力的童話都非常適合幼兒閱讀。
(二)優化環境 教授規則——培養幼兒閱讀習慣
幼兒的可塑性很強,盡管在家中的習慣不好,但是如果教師在幼兒園中進行有效的引導與規范,能夠讓幼兒慢慢改正自己的閱讀習慣。在實踐中,筆者嘗試著到閱讀區去整理圖書、翻看圖書,久而久之,也有幼兒主動上前幫忙、主動挑選圖書閱讀。
(三)示范引領 領會方法——傳授幼兒閱讀方法
傳統的閱讀教學都是集體形式,所有孩子圍坐在老師身邊聽故事、聽講解,時常老師還要打斷故事,糾正注意力分散、吵鬧的孩子。一節課下來,教師精疲力竭,幼兒對于支離破碎的故事也不感興趣。筆者在實踐過程中,采用示范引領、分組指導的方式進行閱讀教學。在閱讀教學活動開始時,采用集體講授的方式,讓幼兒對故事有一個梗概認知,然后分組進行閱讀活動。
(四)靈活延伸 提升表達——促進幼兒閱讀表達
如何把閱讀進行有效延伸,讓幼兒能夠更好地掌握閱讀內容也是優化大班幼兒閱讀活動的關鍵。筆者在教學實踐中設置了一些表演環節,讓幼兒在結束閱讀之后,將故事演繹出來,加深對故事的理解,提高他們的閱讀表達能力。
三、實效與反思
在具體的教學實踐過程中,筆者根據我班幼兒的特點,結合《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內容,隨即在語言區中進行優化設置,將圖文并茂的精美圖書、繪本故事書放在幼兒觸手可及的地方,提升他們閱讀的便利性。在閱讀習慣的培養中,筆者采用潛移默化、多樣化的形式進行鼓勵和指導。最后,結合幼兒閱讀特點開展了表演、討論、編故事等延伸活動。
通過此次專題實踐,筆者認為有以下幾點值得我們反思:第一,閱讀習慣不好、閱讀興趣不高,并不是先天如此,更需要教師后天的引導和關注;第二,多鼓勵、多想辦法,通過各種方式潛移默化地影響和改善幼兒的閱讀方式方法;第三,要持之以恒。習慣、方法的養成不是一日可以實現的,更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有足夠的耐心、耐性等待孩子們的成長。
參考文獻:
[1]周兢.造就成功閱讀者的培養目標:美國早期閱讀教育目標評析[J].早期教育,2002(7).
[2]張筱葉.親子分享閱讀與兒童早期閱讀能力的關系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9.
[3]張玉梅,劉焱.幼兒對故事的閱讀理解和聽讀理解的系列比較研究:幼兒對故事發生地點的閱讀理解和聽讀理解的比較研究[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1(2).